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VTE

VTE

VTE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泰山医学院学报、吉林医学等; VTE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姚海栋、金麟鑫等。

VTE—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74.57%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25.43%

总计:173篇

VTE—发文趋势图

VTE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姚海栋
  • 金麟鑫
  • 丁霞
  • 万昭曼
  • 伍姗姗
  • 何双兰
  • 冯德杰
  • 冯起校
  • 刘小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后患者肌力影响及VTE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107例,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实施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Well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例数、MRC评分、改良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结果 实施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Well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ib、D-D、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RC高于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Fib、D-D、TNF-α、IL-6水平并预防患者VTE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防止术后肌力减退。
    • 陈思旭; 邓毅书
    •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两种疾病的统称,两种疾病直接相互关联,是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1]。近年来,我国的VTE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VTE的诊断例数较20年前增长了10至30倍[2]。肥胖是VTE的继发性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肥胖还与VTE的治疗、预后等相关。
    • 张佳欣
    • 摘要: 据近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论文,每天看电视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患血栓的风险高出35%。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调查了看电视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之间的关系。VTE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研究人员使用荟萃分析将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结果结合,得出了更精确和可靠的结论。这项分析包括3项研究,总共有131421名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他们预先未患有VTE
    • 林惠盈; 覃湘君; 陈世明; 李锟
    • 摘要: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QCC)活动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5月入住我院ICU的危重症患者150例。将实施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前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后的7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构建ICU医护联合VTE标准化预防体系”活动主题,根据达成型品管圈实施步骤,按照主题选定、课题明确化、目标设定、方策拟定、最佳方策追究、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的流程开展活动。结果: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措施实施率对照组为44.2%,观察组为100.0%;VTE入室筛查率对照组为59.9%,观察组为100.0%;出血症状观察率对照组为81.0%,观察组为96.6%;气压治疗实施率对照组为47.7%,观察组为100.0%;医生VTE预防知识掌握率由58.1%提高至83.9%;护士VTE预防知识掌握率由54.1%提高至80.6%。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活动实施后圈员在各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的能力均有所提升。结论: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ICU危重症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陈文亮; 黄志轩; 林金矿; 王能
    • 摘要: 目的:使传统的VTE人工评估转变为现代的智能评估、诊疗引导、数据决策模式,最终以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地提高VTE的管理效率及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方法:通过辅助决策系统及专病知识库的应用,实现智能评估,结合临床数据中心,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优化干预措施及临床规则库,提升整体医疗业务水平。结论:医院VTE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和医务管理效率,促进医护合作,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同时为临床医疗提供了必要的决策支持。
    • 展壮; 龚文艳
    • 摘要: 目的:检验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产妇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1日—2021年8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住院的23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产妇进行调查,检验评估表的信效度,并确定诊断阈值和风险分层。结果: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2,评定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24,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95%置信区间(0.752,0.858)],分值为6分时约登指数最大。风险分层结果显示,总分6~7分时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为低危,总分8~11分时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为中危,总分≥12分时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为高危。结论: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具有良好信效度,其诊断阈值及风险分层合理,在产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应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预测效能。
    • 陆昱文; 张阳阳; 严永文; 夏鹏; 陈安亮; 徐迪
    • 摘要: 目的 探讨更主动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否对中风合并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血栓组(46例,合并肌间静脉血栓),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血栓组随机分为血栓1组26例和血栓2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血栓1组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进行康复治疗,卧床14天。血栓2组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执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栓1组和血栓2组患者在入院时的D-二聚体值均显著升高(P<0.05)。在入院、中期、出院时,对照组在治疗期的总体功能均优于血栓1组和血栓2组,血栓2组的功能介于对照组和血栓1组之间。三组患者的功能经过康复、药物或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后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与血栓1组相比,血栓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张力、MBI、坐位平衡、站位平衡等指标有所改善。结论 提供抗凝治疗和卧床休息对中风后合并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预后不佳;抗凝联合康复干预对于伴有肌间静脉血栓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有其必要性,但康复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
    • 朱一新; 刘云; 王忠民; 郑逸飞; 范霁月; 景慎旗; 朱甬倩; 缪姝妹
    •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有效的VTE预防.医院将智能VTE质控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利用新技术提取病历中VTE风险因素并自动计算分值、提示出血评估和推送防治建议,要求各科室医生针对全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提高预防意识及高危患者的预防比例,减少院内VTE、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TE)发生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 王春秀; 覃芹丹
    • 摘要: 目的 完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探讨多学科合作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方法 完善医院内部VTE防治管控体系,形成具有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和内部组织框架,进行多层次、全方位VTE培训,形成健全的院内VTE风控体系.结果 提前设计防治方案,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健全监管机制,采用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模式推动防治工作进行.结论 VTE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了VTE的预防、识别、诊断及治疗能力,确保了患者安全.
    • 季实红; 戴之雪; 戴玲
    • 摘要: 目的: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科预防VTE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04月至2020年04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病例发现率、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栓相关知识掌握率、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在血栓相关知识掌握度方面,实验组知识掌握率相对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血栓发现率、静脉血栓发率、D-二聚体的水平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积极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减低肿瘤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做的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的后果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