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儿肾积水

小儿肾积水

小儿肾积水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76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微创泌尿外科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等;小儿肾积水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晓霞、吴瑞娟、周晓光等。

小儿肾积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768 占比:99.51%

总计:16850篇

小儿肾积水—发文趋势图

小儿肾积水

-研究学者

  • 余晓霞
  • 吴瑞娟
  • 周晓光
  • 周辉霞
  • 娄安锋
  • 张国贤
  • 张娟
  • 梁娟
  • 王丁要
  • 王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宸; 吴素青; 陈艳红; 翁育娟; 陈薇; 谢正悦; 朱俊腾
    • 摘要: 目的探讨双肾体积比值:一种新的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术后评价指标的意义。方法结合超声影像的客观表现,针对小儿肾积水术后,提出双肾体积比值的概念及其判断手术效果、评估预后价值,并结合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术后病情变化验证双肾体积比值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患儿于2020年3月24日行腹腔镜下右侧肾盂成形肾盂输尿管再吻合术+输尿管成形术,1月后行右侧输尿管支架取出术。第二次手术术后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持续增加,术后1周复查积水稳定,出院后密切随访彩超。结果提示,术后双肾体积比值大小与预后及术后病情变化相关,比值越趋近于1,肾积水预后越佳,术后情况改善越佳,比值越远离1;肾积水预后情况越差,术后改善情况越不理想。结论双肾体积比值是一种可靠的用于预后评估指标,可避免患儿接受过多CT及核素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造瘘及重复插拔双J管,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段奕彤
    • 摘要: 目的研究低剂量碘海醇CT尿路造影应用在小儿肾积水检查中的价值。方法50例肾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低剂量碘海醇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尿路显影率与假阴性率,不同程度肾积水患儿低剂量碘海醇CT尿路造影检查的图像评级。结果低剂量碘海醇CT尿路造影检查的尿路显影率94%明显高于静脉尿路造影的66%,假阴性率0明显低于静脉尿路造影的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儿中,轻度肾积水26例、中重度肾积水24例。轻度肾积水患儿低剂量碘海醇CT尿路造影检查图像优良率100%明显高于中重度肾积水患儿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积水患儿行低剂量碘海醇CT尿路造影的尿路显影率高,可有效降低假阴性率。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肾积水的病因和程度调整肾排泄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以获得最佳的全尿路图像。
    • 贺晓艳; 高美; 刘丽珍; 刘永林
    • 摘要: 目的探究CT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肾积水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对患儿进行CT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对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案的诊断准确性;比较不同程度肾积水患儿的CT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在肾积水患儿的诊断中,CT检查的准确性高于腹部超声检查(P<0.05);CT检查中度肾积水的准确性高于腹部超声检查(P<0.05)。CT检查显示,中度、重度肾积水患儿的健侧肾厚度均大于患侧肾厚度(P<0.05);轻度、中度、重度肾积水患儿的rPR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检查显示,中度、重度肾积水患儿的RI、RIR均大于轻度,肾实质面积均小于轻度(P<0.05);重度肾积水患儿的RIR大于中度,肾实质面积小于中度(P<0.05)。结论CT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肾积水患儿均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且CT检查的应用价值更高,推荐优先使用。
    • 苏花治; 江小琴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小儿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时间指标、治疗依从性,出院时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尿管放置时间、肾周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临床上患有肾积水的小儿患者在治疗时一般采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大大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并且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陈志鸿; 于旸; 张洪美; 张锰; 孙凌云
    • 摘要: 目的比较脐旁入路、传统入路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疗效。方法50例小儿肾积水患儿,根据手术入路位置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入路,观察组行脐旁入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肾脏指标(肾实质厚度、肾盂前后径)水平、生化指标[尿毒氮(BUN)、肌酐(Cr)]水平及疗效。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70.22±6.63)min长于对照组的(135.88±7.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肾实质厚度、肾盂前后径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BUN、Cr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6.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旁入路和传统入路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均安全有效,经过经验积累,脐旁入路可达到与传统入路接近的手术时间,且手术切口更美观隐蔽,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必不可缺。
    • 华翠萍; 韦德湛; 成宇璐; 谢旭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小儿肾积水肾脏功能评估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18年3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肾积水患儿(纳入观察组)以及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针对本次入院小儿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比观察其各项检查参数及临床指标。结果:对受检者MRA、IRA处的血流参数对比可见,观察组IRA、MRI处的Vmin、Vmax参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R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小儿BUN、Cr等临床指标可见,观察组患儿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肾积水肾脏功能评估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通过结合各检测参数以及患儿肾功能指标评估结果对其肾功能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及时明确患儿肾功能情况,及早予以治疗干预,规避肾功能降低对患儿机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 吴金燕; 叶显凤; 王霖美; 陈岚; 陈燕冰
    • 摘要: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阻塞(UPJO)是小儿肾积水的多见病因,目前肾盂成形术为主要治疗手段[1],采取经腰背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手术,已成为主流手术方式.针对患儿年龄小、机体抵御力弱较易发生不良手术事件,患儿围手术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医护患协作护理作为目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医生、护士、患者融合为一体,可以把患儿及家属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职能发挥到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桑敏丽; 王慧; 武晋萍
    • 摘要: 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在小儿肾积水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0例小儿肾积水患儿为研究样本,以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机率的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利于降低小儿肾积水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且家属对此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
    • 胡治平; 徐佳伟
    • 摘要: 目的:观察治疗小儿肾积水采用脐旁入路进行肾盂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肾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脐部和患侧两处入路方式,观察组采取脐旁入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肾积水、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肾积水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置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脐旁入路治疗效果与脐部和患侧两处入路结果相似,但脐旁入路患儿的恢复时间更短,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代卉; 王璐璐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肾积水手术中应用双J管与硅胶外支架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抓阄法分为硅胶外支架组和双J管组,各44例.硅胶外支架组接受硅胶外支架引流,双J管组接受双J管引流.比较两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指标、术后一般情况、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肾积水恢复情况.结果 双J管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硅胶外支架组,但拔管时间长于硅胶外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肾积水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硅胶外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20.45%(9/44)]高于双J管组[4.5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肾积水手术中,双J管与硅胶外支架引流均可获得满意的肾盂分离效果,但双J管引流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