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贝母

平贝母

平贝母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12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中国现代中药、全国药材信息、现代化农业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药及天然产物与健康滨海论坛、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等;平贝母的相关文献由70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江、丁建华、吴立国等。

平贝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21.4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912 占比:77.95%

总计:1170篇

平贝母—发文趋势图

平贝母

-研究学者

  • 宋江
  • 丁建华
  • 吴立国
  • 唐巍
  • 李三平
  • 邹雪剑
  • 陈维刚
  • 周魏岩
  • 文化红
  • 方锡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鑫; 吕经纬; 边学峰; 杨小倩; 张辉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平贝母中生物碱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UniProt KB数据库,筛选出平贝母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获取抗炎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PI);通过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使用AutoDock vina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与平贝母抗炎作用相关的化合物共有14种,对应靶点共32个;PPI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主要包括CASP3、IL-6、JUN、TNF、NR3C1和IL-1β等;GO功能分析表明平贝母生物碱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核受体活性、激活转录因子活性、调节G蛋白偶联的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调节乙酰胆碱受体活性和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发挥作用;KEGG通路分析显示平贝母生物碱可能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平贝母生物碱与抗炎蛋白具有较低的结合能。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究了平贝母生物碱中抗炎作用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王莹; 吴立国; 孙丽萍; 周宏举; 周桓宇
    • 摘要: 为探索平贝母在干燥过程中的内部水分变化规律,实现对其含水率的实时监测,为平贝母的干燥工艺和过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干燥箱分别在45、55、65°C条件下获得平贝母的热风干燥特性曲线,并以R^(2)、χ^(2)和RMSE为评价指标,采用常用的4种经典干燥模型建立平贝母干燥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与其他干燥模型相比能够更好地模拟平贝母的热风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而减小,形状参数β变化不大;基于Weibull函数计算求得估算有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1.229×10^(-10)~3.218×10^(-10) m^(2)/s,干燥活化能为144.91kJ/(mol·K)。该项研究为使用现代干燥技术实现平贝母干燥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 许艳梅
    • 摘要: 龙丰果因其酸甜度适中、口感好、效益佳、耐储藏等优点而广受种植户喜爱,由于其非常耐寒,因此在勃利县内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平贝母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镇咳、化痰、平喘、降压及抗氧化等功效,为缓解和治疗人们相关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果树之间空隙较大,为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特考虑在果树间种植平贝母,提高经济效益,文章主要从品种选择、种植方法及栽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果树间种平贝母的优质栽培技术,旨在为促进勃利县农业与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探索勃利县新的植物搭配种植方式提供参考。
    • 杜浩源; 王兴塑; 马立苹; 杨东红; 刘德财; 程海涛; 周清波; 杨洪升
    • 摘要: 平贝母(Fritiliariae ussuriensis)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川贝母及浙贝母等为我国药用贝母的主要基源植物。作为东北道地药材,野生平贝母资源经过长期滥挖滥采、林地遭到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迅速减少。再加之平贝母野生资源稀少,分布极不规律,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本研究对平贝母伴生被子植物进行调查,并对其区系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平贝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李三平; 包纹全; 吴立国
    • 摘要: 平贝母采收作业是林区贝母种植的关键一环,对平贝母的成色与药用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的采收设备存在作业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挖掘铲作为平贝母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尚存在结构设计单一化,研究思路半经验化等问题直接影响采收作业的质量。为研发能够满足行业需求的平贝母采收设备,结合现有种植条件及技术发展,对国内外根茎类作物收获机进行整体分析,提出研发可兼收其他作物的小型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这一思路;对平贝母收获机及挖掘铲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平贝母收获机的发展方向为高效化、采收过程专业化、采收作物兼容化,平贝母挖掘铲的发展方向为研究思路科学化、研发手段专业化、运行性能稳定化,以期推动贝母产业全程机械化进程。
    • 张婷婷; 叶子; 王萌; 赵璠; 伊扬磊
    • 摘要: 该研究旨在评价参贝咀嚼片的免疫调节活性和安全性。采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1.20、0.80、0.40 g/kg,以小鼠体质量为基准计),对昆明小鼠进行了30 d的灌胃试验,测定免疫调节活性相关指标包括体质量、脏器/体质量比值、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等。其次,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20.00 g/kg剂量开展急性毒性、遗传毒性(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以及30 d喂养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1.20、0.80、0.40 g/kg)对小鼠体质量及淋巴器官/体质量比值,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高剂量组(1.20 g/kg)能显著诱发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且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指数(7.04)以及小鼠血清中溶血素水平(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30 d观察期内,不同剂量的参贝咀嚼片对小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以及脏器系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且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参贝咀嚼片无诱发菌株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作用。综上所述,参贝咀嚼片拥有提升免疫力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 孙霖生; 胡军; 宋江; 刘昶希; 李宁飞
    • 摘要: 平贝母种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以及瓣层明显、易破损等的特异性,导致平贝母仍是以人工撒播为主,现有的排种器无法实现平贝母机械化栽培。为解决平贝母机械化栽培难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合适平贝母栽培农艺要求的排种装置,通过搭建样机与试验方法对播种机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获得最佳的结构与工艺参数。
    • 王海璐; 魏宇; 金银萍
    • 摘要: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与川贝母F.cirrhosa D.Don同属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均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良药,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川贝母资源匮乏、供不应求、伪品流通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临床功效,把与其功效相似、易栽培、产量高和药源充足的平贝母作为替代品成为可行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平贝母与川贝母的产地溯源、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异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共性和差异,为贝母类药材的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安全的保障依据.同时,分析平贝母成为川贝母替代品的可行性,并阐述平贝母的发展优势,为贝母类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王晔
    • 摘要: 平贝母药用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平贝母高效栽培技术,以达到优质高产.
    • 秦绪霞; 宋青; 秦斌; 徐立军
    • 摘要: 平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止血、催乳、利尿、镇痛等方面发挥着不错的药用价值.因其喜凉爽湿润气候,怕干旱炎热的特性,平贝母适栽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为不断提升川贝母种植效益,总结一线栽植经验,分别就田间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起收和加工管理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四个方面做要点概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