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1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25925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工业用水与废水、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1年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0年年会等;强化混凝的相关文献由14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跃军、李潇潇、李圭白等。

强化混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1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25925 占比:99.57%

总计:126473篇

强化混凝—发文趋势图

强化混凝

-研究学者

  • 张跃军
  • 李潇潇
  • 李圭白
  • 马军
  • 赵晓蕾
  • 高乃云
  • 王东升
  • 肖锦
  • 陈忠林
  • 刘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亓祥坤; 洪雷; 丁倩云; 胡正昱
    • 摘要: 以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膨润土有机磁化改性后制得复合材料FCB,以FCB作为助凝剂协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再生水中的菲进行强化混凝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负载上了Fe_(3)O_(4)和CTAB,层间距扩大,有机碳含量增加,FCB投加量320 mg/L,PAC投加量15 mg/L时,菲去除率达94.58%,剩余浊度为0.8 NTU;随着FCB投加量增加菲去除率不断增加,过度投加FCB会使浊度变大:菲混凝最佳pH为6~7;随初始浊度增加,菲去除率小幅度提高。
    • 杨晓雷; 赵明杰; 孙浩楠; 刘晓静; 栗勇田
    • 摘要: 以某农村河道断面水质提升工程为例,设计以强化混凝与滤布滤池为核心的组合工艺进行旁路净化,介绍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河道水质净化效果,分析了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艺运行稳定,水质提升效果明显,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工程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为0.38元/m3。
    • 叶志浩; 王建辉; 赵航; 任加慧; 刘俞辰; 闫娇
    • 摘要: 为探究强化混凝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处理效果,以长春市东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强化混凝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混凝特性。结果表明,PACl和PACS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 mg/L和50 mg/L时,浊度去除率分别为74.87%、95.52%;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两种混凝剂对TP的去除率逐步上升,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61%和85.45%;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后,相比于混凝剂的单独混凝,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UV_(254)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68.57%;Zeta电位表明,PAC的投加不会影响混凝剂的水解聚合过程,PACl相比于PACS拥有更强的电荷中和能力,而形态研究表明,PACS由于SO^(2-)_(4)的引入,拥有更高的聚合度,吸附架桥和卷扫网捕作用得到了加强。
    • 汤婷; 郑恒; 黄庆; 赖涵; 李亚城; 周耀渝
    • 摘要: 湘江水源长沙段每年均出现周期性藻类暴发。为解决水厂使用聚合氯化铝(PAC)对含藻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研究PAC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联合投加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AC和PDM联合投加后,絮凝反应池末端可明显观察到絮体粒径变大,沉淀池出水清澈,大大减缓了斜管沉淀池蜂窝的堵塞程度。通过在水厂开展生产性试验,得到针对试验期间水质的药剂建议投加量为12 mg/L PAC+0.5 mg/L PDM。在此条件下沉淀池出水藻类、浑浊度、OD_(680)、UV_(254)、COD_(Mn)去除率分别为97.71%、91.60%、97.79%、61.74%、38.04%,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8.04%、16.20%、21.32%、19.19%、19.22%。PAC和PDM联合投加方法对藻类、浑浊度、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可为高藻期间水厂藻类去除提供参考。
    • 王淑璇; 张溪彧; 杨建
    • 摘要: 为了研究适宜于季节性水质波动条件下矿井水处理的最优实验条件,提出面向生态灌溉的矿井水处理方法,进一步实现露天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以内蒙古某露天煤矿冬、夏两季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选取新型成核剂硅藻土与传统助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联合投加,对其进行强化混凝处理。结果表明:PAC单独投加条件下,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出水TDS逐渐升高,HCO~-浓度逐渐降低;200 mg/L PAC+CPAM联合投加方式下,投加4 mg/L CPAM时冬、夏两季矿井水出水浊度取得最低值0.46、1.04 NTU,浊度去除率高达99.51%、99.71%。CPAM投加量的增加对总溶解固体(TDS)没有显著的影响,对HCO~-浓度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去除效果不明显。矾花形成快速,时间明显短于PAC单独投加与200 mg/L PAC+硅藻土联合投加,此外,随着CPAM投加量的递增,矾花形成时间呈现依次变短的趋势;200 mg/L PAC+硅藻土联合投加方式下,投加400 mg/L硅藻土时冬、夏两季矿井水浊度分别为6.01、8.25 NTU,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 25499—2010)限制性绿地的限值要求,浊度去除率达93.58%、97.67%,TDS、HCO~-浓度变化基本不受硅藻土投加量的影响。
    • 岳浩伟; 王珊; 单志超; 张克峰; 徐晓鸣; 李佳岷
    • 摘要: 为探究钛铁复合药剂(PTFC)对低温低浊水体强化混凝效果,研究利用慢碱滴定法制备了新型PTFC。通过对比聚合硫酸钛(PTS)在不同pH下浑浊度、DOC、Zeta电位等变化情况,研究新型PTFC混凝处理效果及混凝机理。结果表明,钛铁摩尔比为1∶1、盐基度为0.75的PTFC,较PTS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在最佳pH和投加量下,对有机物去除率能达到60%以上,浑浊度去除率能够达到90%左右。混凝剂表面结构及机理分析的研究表明,PTFC表面出现了更加密实的网状结构,吸附电中和与网捕卷扫在强化混凝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 周志远; 谢燕; Olubunmi M.Olukowi; Ismaeel O.Adebayo; 张跃军
    • 摘要: 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制备的复合混凝剂处理秋季长江原水,考察混凝沉出水和过滤后水的浊度、COD_(Mn)、氨氮等水质参数,结合Zeta电位分析,初步探索强化混凝耦合过滤工艺对水质参数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对于处理南京段长江水,当投加量为2.8mg/L时,含PDM特征黏度1.60dL/g、PAC(Al_(2)O_(3)计)与其质量比20:1的PAC/PDM复合药剂与PAC产生的等投加量等沉出水余浊交点的浊度在1.20NTU附近;复合混凝剂不仅在达到交叉点前,仍然保持相对于PAC强化混凝效能优势,而且在交叉点,其COD_(Mn)、氨氮的去除能力仍然优于单独使用无机药剂PAC:相对于后者,水质参数去除率分别提升到40.43%、35.71%;过滤后浊度、COD_(M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提升到99.27%、64.81%和53.57%,依据交点沉出水和滤后水Zeta电位测定结果,给出了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和过滤工艺中水处理效能的初步解释。上述工作可为全面展开强化混凝耦合过滤工艺去除水质参数效能研究做有益的探索。
    • 卢钧; 陈泉源
    • 摘要: 采用强化混凝和高级氧化法对制药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比较了不同混凝剂、不同氧化方法(包括Na2S2O8氧化、电化学氧化、Fenton/类Fenton氧化)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硫酸铁与聚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达18.5%;强化混凝与不同氧化方法联用均可使废水脱色至无色,COD去除率达70.1%~92.4%.强化混凝—电化学氧化组合工艺的出水COD为27.1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且成本较低,适于实际应用.
    • 杜虎; 汪滢滢
    • 摘要: 高锰酸钾氧化技术是提高混凝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作为混凝工艺的前处理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处理生化尾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pH以及不同混凝剂组合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OC,UV254等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锰酸钾投加量小于12 mg/L时,反应时间不应大于40 min;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存在最优的pH,pH在6~7范围内,有机物去除率较高;高锰酸钾与不同混凝剂组合工艺相比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直接混凝剂混凝,COD去除率明显提高.高锰酸钾与聚合氯化铝组合混凝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其他组合工艺好.
    • 张静
    • 摘要: 浓盐水处理是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最后关键环节.主要研究了重捕剂+强化混凝去除其浓盐水中的重金属.结果显示,投加10 mL重捕剂TMT-18B、4 mL絮凝剂PFS、4 mL助凝剂PAM时,对所配得的总As为0.3 mg/L、Cu2+为0.5 mg/L、Ni2+为0.4 mg/L的实验原水中重金属的综合去除率最高达到91.87%.因此,此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