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溶储层

岩溶储层

岩溶储层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62409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学报、中国岩溶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岩溶储层的相关文献由683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彬、张庆玉、淡永等。

岩溶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2409 占比:99.94%

总计:262578篇

岩溶储层—发文趋势图

岩溶储层

-研究学者

  • 梁彬
  • 张庆玉
  • 淡永
  • 曹建文
  • 李景瑞
  • 沈安江
  • 乔占峰
  • 张丽娟
  • 杨海军
  • 田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虎; 冯艺丹; 罗鑫; 陈思锜; 韩嵩; 黄晓兵
    • 摘要: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由于岩溶发育规模较小,研究相对较少,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认识不清,进而限制了茅口组的勘探工作。因此本文基于岩溶古地貌与地质背景,对典型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概念模型表明,当岩溶储层发育距顶20 m以内时,表现为强振幅背景下的弱振幅特征,距顶大于20 m时,表现出振幅增强,“亮点”反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随着厚度增大而变得更明显;典型剖面表明,川东地区岩溶储层发育主要表现为强振幅背景下的弱振幅特征,当断层与岩溶共同发育时,振幅减弱更加明显,有利于识别;当岩溶溶蚀作用较强时,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下凹,相干体上表现为弯曲、挠曲状,可能为水平层状溶洞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岩溶古地貌及地质背景,认为该区强振幅减弱区和相干体上表现为挠曲状特征的区域为储层发育有利区。本文研究形成的岩溶地震响应特征,对于煤矿开采中岩溶水的防治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利用该方法可以预测岩溶水害潜在的区域,为预防底板茅口组灰岩岩溶水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 曹华; 陈延贵; 陈聪; 高兆龙; 山述娇; 李天军; 胡罗嘉; 谢静平
    •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强,已发现气藏具有“一井一藏”的特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茅口组勘探。在对研究区构造背景、火山岩分布、古地貌、古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的岩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一套孤峰组深水相沉积,岩性为硅质岩、硅质页岩及页岩,为茅口组同期异相产物,孤峰组沉积具有穿时性,沉积时间北早南晚,由于其渗透性和可溶性差,对大气水下渗产生岩溶起到了封隔作用;②东吴运动使得研究区抬升暴露地表,遭受大气水溶蚀改造,是茅口组岩溶储层形成的必要因素;③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拉张断裂系统,为大气水通过孤峰组硅质-泥质岩下渗产生溶蚀作用提供了通道,是茅口组岩溶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④由于孤峰组难溶性岩层的存在,使得孤峰组覆盖区古地貌非常平缓,古地貌对岩溶储层影响微弱;⑤炎热潮湿的古气候为岩溶储层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外部营力。
    • 王国锋; 张大伟; 邓守伟; 杨光; 宋文礼
    • 摘要: 二叠系茅口组长期以来是四川盆地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早期主要沿背斜核部和断裂布井,近年来在早期层控岩溶新认识下揭开了向斜勘探的序幕。为了进一步明确盆地自贡区块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在茅口组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类型划分,并根据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恢复了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研究结果表明:(1)茅口组岩溶储层类型可划分为岩溶孔隙型、岩溶缝洞型和岩溶裂缝型等3种;岩溶裂缝型储层和岩溶缝洞型储层主要沿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发育,岩溶孔隙型储层的发育与断层分布的关系较弱,主要受控于生物碎屑、砂屑滩的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均有发育。(2)识别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2个二级地貌单元,并可细分出8种三级地貌单元;岩溶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储层发育规模,高产气藏多分布于岩溶台地的溶丘、溶峰以及岩溶坡地的丘丛垄脊沟谷地貌单元中,且岩溶台地和岩溶坡地的过渡区域也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广泛发育的高能滩为岩溶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高能滩受溶蚀改造可形成优质的岩溶孔隙型储层。(3)断裂带的发育极大地改善了渗流条件,断裂带规模越大、断裂带之间以及断裂带与地表水系相交频率越高,从而有利于形成岩溶裂缝型或者岩溶缝洞型储层。结论认为,高能相带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岩溶与断裂是优质储层发育改造的关键,该研究成果为自贡区块乃至于整个四川盆地茅口组岩溶型气藏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
    • 马宁; 丁晓琪; 张威; 祁壮壮; 陈乙莱; 朱颖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中奥陶统风化壳古地貌控制着喀斯特气藏的分布。通过印模法利用风化壳之上的上覆地层厚度反映风化壳古地貌,由于很难准确进行去压实校正,恢复的古地貌精度较差。为此,通过恢复风化壳之下标志层(马家沟组五段第5亚段)的古构造,进而在古构造上叠加马五5亚段之上的中奥陶统残厚来进行风化壳古地貌的恢复。研究表明:①石炭纪之前,奥陶系古构造为一个北东倾的单斜,地层倾角在0.1°~0.6°之间,局部构造幅度在20~40 m。②中奥陶统风化壳古地貌自南西向北东发育高地、斜坡、洼地3种二级地貌单元,出露地层自西向东由老变新,从高地的马五10亚段到洼地的马六段,在斜坡上发育残丘、沟槽等三级地貌单元,其中残丘6个,沟槽3条。③高地古地貌上,地下水以垂向流动为主,溶蚀作用相对受限;斜坡古地貌上的地下水具有水平运动的特征,喀斯特化紊乱角砾岩中的砾石碎屑分选好、磨圆差,砾石之间的黏土来自马五段本身,喀斯特化深度达马五5亚段。④洼地古地貌上的地下水既有垂向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喀斯特化的角砾以镶嵌状为主,局部可见少许紊乱角砾岩,地层完整,垮塌不明显,喀斯特化深度较浅,仅达马五3亚段。古地貌的精细刻画指明了坡地上的残丘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 张宇; 赵伦; 李长海; 张祥忠
    • 摘要: 古岩溶对可溶性岩石的改造作用表现为形成溶蚀孔洞等储集空间,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古岩溶发育会极大地改善了地层的储集性能,形成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岩溶储层。作为碳酸盐岩地层中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在不同类型岩溶储层以及断溶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古岩溶油气储层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这对于认识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总结认为古岩溶油气储层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早成岩岩溶储层研究实例较少,且利用测井、地震资料对该类型储层的分布进行预测缺少相应实践;(2)表生岩溶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地貌恢复以及垂向分带方面。但目前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古地貌实现定量恢复。垂向分带的方案众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案,且在垂向上带与带之间的界线不明确,无法进行准确地划分;(3)埋藏岩溶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以及热液溶蚀方面,对于受有机酸影响的埋藏岩溶储层缺少相应的研究;(4)断溶体的识别、刻画与预测主要依赖于地震资料,受地震资料分辨率影响显著;(5)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众多,仅靠单一地质或者地震资料无法实现对岩溶储层的精准预测。
    • 代槿; 刘西雷; 吴丰; 梁金萍; 李鹏; 张亚; 陈双玲; 范玲; 李昱翰; 任丽梅
    • 摘要: CD-CN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属于早成岩期风化壳岩溶储层,勘探开发潜力大。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测井响应特征等极为复杂,导致储层测井识别及流体性质判别难度较大。首先在岩性识别和储集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电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提出了裂缝型、裂缝–溶洞型和溶洞型三大类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然后在储层产能数据的标定下,将三大类储层进一步划分为I类、II类、III类储层;最后根据油气测试和生产数据,建立了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在储层识别与级别划分基础上建立的储层级别–RT交会图版的流体性质识别效果较好,该方法划分出的I类、II类、III类储层的气水电阻率界限分别为100Ω∙m、200 Ω∙m和300 Ω∙m,有效的解决了不同储层类型、不同储层级别和不同流体性质导致的储层电阻率重叠现象,提高了风化壳岩溶储层的流体性质判别符合率。
    • 谢知含; 侯宇; 雷开强; 孙志昀; 王玉雪
    • 摘要: 前人常利用储层的"暗点""亮点"技术,预测茅口组岩溶储层和指导勘探布井,但在实际生产中,"暗点""亮点"特征受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明确四川盆地XC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特征,文中利用XC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茅口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带预测、古地貌恢复和属性提取,对研究区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茅口组上部储层发育时,茅口组顶界具有弱振幅"暗点"特征,茅口组顶界之下的波谷具有振幅减弱的地震响应特征;当茅口组内部泥质含量增加时,也会出现"亮点"特征,需要结合沉积相综合分析;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古地貌和断裂等因素的综合控制.
    • 程金意
    • 摘要: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及沉积演化形成一套受沉积与岩溶作用控制的裂缝-孔洞型储层,地层岩石成分复杂、储集空间多样且尺度较小、纵横向非均质性强,为了明确灯影组地震响应特征及高产井模式,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根据储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及响应特征将高产储层分为两个类型、三种组合,建立区域储层地质模型以此开展褶积地震正演模拟分析.
    • 杨柳; 巫芙蓉; 郭鸿喜; 耿超; 范昆; 何小会
    • 摘要: 川南YJ向斜区YJ2井在茅口组钻遇石灰岩岩溶储层,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日产量为58.8×104 m3,展现出川南向斜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巨大的勘探潜力.文中基于YJ向斜区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和典型新老钻井井震标定,结合模型正演,研究了茅口组内幕岩溶储层和表层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优选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预测了内幕岩溶储层和表层岩溶储层的分布.研究表明,茅口组储层的主控因素为颗粒滩相沉积、东吴期岩溶改造和燕山-喜山期构造裂缝.研究成果为川南地区茅口组拓展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 程金意
    • 摘要: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及沉积演化形成一套受沉积与岩溶作用控制的裂缝-孔洞型储层,地层岩石成分复杂、储集空间多样且尺度较小、纵横向非均质性强,为了明确灯影组地震响应特征及高产井模式,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根据储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及响应特征将高产储层分为两个类型、三种组合,建立区域储层地质模型以此开展褶积地震正演模拟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