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麻鸭

山麻鸭

山麻鸭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313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福建畜牧兽医、江西畜牧兽医杂志、中国动物检疫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畜牧兽医分会暨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山麻鸭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如龙、陈红萍、韦启鹏等。

山麻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313 占比:99.50%

总计:15390篇

山麻鸭—发文趋势图

山麻鸭

-研究学者

  • 林如龙
  • 陈红萍
  • 韦启鹏
  • 何幼军
  • 刘林秀
  • 丁君辉
  • 刘三凤
  • 卢立志
  • 唐维国
  • 宋琼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迎燕; 刘亚楠; 郑定黔; 田若宁; 徐丽; 李昂; 吴旭
    • 摘要: 实验旨在探究OC-116(Ovocleidin-116)基因在山麻鸭蛋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应用SMART-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长度为2129 bp的山麻鸭OC-116基因cDNA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和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2710H4331N865O927S12,属于不稳定蛋白,其编码的蛋白中甘氨酸(16.5%)、丙氨酸(11%)、丝氨酸(10.2%)含量较高。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Hh)占比0.47%、β折叠(Ee)占比17.64%、无规卷曲(Cc)占比81.89%,且包含肽信号,不含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显示山麻鸭与绿头鸭、黑天鹅和棕硬尾鸭的亲缘关系最近;在mRNA的水平上,OC-116基因在山麻鸭14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垂体、子宫部和峡部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子宫部和峡部分别是蛋壳矿化形成和蛋壳膜形成部位,表明OC-116基因在山麻鸭蛋壳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李红英; 贺琴; 唐幕德; 廖健慧; 尚含乐
    • 摘要: 为探讨饲粮中添加天然虾青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夏季笼养山麻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将2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40周龄山麻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山麻鸭,分别为对照组、1g/kg天然虾青素(含量为0.4%)组、300mg/kg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2×1010cfu/g)组、1g/kg天然虾青素+300mg/kg枯草芽孢杆菌组,预饲期4d,正试期38d。结果表明:(1)各组蛋鸭平均蛋重、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组能显著提高夏季笼养山麻鸭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天然虾青素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天然虾青素+枯草芽孢杆菌组显著提高笼养山麻鸭蛋黄颜色(P<0.05),尤其是天然虾青素+枯草芽孢杆菌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综上所述,天然虾青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夏季笼养山麻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有一定改善作用,且饲粮中同时添加这两种物质效果更好。
    • 李红英; 贺琴; 黄恩福; 梁琦
    • 摘要: 【目的】研究植物精油(13.5%百里酚和4.5%肉桂醛)对笼养山麻鸭机体免疫、抗氧化力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只健康的40周龄山麻鸭(产蛋性能及体重相近),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山麻鸭。4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对照组)、50、150和200 mg/kg植物精油,试验期30 d。于试验第28~30天,每组随机选取10枚鸭蛋(接近平均蛋重),用于分析鸭蛋品质;于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取1只鸭,采集血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蛋白及抗氧化指标,剖杀后采集山麻鸭盲肠内容物用于检测肠道菌群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精油组蛋重、蛋壳重、蛋白重、蛋黄重和横径均显著提高(P0.05);150和200 mg/kg植物精油组山麻鸭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山麻鸭盲肠拟杆菌门、Parabacteroides菌属和Prevotellaceae NK3B31 group菌属丰度提高,Ralstonia菌属丰度降低。【结论】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可提高鸭蛋重量,改善山麻鸭免疫机能,提高笼养山麻鸭血清抗氧化性能,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山麻鸭盲肠菌群结构。综合考虑,添加150 mg/kg植物精油效果较好。
    • 刘秋红; 郭海宁; 谢金泉; 熊婷; 刘三凤; 陈彪; 何幼军; 胡晓龙
    •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3个蛋鸭品种及两种笼养模式对蛋鸭鸭蛋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蛋鸭养殖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参考。【方法】将1 080羽90日龄山麻鸭、荆江鸭和绍兴鸭(各品种360羽),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单笼和双笼模式饲养,300日龄时,分别收集单笼和双笼饲养条件下绍兴鸭、山麻鸭和荆江鸭鸭蛋各30或31枚(总计185枚),进行蛋品质指标测定。【结果】1)荆江鸭(62枚)、山麻鸭(61枚)、绍兴鸭(62枚)的各个指标测定值分别为:蛋重(68.40±4.85、70.42±5.19、71.88±5.04)g,蛋比重(1.085±0.005、1.087±0.005、1.091±0.004),蛋壳厚度(0.289±0.011、0.302±0.009、0.307±0.010)mm,蛋形指数(1.331±0.046、1.326±0.051、1.331±0.058),哈氏单位(87.506±4.078、88.046±4.175、84.776±8.465),蛋黄颜色(8.612±1.679、8.669±2.195、8.577±1.048),蛋黄比率(0.341±0.031、0.345±0.028、0.337±0.024)和蛋壳比率(0.113±0.007、0.111±0.006、0.115±0.009)。绍兴鸭、山麻鸭的蛋重和蛋壳厚度均极显著高于荆江鸭;绍兴鸭的蛋比重极显著高于荆江鸭和山麻鸭,其哈氏单位极显著低于山麻鸭和荆江鸭;荆江鸭的蛋壳比率显著高于山麻鸭,绍兴鸭的蛋壳比率极显著高于山麻鸭;其它指标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2)与单笼饲养模式相比,双笼饲养可以显著增加蛋重,极显著提高蛋比重、蛋壳厚度、蛋形指数和蛋壳比率;而笼养模式对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和蛋黄比率无显著影响。3)蛋鸭品种和笼养模式两种因素对蛋重、蛋比重、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黄比率和蛋壳比率的影响均不存在交互效应,对蛋形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结论】不同品种蛋鸭蛋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各有特色;不同笼养模式会对蛋鸭蛋品质产生影响,双笼饲养模式下鸭蛋品质优于单笼饲养。
    • 刘韬虞; 江文锋; 王宇; 占柳惠; 吴红翔
    • 摘要: 为研究7月龄和19月龄这两个不同月龄的山麻鸭所产鸭蛋的品质差异,选择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山麻鸭,随机选取7月龄鸭和19月龄鸭所产鸭蛋各30枚,测定其品质。实验测定了鸭蛋的重量、蛋形指数、蛋壳强度、壳厚、壳重、蛋比重、蛋黄颜色、蛋白比率、蛋壳比率、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等指标。蛋重、蛋比重、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这四个指标,19月龄鸭显著高于7月龄鸭(P<0.05);蛋壳强度和蛋壳重,19月龄鸭极显著高于7月龄鸭(P<0.01);蛋壳比率,7月龄鸭极显著高于19月龄鸭。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和蛋白比率二者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19月龄山麻鸭产的鸭蛋品质更好,经济效益也更高。
    • 张续勐; 黎颂超; 蔡颖宇; 王金辉; 江丹莉
    • 摘要: 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外源性细菌脂多糖(LPS)对山麻鸭雏鸭生长、血清激素、肝、脾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选择24只体重相近的7日龄健康雌性山麻鸭,每隔2 d进行腹腔皮下注射(0.5 mL),随机平均分为4组,高浓度LPS组(500μg/kg LPS)、高浓度对照组(聚乙烯吡咯烷酮缓释剂)、低浓度LPS组(200μg/kg LPS)、低浓度对照组(生理盐水),每天记录采食量,每隔2 d称重,22日龄时对山麻鸭血液进行生长激素(GH)、白介素-6(IL-6)和内毒素检测,对肝脏、脾脏及腿肌组织进行HE染色,对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球蛋白重链1(Myh1)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LPS组和低浓度对照组体重差异不大(P>0.05);高浓度LPS组体重从11日龄开始显著低于高浓度对照组(P0.05),Myh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低浓度外源性LPS对麻鸭的采食量、体重、腿肌、肝脏和脾脏影响程度较小,而高浓度外源性LPS会导致鸭的采食量下降,体重显著降低,血液中GH和IL-6下降,对肝脏和脾脏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并显著抑制了肌纤维的发育。
    • 付梦思; 王金辉; 吴伟庆; 黎颂超; 江丹莉; 黄运茂; 田允波; 张续勐
    • 摘要: [目的]饲养密度是影响畜禽规模化生产以及动物福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饲养密度对山麻鸭饲养环境、体重、血液内毒素、胫骨及胸腿肌肌纤维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80只56日龄山麻鸭雌鸭随机分为低密度组(n=30)、中密度组(n=60)和高密度组(n=90)进行水陆-平养.于试验期第0、20、40 d对各组饲养环境水体中的细菌数、内毒素和山麻鸭体重、血液内毒素进行测定,对胫骨和胸腿肌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高饲养密度条件下,鸭舍水池水体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总细菌数增加5倍以上(P<0.05),水体和山麻鸭血液内毒素增加2倍以上(P<0.05),体重平均降低0.1 kg(P<0.01),并且高饲养密度导致山麻鸭胫骨骨质和髓质厚度下降100~200μm(P<0.05),胸肌肌纤维密度显著上升,直径显著减少,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下降,直径显著增加,炎症因子IL-6表达显著升高,并对肌肉生长关键基因(Myod、Myog和Myh1)的表达产生显著影响.[结论]2.5~5只/m2的饲养密度显著减少了山麻鸭养殖环境中细菌和内毒素的含量,有效促进了胸腿肌和胫骨的发育,为后期通过优化饲养密度、提升山麻鸭生长性能提供了借鉴.
    • 赵文文; 李国勤; 袁慧坤; 王蕾; 沈军达; 刁新平; 卢立志
    • 摘要: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育成期山麻鸭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健康山麻鸭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0 mg/kg黄芪多糖、250 mg/kg丁酸梭菌、800 mg/kg黄芪多糖+25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9d.结果 表明:Ⅳ组鸭血清IgA、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鸭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Ⅳ组鸭血清TC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鸭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高于Ⅰ组、Ⅱ组、Ⅳ组(P>0.05);Ⅳ组鸭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鸭胸腺指数高于Ⅰ组(P>0.05);Ⅳ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05);Ⅳ组法氏囊指数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复合剂对育成期山麻鸭免疫性能的作用优于单独添加黄芪多糖或丁酸梭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