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绍平原
宁绍平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0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瞭望、浙江学刊、南方文物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越文化与水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宁绍平原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桥驿、张诗阳、徐建春等。
宁绍平原
-研究学者
- 陈桥驿
- 张诗阳
- 徐建春
- 慎海雄
- 王向荣
- 王海明
- 惠之
- 房利
- 朱海滨
- 王心喜
- 苏阿兰
- 蓝城
- 郑建明
- 陈金德
- 高柏群
- 丁兵康
- 严红枫
- 严蓓蓓
- 乔秉钧
- 任锡亮
- 何南
- 何晓明
- 何金海
- 余君君
- 侯晓蕾
- 俞为洁
- 俞康宰
- 俞建忠
- 俞水昌
- 俞磊
- 冯小妮
- 冯美宇
- 冯骥才
- 刘军
- 刘怡然
- 刘恒武
- 刘毅
- 刘清荣
- 刘耀杰
- 刘锐
- 华建良
- 卓贵德
- 单州海
- 卢云
- 史威
- 史常宝
- 吕以春
- 吴冠中
- 吴松弟
- 吴桐
-
-
孟秋峰;
王旭强;
王洁;
高天一;
任锡亮
-
-
摘要: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宁绍平原,纬度适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经过千百年来的精心栽培,宁波市已逐步积累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蔬菜良种。本文共列举了16个品种,现将逐一介绍如下。1慈溪红菱慈溪市胜山镇有著名的“千亩红菱”。红菱主要产地位于胜山镇胜东村,面积上千亩,种植历史在200年以上,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农业产业。红菱个大皮薄,生吃清甜,熟食软糯。
-
-
金爱博;
张诗阳;
王向荣
-
-
摘要:
良好的绿地生态网络能够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城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于以自然要素为边界且具有独特地理格局特征的地理单元研究相对缺乏,同时在绿地生态网络优化方面存在主观性较强、可实施性较差等问题。以宁绍平原为对象,对比分析了1990、2000、2010和2020年4个时期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和生态廊道的变化,探析绿地生态网络时空格局,并依据生态源地可逆性特点和现状条件提出布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30年来城镇化建设使得宁绍平原重要生态源地规模下降20%,生态空间呈现显著的破碎化特征;(2)以各城市为中心的高阻力辐射圈层结构打破了原有的梯度阻力格局,较大地降低了平原整体的生物流动能力;(3)平原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呈现较强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当前平原东西两侧大面积区域生态廊道缺失;(4)恢复句余山、余姚江(宁波段)、奉化周边“虎头山-雨施山”丘陵斑块和杭州湾东段沿岸4处重要生态源地,新增河湖水系型、丘陵林地型和沿海岸线型21处重要生态源地,规划生态廊道132条,总长985.8 km,并筛选得到重要生态踏脚石90处和待修复生态障碍点252处。优化后绿地生态网络各指数及廊道电流密度相较于2020年将显著提升。该研究能够为宁绍平原绿地生态网络优化及相关区域绿地生态网络研究路径的确立提供参考。
-
-
吴桐
-
-
摘要:
通过对宁绍平原两周时期主要陶瓷器的CV系数统计,可知宁绍平原在西周至春秋时期,陶瓷器的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且长期未发生明显变化,规范性不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简单与迟滞状态;至战国时则发生明显变化,陶瓷器的生产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规范性增强,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发展迅速并更趋复杂.
-
-
-
-
摘要:
牟山镇地处宁绍平原,是宁波市和余姚市的西大门,全镇区域面积38.5平方公里,内有宁波市第二大的天然湖——牟山湖,湖面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常住人口约2万人。近年来,牟山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打造新型工业化与休闲旅游协调发展的精致生态宜居小镇,全面推进转型升级、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森林城镇、浙江省“治水美镇”、宁波市“五水共治”先进集体、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镇、省美丽乡村示范镇和省美丽城镇等荣誉称号。
-
-
房利;
苏阿兰
-
-
摘要:
宁绍平原积淀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和特色鲜明的水文化遗产资源,凝聚成江南水乡独特的灵魂。当前,宁绍平原水文化资源建设存在着新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保护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旅游国际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在当今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宁绍平原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在坚持生态文明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通过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发挥水文化的历史文化作用,成为生态、文化、经济效应的综合体。
-
-
房利;
苏阿兰
-
-
摘要:
宁绍平原积淀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和特色鲜明的水文化遗产资源,凝聚成江南水乡独特的灵魂.当前,宁绍平原水文化资源建设存在着新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保护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旅游国际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在当今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宁绍平原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在坚持生态文明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通过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发挥水文化的历史文化作用,成为生态、文化、经济效应的综合体.
-
-
林意然;
贝顼;
戴旭光;
无
-
-
摘要:
在浙东宁绍平原东端,有一个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澥浦镇。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澥浦镇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小镇。近年来,澥浦镇推动非遗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多项非遗技艺得以有序传承。
-
-
蓝城
-
-
摘要:
马渚地处浙江宁绍平原中心,余姚西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面积65.8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常住人口逾8万,曾先后获评浙江省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教育强镇、森林城镇。2019年,全镇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亿元。近年来,马渚以不断提升城镇综合实力为主线,持续打造"工业重镇、农业名镇、山水美镇、运河古镇、教育强镇"五张名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学的现代化省级中心镇。
-
-
蒋静波
-
-
摘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到《诗经》里的这首《蒹葭》,心里不觉一阵激荡:它简直是为我、为我的故乡而写。我的故乡地处水网密布的宁绍平原,一条外江和一条内河,像慈母伸出的双臂,将村庄拥入怀中,或大或小,或圆或扁的池塘,在村庄四处闪烁着晶亮的眼波。宽阔的外江两岸,芦苇与江水如影相随,望不到尽头。
-
-
孙跃
-
-
摘要:
唐代,杭州的州治在凤凰山麓。凤凰山南面钱塘江边,有一个柳浦渡,是江干一带海陆交通要津。从柳浦向南渡过钱塘江到西陵(后来钱镠改名西兴),可以通过浙东运河与宁绍平原相连。从此沿钱塘江上溯,经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可到富阳、桐庐、建德、淳安、兰溪、金华、衢州。诗人由此出发沿途赏景吟咏,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