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话机制

对话机制

对话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1653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当代世界、瞭望、今日中国: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齐鲁高教论坛、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等;对话机制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光溪、本刊编辑部、张旭东等。

对话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1653 占比:98.93%

总计:31996篇

对话机制—发文趋势图

对话机制

-研究学者

  • 刘光溪
  • 本刊编辑部
  • 张旭东
  • 朱锋
  • 李倍雷
  • 李海波
  • 桂晓伟
  • 汪习根
  • 王东
  • 王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滕慧群; 熊忠辉
    • 摘要: 电视剧《人世间》充分运用影视表达手段,挖掘人的纵深性,真实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人性;调用隐喻和象征等符号,深刻揭示故事主体的情思演变和情感的本质,表达了强烈的审美生产和艺术创造的自我意识;描绘故事生活场景,演绎人性情义,在欣赏主体和创作主体之间搭建起流畅的对话机制,以真善美的价值鼓舞和引导观众反观自身。《人世间》的成功源于对普通劳动者的“史诗书写”,彰显了艺术作品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深度和审美高度。
    • 毛东海
    • 摘要: 介绍了化学课堂“有效共识”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对话机制”在教育经验移植中的意义、价值和系统构建的过程;以化学课堂“有效共识”为例,介绍了“对话机制”的实施过程和管理策略。最后,提出了下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
    • 摘要: 近日,由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浙农股份承办的首届G3高峰论坛在浙江安吉举办。浙农股份董事长包中海分析认为,当前政策调整、行业变化、价格波动等因素使农资行业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组织此次农资高峰论坛,旨在深化行业合作交流、搭建行业沟通平台、建立行业对话机制,以协同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以交流合作的广度密度寻求共同发展的宽度深度。
    • 严浚秋
    • 摘要: 传统领导魅力模式依托于单一领导者的神秘主义,而单一领导者的政治品味具有绝对性的特征,带有不稳定的脆弱性,可能对集体的政治品味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祛魅,即去除领导者身上的神化标签。在这一基础上要回归到新型领导魅力模式,但这种回归是一种重构。新型领导魅力模式以集体交互主义为特征,通过领导者、集体其他成员、组织整体政治品味三位一体式的展开,维系集体的稳定性,也有利于领导者与其他成员的发展。要建立新型领导魅力,提高政治品味,应从领导者和其他成员的思想认识入手,建立集体内部的对话机制和对领导者政治品味的倒逼机制。但需注意,这一过程中领导者的身份特殊性应当被保留。
    • 摘要: 2022年11月22日,第八届中德农业周开放日暨中德粮食安全合作高层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发表视频致辞。马有祥指出,农业是中德合作的重要内容,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合作成效显著,对话机制高效运转、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科技合作有序推进。中德农业周是中德农业合作的创新,得到了各方认可和赞誉,已成为中德两国业界共同的节日盛会。马有祥表示,针对当前全球粮农领域的复杂形势,希望双方加强农业和粮食安全合作,谋划农业中长期合作重点,挖掘农业经贸合作潜力,提升粮食安全合作水平,强化中德农业中心建设。
    • 康毅辉
    • 摘要: 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潜在的背景结构,对谈话节目产生约束作用.在融媒体视域下,"Z世代"与"两会代表"身份各异,他们之间的对话昭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在谈话节目中的改变.总的说来,"Z世代"与"两会代表"的谈话根植于新型的话语结构、身份言说、话语策略.本文以2020年中青网《两会青年说》谈话节目为例,分析谈话节目在当今的发展.
    • 允春喜; 徐西庆
    • 摘要: 抗争政治的本质是利益诉求.控制与调解的方式反而可能会埋下问题隐患、助长抗争升级,而具体改革措施虽能缓解某个领域的抗争,却无法实现更长效的治理.更为宏大、更具包容性的治理架构就是合作,合作型治理模式仍然需要国家控制力作为坚强后盾,并以合作精神实现国家力量的道德化.抗争政治从"表达""发声"开始,因此能否促进形成有效交流的对话机制成为追求正义、合作治理的关键,但在允许参加对话的人员与话题上需要明确特定的范围.抗争政治涉及诸多非理性因素,"共生共在"的思维则成为推进合作对话的基础.
    • 黄瑶; 王薇
    • 摘要: 有别于其他文化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只保护符合现有国际人权文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权因素进入非遗保护领域,在主观上既是为了抵消文化多样性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希望借人权法的方式促进非遗保护的发展,客观上则与联合国大力推动条约形式的国际人权框架全面落实有关.在近10年的非遗名录评审中,人权因素显现出双重功用:一是作为判断遗产项目能否获得国际保护的标准,二是促进了文化权利、尤其是"获取和享有文化遗产的权利"的发展.在非遗保护与人权保护的互动中,二者彼此促进,文化权利成为沟通人权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有力载体.因《公约》缺乏处理文化权利与其他人权间冲突的明确规则,新近在非遗名录评审中增设的"对话机制"为解决此等冲突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人权要求有望在《公约》后续实践中得以明晰,从而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与人权保护的良性互动.
    • 文苑仲
    • 摘要: 艺术史学科化解质疑、确证自身必要性与合法性的关键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研究模式.匈牙利艺术史家阿诺德·豪泽尔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社会学取向和跨学科研究为特色,探究诸门类艺术在社会情境中的演进脉络.他不仅是艺术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而且对于当下我国艺术史学科建设有突出的价值.对于作为艺术学理论分支学科的艺术史研究而言,跨门类跨学科的广阔研究视野是基本前提,合理把握艺术门类史之间的异通性关系是本质要求,坚持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必要方法.豪泽尔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史研究跨越艺术门类和学科的藩篱,围绕艺术活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这一中心线索,通过构建"作者—公众"的对话机制、建立文化分层模式和运用辩证思维,探究风格生成的原因、描述艺术形态的构成、解读艺术现象的意义,体现了跨门类跨学科的广阔研究视野、对艺术门类史之间异通性关系的合理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灵活运用,确证了一种艺术史研究的可能模式,从而为当下我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 杨丽波
    •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对话质量直接影响产教融合成效,对话机制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前提.二者的对话是"我—你"与"我—它"的对话关系并存,具有多方协作、动态平衡的互动模式.松散的合作关系、服务能力差异、保障机制缺位增加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从对话类型、互动模式、影响因素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话与互动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紧密产教关系,提高对话深度;完善保障机制,明确权利义务;融合多种媒介,拓展对话渠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