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8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40723篇;相关期刊377种,包括家畜生态学报、家禽科学、畜禽业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第八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暨养猪行业风险规避与饲养全程安全研讨会等;饲养方式的相关文献由3045位作者贡献,包括靳烨、徐廷生、赵丽华等。

饲养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8 占比:3.77%

会议论文>

论文:106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40723 占比:95.98%

总计:42427篇

饲养方式—发文趋势图

饲养方式

-研究学者

  • 靳烨
  • 徐廷生
  • 赵丽华
  • 雷雪芹
  • 高灵照
  • 肖赞奇
  • 苏琳
  • 刘安芳
  • 罗玉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铁男
    • 摘要: 为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泌乳驴产奶量和乳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14头泌乳量相近的带驹母驴,随机分成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每组7头泌乳驴,试验期29天,采集5次乳样进行不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与全舍饲相比,放牧+补饲饲养方式下驴乳中的非全乳固体、蛋白质、灰分、亚油酸C18∶2、亚油酸C 18∶3、棕榈酸C 16∶0、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9.64%、55.15%、22.86%、9.7%、4.58%、6.06%、5.56%、13.64%、8.62%和9.43%(P0.05),母驴日养殖成本可降低3~4元/头。结论:放牧+补饲饲养方式既可提高乳品质,也可节约养殖成本。
    • 张庆德; 王泗江; 高振雄
    • 摘要: 牛呼吸道疾病是对养殖户产生极大危害的一种疾病,一旦得不到正确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将会对养殖户产生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牛呼吸道疾病影响的不仅仅是牛本身,还会对我国的肉制品安全性造成威胁。根据我国目前有关部门的统计发现,很多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来自于外地牛犊,饲养者由于在饲养的过程中运用不正当的饲养方式导致牛群发生大规模的感染,使感染牛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不断提高,严重影响牛的正常发育和繁殖生育。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根据当地的养殖情况,利用规范的预防方案和严谨的治疗对策,才能让我国牛养殖业取得繁荣发展。
    • 庞凯悦; 戴东文; 杨英魁; 王迅; 刘书杰; 周振明; 张新军; 柴沙驼; 王书祥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螺旋体属_2(Spirochaeta_2)、凸腹真杆菌属(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罗斯氏菌属(Rosebun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Family-ⅩⅢ-AD3011、丁酸弧菌属_2(Butybrivibrio_2)和奎因氏菌属(Quin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4)利用PICRUSt预测瘤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在KEGG2水平,舍饲组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lism)、转录(transcription)、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基因家族相对风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相比,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提高了牦牛瘤胃内非纤维物质的降解菌以及半纤维降解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VFA浓度,并且牦牛的能量代谢通路上调,促进了牦牛的高效代谢,有助于加快牦牛的生长发育。
    • 孙冰; 侯艳茹; 徐丽媛; 王晨蕾; 靳烨; 赵丽华; 图雅; 苏琳
    • 摘要: 本研究以6月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试验对象,分析三种饲养方式(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通过ATPase组化染色法、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分子分型法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定性及定量划分,并测定肌肉代谢酶活力,探究不同饲养方式肉品质产生差异性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放牧组的屠宰性能指标(总增重量、净肉重量、净肉率、屠宰率、产肉率)与胴体品质指标(背膘厚、胴体重)显著低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放牧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H24 h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Ⅱb型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比例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MyHCⅡ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Ⅰ型、Ⅱa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力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肌纤维密度、Ⅱa数量比例及面积比例、MyHCⅠmRNA表达量、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力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0.05),MyHCⅡx、MyHCⅡa mRNA表达量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均显著小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相比于自然放牧的苏尼特羊,舍饲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下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更优,而放牧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由于能增强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且氧化型肌纤维比例更高,一定程度上肉品品质更好。
    • 于晓帆
    • 摘要: 鸡蛋壳是鸡胚胎及其内容物的天然包裹层,除了起支撑保护、气体交换的作用,还能给鸡胚胎提供矿物质。一旦鸡蛋壳破裂,鸡胚胎的生存将受到巨大威胁,保证足够的鸡蛋壳强度对养鸡行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为此,本文分析了影响鸡蛋壳强度的几个重要因素:饲料营养、母鸡年龄、环境温度、饲养方式、动物福利;提出了减少鸡蛋壳破损的措施:科学补钙、及时淘汰、防止热应激、控制饲养密度、优化母鸡舍饲条件。
    • 张毅
    • 摘要: 育成羊通常是指断奶后到第一次配种前的羊,通常是3~18月龄。这个时期的羊生长发育较快,需要的营养物质较高,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够使得育成羊发挥其最佳生理性能。1品种选择在饲养羊之前要选择良好的育成羊品种,养殖场需要根据羔羊的表现来筛选种羊,这样就可以选出生产性能良好、生长快、品质优良的种羊。2饲养要点2.1饲养方式
    • 马国君
    • 摘要: 1母牛不发情的原因近些年来,在我国畜牧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养牛场都逐渐走向了规模化。然而大多数养牛场的饲养方式,都是以圈养为主,虽然方便了管理养殖,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母牛的不发情或异常发情,都会影响着母牛的生殖繁育,给养牛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阻碍其规模化、高速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对母牛不发情的原因,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具体内容如下。
    • 何玉琴; 杨松; 雷金荣; 李志鸿; 林标声; 杨守深; 杨小燕; 邱龙新; 戴爱玲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贵妃鸡鸡蛋品质和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饲养200日龄产蛋率接近的贵妃鸡180羽,随机分成“大棚网上鱼腥草”和“大棚网上”两组饲养模式,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饲养日粮均相同。试验期67 d,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大棚网上”饲养模式相比,“大棚网上鱼腥草”饲养模式中蛋重和蛋壳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饱和脂肪酸(SFAs)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ω-6/ω-3PUFAs的比值8.60与“大棚网上”组的比值14.10有降低;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大棚网上鱼腥草”饲养模式提高了贵妃鸡鸡蛋的品质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了ω-6/ω-3PUFAs的比值和胆固醇含量。
    • 王云浩; 郑玉才; 李志雄; 谈永萍; 饶开晴
    •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由数量向质量转变,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优质食品成了人们的追求。遗传因素、饲养方式、产蛋期、环境以及饲粮因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鸡蛋品质,在充分发挥品种优势的基础上,改善蛋鸡的饲养方式对提高鸡蛋的品质十分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笼养、平养、散养等三种目前我国主要的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的不同影响,探讨了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提高蛋品质如何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 冯金瑞; 雷娟; 王嘉驿; 尤萍; 刘立军
    • 摘要: 比较研究饲养方式对不同日龄和性别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随机从笼养组和散养组选取健康28日龄、63日龄左右公母鸽各24只,屠宰待测;试验期末,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进行翅下静脉采血,取上清液待测。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不同饲养模式下肉鸽的屠宰性能均出现小幅度的下降;相同饲养模式、相同日龄不同性别的肉鸽屠宰性能均表现出雄性肉鸽优于雌性肉鸽;散养组的腹脂率明显低于笼养组,腿肌率高于笼养组;散养模式下白羽王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提高,散养模式下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