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助凝剂

助凝剂

助凝剂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0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8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内蒙古石油化工、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全球华人科学家环境论坛、第九届全国水处理混凝技术研讨会等;助凝剂的相关文献由86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彭江晨、芮旭婷等。

助凝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66.9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5.83%

专利文献>

论文:98 占比:27.22%

总计:360篇

助凝剂—发文趋势图

助凝剂

-研究学者

  • 张福
  • 彭江晨
  • 芮旭婷
  • 王新海
  • 谭娟
  • 黄晓东
  • 何军勇
  • 刘锦淮
  • 吴子健
  • 姜润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霞
    • 摘要: 我国煤矿开采众多,矿区的缺水问题普遍存在,且同时存在着矿井水无法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危害矿区的安全。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混凝法对矿井水处理利用进行研究。矿井水混凝处理过程中混凝剂及助凝剂的使用是决定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混凝处理试验分析,为矿井水的混凝处理提供参考,提高矿井水的处理效果,实现矿井水资源的利用。
    • 胡科
    • 摘要: 结团造粒絮凝是对高浊度水有效的处理方式,采用实验分析的形式对处理过程中混凝剂及助凝剂的用量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确定选取30 mg/L的混凝剂用量及1 mg/L的助凝剂用量进行水质处理是最优的优化参数,可以降低高浊度水的浊度,降低水质处理的成本。
    • 王淑璇; 张溪彧; 杨建
    • 摘要: 为了研究适宜于季节性水质波动条件下矿井水处理的最优实验条件,提出面向生态灌溉的矿井水处理方法,进一步实现露天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以内蒙古某露天煤矿冬、夏两季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选取新型成核剂硅藻土与传统助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联合投加,对其进行强化混凝处理。结果表明:PAC单独投加条件下,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出水TDS逐渐升高,HCO~-浓度逐渐降低;200 mg/L PAC+CPAM联合投加方式下,投加4 mg/L CPAM时冬、夏两季矿井水出水浊度取得最低值0.46、1.04 NTU,浊度去除率高达99.51%、99.71%。CPAM投加量的增加对总溶解固体(TDS)没有显著的影响,对HCO~-浓度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去除效果不明显。矾花形成快速,时间明显短于PAC单独投加与200 mg/L PAC+硅藻土联合投加,此外,随着CPAM投加量的递增,矾花形成时间呈现依次变短的趋势;200 mg/L PAC+硅藻土联合投加方式下,投加400 mg/L硅藻土时冬、夏两季矿井水浊度分别为6.01、8.25 NTU,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 25499—2010)限制性绿地的限值要求,浊度去除率达93.58%、97.67%,TDS、HCO~-浓度变化基本不受硅藻土投加量的影响。
    • 郭晓莹
    • 摘要: 以海藻酸钠为研究对象,对海藻酸钠的特性展开论述,围绕海藻酸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阐释了海藻酸钠的各类属性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等难降解水质的处理方法.海藻酸钠具备溶解性、稳定性、传质性等优质特性.其中,作为助凝剂这一特质,广泛应用于各类水的处理.利用海藻酸钠的特性可将其应用在水中无机磷、重金属的处理以及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污染物质的降解.文中介绍了海藻酸钠的基本特性以及在各类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了海藻酸钠与其他物质的联用效果和技术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 施恒寿
    • 摘要: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且污泥含水量高,污泥颗粒与水分的结合具有特殊性,所以污泥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质上看,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污泥处理的有效方式.针对此,我国加大对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研究与优化力度,并取得一定成果.当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应用初步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为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与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脱水机理、种类与现状,对污泥深度脱水药剂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深化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应用.
    • 高阳顺; 曾科
    • 摘要: 文章采用絮凝法对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以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研究对象,以絮凝试验优化参数作为絮凝池实际运行的理论依据,待运行稳定后对废水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单元最佳絮凝剂为PAC,在pH值为9,投加量为20mg/L,PAM投加量为2mg/L的条件下,COD去除效率可达到35.8%,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后续操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也为类似废水絮凝预处理工程提供了参考.
    • 高阳顺; 曾科
    • 摘要: 文章采用絮凝法对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以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研究对象,以絮凝试验优化参数作为絮凝池实际运行的理论依据,待运行稳定后对废水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单元最佳絮凝剂为PAC,在pH值为9,投加量为20mg/L,PAM投加量为2mg/L的条件下,COD去除效率可达到35.8%,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后续操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也为类似废水絮凝预处理工程提供了参考。
    • 郭育硕; 张建国; 刘洁; 张竣杰; 赵文玉
    • 摘要: 米粉厂泡米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本研究选取两种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采用混凝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应用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助凝剂分析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pH及沉降时间对处理效果都起着重要影响。在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PAC投加量为6000mg/L,PAM投加量为2.4mg/L,沉淀时间为3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53%,浊度去除率可达89.5%。
    • 周克钊; 王胤; 朱荣鑫; 刘嘉利
    • 摘要: 良好的活性污泥沉淀效果,能够保证二沉池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活性污泥法的正常运行,包括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正常运行。但是,目前尚无良好的活性污泥沉淀效果的明确标准。本文以易于获得的、普遍采用的SV_(30),作为判断活性污泥法能否正常运行的粗略标准。SV_(30)低于90%,活性污泥法可以正常运行。SV_(30)低于68%,活性污泥法可以运行得更加良好、稳定。絮凝沉淀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高、污泥沉降性能一般的条件下,单独投加絮凝剂的改善沉淀效果的程度有限,可以使SV_(30)低于90%,保证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与助凝剂合用则改善程度巨大,可以使SV_(30)低于68%及更低,保证活性污泥法更加良好、稳定地运行。因此,化学絮凝能够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特别是与助凝剂合用。
    • 左志芳; 诸昌武; 杨瑞洪; 左艳梅; 韩驭章
    • 摘要: 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优良的植物增产剂、保水剂,同时也可作为助凝剂应用在混凝工艺中.从过期废弃的纳豆中提取纳豆凝胶作绿色助凝剂,通过对纳豆凝胶的成分分析,可知纳豆凝胶中主要含有聚谷氨酸(γ-PGA)和果聚糖.该凝胶与聚合氯化铝(PAC)协同混凝,针对模拟废水,研究其助凝效果.混凝研究发现,当先投加纳豆凝胶再投加PAC,纳豆凝胶投加量为20 mg/L,PAC投加量为4.5 mg/L,pH值为7时,混凝效果最佳,浊度和UV254 nm去除率分别达到96.2%和88.00%.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过程中纳豆凝胶主要起桥连作用,结合PAC的吸附电中和作用取得理想的混凝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