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克斯纳
弗莱克斯纳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一般理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158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政工研究动态、边疆经济与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等;弗莱克斯纳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娟、曾诚、洪一江等。
弗莱克斯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158篇
占比:99.45%
总计:14236篇
弗莱克斯纳
-研究学者
- 张立娟
- 曾诚
- 洪一江
- 周川
- 张新军
- 柏华
- 赵凤利
- 赵风利
- 郝艳萍
- 黄志启
-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 何武
- 余雨萍
- 侯佳薇
- 关世辉
- 刘学礼
- 刘尧
- 史朝
- 吕其庆
- 启风
- 吴小英
- 周廷勇
- 基国林
- 基国林1
- 夏丹
- 孙绍荣
- 封海清
- 小远
- 崔晓明
- 张履正
- 张端鸿
- 张艳利
- 彭绍玲
- 徐广宇
- 徐方
- 徐朋辉
- 徐辉
- 文达
- 朱剑鸿
- 朱国仁
- 朱景坤
- 李乐
- 李国仓
- 李家艳
- 李德方
- 李德方2
- 李治昊
- 李海莉
- 李璨
- 李荫臣
-
-
白娴棠;
侯佳薇
-
-
摘要:
奥尔特加和弗莱克斯纳是同属20世纪的教育家,都对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见解。二者虽处于相同的年代,但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与个人经历的不同造就了他们对大学职能的不同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奥尔特加强调专业教育,弗莱克斯纳更偏重通识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二者都认为科学研究在现代大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着重性各有不同;在社会服务方面,二者都强调要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不同之处在于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服务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
-
-
-
黎旋
-
-
摘要:
历史表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在大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大学职能观、大学精神观、大学教育观及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观点,对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事实证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形成都离不开一流的大学理念,而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理念在当代仍不过时,它对我国致力于"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鉴于此,我国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每一所大学都应注意以下几点,即坚守理想,超越功利;追求卓越,把握精髓;注重科学,守望人文.
-
-
-
-
龚放1
-
-
摘要:
一、一流大学应有的品格:把握趋势、担当使命、回应需求(一)以全新的理念“重塑古老学府”的柏林大学人们通常认为,德国柏林大学创新现代大学的功劳,在于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又一个职能。事实上,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拓展了大学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大学的视界和胸怀,提出并践行了全新的大学理念。如美国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所说,柏林大学“使旧瓶装入了新酒,旧瓶也因此破裂。
-
-
李虹
-
-
摘要:
阅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的高等教育著作,考察他创办和领导"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这一经典高等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在弗莱克斯纳看来,"高等"与"专业"是大学存在的二重属性;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逻辑表现为"时尚"与"保守"的统一;学术自由的坚持与学术责任的担当是大学永恒的精神守望;认识论与政治论的交融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哲学趋势.据此反思现实,弗莱克斯纳高等教育哲学对于我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大学何为"问题以及现时期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
-
基国林;
李德方
-
-
摘要:
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观,既有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卓见,又有受到时代局限而带来的偏识,重温并辨析弗氏的大学思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早日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