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污染水

微污染水

微污染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26438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安徽农业科学、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2014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4届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微污染水的相关文献由10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明玉、李星、杨艳玲等。

微污染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6438 占比:99.93%

总计:426758篇

微污染水—发文趋势图

微污染水

-研究学者

  • 李明玉
  • 李星
  • 杨艳玲
  • 赵玉华
  • 谢刚
  • 赵霞
  • 任刚
  • 傅金祥
  • 李圭白
  • 韩志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文杰; 周家中; 刘妍; 余军; 贺珊珊; 温巧贤; 彭进湖; 吴迪
    • 摘要: 为探究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实际氧转移效率(AOTE)与标态氧转移效率(SOTE)之间的关系及适用条件,建立了AOTE与SOTE的关系模型,探讨了传统SOTE测定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用改进的气体分压法和需氧量核算法测定AOTE.并在微污染水、市政污水两个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了验证,同步分析了悬浮载体存在时对SOTE的影响。结果表明.AOTE相比SOTE更适合作为不同水质、不同工艺氧转移效率的评价指标,建议采用气体分压法测定并通过AOR加以校对。气体分压法测定应根据测定区功能及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是否忽略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对于市政污水,忽略二氧化碳影响会带来约10%的测定误差。微污染水实际氧转移效率低于市政污水,主要受环境影响因子(E_(B))较低所致;穿孔曝气系统结合悬浮载体可提高系统标态氧转移效率至4.0%/m以上.达到与微孔曝气接近的水平,提高穿孔曝气系统的悬浮载体填充率可增加SOTE。悬浮载体的投加通过气泡切割和延长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了SOTE。对于MBBR工艺,悬浮载体均匀流化是确保该工艺正常运行、良好传质的关键。
    • 於芳朋; 潘宗林; 李琳; 宋成文; 王同华
    • 摘要: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设计制备一种具有吸附、电催化氧化、膜过滤三重功能的电催化炭膜(TCM),通过调节原料配比、炭化温度以及原料活性炭的粒径实现对TCM性能的调控。采用SEM、XRD、拉曼和氮吸附等技术对TCM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以TCM为阳极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考察其水处理性能。结果表明,TCM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整体呈现出大孔-介孔-微孔的多级孔道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改变活性炭的粒径可以有效调控TCM的孔道结构。TCM对水中微污染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在外加2 V电压电场下,对水中亚铁氰化钾的氧化率为98.4%,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低压电场的作用下处理真实微污染水时,炭膜的三重功能协同作用使其展现出优异的综合处理性能,其中COD、UV_(254)、浊度以及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3%、90.5%、96.3%和100%,重金属离子几乎完全去除,出水水质得到显著地改善,并且水渗透通量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 于涵同
    • 摘要: 在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缓解膜污染一直是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难点问题。其中混凝及其组合工艺在膜污染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单独混凝工艺、混凝/吸附工艺与混凝/氧化工艺在超滤膜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混凝及其组合工艺技术机制与特点,展望了混凝组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 刘巨波; 连宝良; 杨震; 刘晓玲; 方以清; 赵玉峰
    • 摘要: 针对近期设计规模为20万m^(3)/d某含溴离子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通过分析现状水厂实际运行情况、进出水水质特点和水厂执行的出水水质标准,对采用臭氧活性炭前置和后置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拟建厂采用的工艺路线为预臭氧-混凝沉淀-后臭氧-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V型滤池,并给出了主要工艺参数。从饮用水安全的角度,提出溴酸盐控制方法,作为项目的工程储备措施。
    • 邱锦鸣; 吴佳佳; 刘哲; 薛陈杰; 刘雪梅
    • 摘要: 应用贫营养微生物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的低浓度溶解性污染物,是近年来给水处理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研究采用梯度营养稀释法,将从富营养培养基分离出来的菌株依次接种于不同稀释倍数的贫营养培养基上,从而筛选出兼性贫营养净水微生物。结果表明,从淮安市二河水源地水体和底泥中分离出的2株高效的兼性贫营养菌株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对低浓度水体中的7日TOC降解率均可达到60%以上。2种菌株均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浓度为3%的双氧水和10%的乙醇均能将菌株杀死,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给水处理领域中。
    • 王文琴; 王淑静; 吴彬
    • 摘要: 以天津某高校湖水的水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控制变量的检测方法控制单一的外部环境,通过研究处理水质效果,确定最佳运行条件.实验表明:混凝和活性炭联用技术比单用活性炭效果要好,联用情况下浊度去除率高达99%,COD去除率相较单用活性炭处理要高出7%,UV254去除率相较其提高4%.混凝和活性炭处理二者相互促进,对处理仁爱为污染原水时能非常有效地增强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 王朋; 赵兴忠; 赵星明; 周忠波; 徐志; 刘经强
    • 摘要: 本文以水库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水源水预处理试验,测试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温度、停留时间、水力负荷与溶解氧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对后续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对该水源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水力负荷4~8 m3/(m2?h)的条件下,对浊度、色度、CODMn、UV254、藻类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3.31%、49.49%、20.21%、6.23%、55.07%和27.05%;与常规混凝沉淀相比,"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提高了17.37%~28.40%,CODMn去除率提高了10.65%~28.34%.
    • 沈程程
    • 摘要: 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区外河流内微污染湖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研究O3投加量、O3氧化时间,海藻酸钠投加量和混凝时间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以色度、浊度、CODMn和磷酸盐4项指标来判断3种工艺的处理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O3投加量为0.5mg· L-1,O3氧化时间为25min,海藻酸钠投加量为1.67mg· L-1,混凝时间为15min时,臭氧氧化-海藻酸钠混凝组合工艺对色度、浊度、CODMn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03%、77.32%、68.97%和77.34%.
    • 沈程程
    • 摘要: 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区外河流内微污染湖水为处理对象,采用海藻酸钠混凝工艺对微污染水进行处理,研究海藻酸钠投加量和混凝时间对微污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色度、浊度和磷酸盐三项指标来判断海藻酸钠混凝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投加量为1.33 mg/L时,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64%,该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 袁浩铭; 肖迪凡(指导)
    • 摘要: 一、研究背景日常生活用水主要用于清洁食品、洗涤碗筷、清洁地板、洗衣服、洗漱及其他。生活中,微污染水是指受到轻微污染的水,例如人们在洗脸时,没有使用或仅微量使用过洗涤剂的生活用水。二、实验原理及过程正渗透这一现象最早是在1948年被发现,法国人Nollet发现了鱼鳏在酒精和水之间的选择透过性,烧杯中的水分子会透过鱼鳏膜进入长颈漏斗,而酒精分子却能很好地被截留在长颈漏斗内o基于上述正渗透原理,本研究拟设计如下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