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威海卫

威海卫

威海卫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当代海军、海内与海外、中国油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海峡两岸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等;威海卫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本森、张志超、陶遵臣等。

威海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94.8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4.76%

总计:231篇

威海卫—发文趋势图

威海卫

-研究学者

  • 刘本森
  • 张志超
  • 陶遵臣
  • 杨机臣
  • 闻一多
  • 唐博
  • 孙克复
  • 萨苏
  • 侯向伟
  • 克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本森; 周沐
    • 摘要: 威海本为军事卫所,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在清末成为北洋舰队的军事基地。甲午战后,英国租占威海卫。英租之初,本欲将其发展为军事口岸,但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局势的变化使威海卫失去军港价值,英国殖民当局遂着手将其打造为经济口岸和海军疗养基地。因租期未定、交通不便等因素,威海卫未能成为出色的经济口岸,倒是成了东亚最负盛名的度假天堂。民国政府收回威海卫之后,计划将其作为特别市进行建设,但随之而来的日本侵华战争扼杀了威海的城市发展势头。威海的城市发展受到区位、政治环境、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又受到城市定位、城市规划、开放程度、对外交通等主观决策的影响。
    • 摘要: 英国的奇葩理由威海卫的租借,是一个偶然。1897年底,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害一事,出兵占领觊觎已久的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条约,“租借”胶澳地区99年。这一举措诱导德国的竞争对手积极强占中国领土。俄国用同样的手段,强行租借旅顺大连25年。俄国强租旅大后,英国试图获得相应的补偿,以抵消俄国的力量。在地理上,威海卫与旅大隔渤海相望,于是,他们向总理衙门提出了租借威海卫的要求。
    • 陈悦
    • 摘要: 在甲午战争的尾声,威海卫北帮炮台最后的指挥官率领少量兵力守卫炮台。虽然炮台很快便被放弃,但这位低阶军官日后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更重要的影响。山东威海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大自然造物形成的威海湾是天然的避风港池。清末,威海被选作北洋海军的驻泊基地,提督公馆.海军公所、机器局、水师学堂等主要聚集于海湾中的刘公岛上,为确保威海湾和刘公岛的安全,针对威海湾南北两个航道入口,又营建了颇具规模的海防炮台群,其中位于威海南岸的俗称南帮炮台,位于北岸的称作北帮炮台,由道员戴宗骞统率的巩军.绥军分别驻守。
    • 倪小宁(讲述)
    • 摘要: 提到威海的红色故事,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收复威海卫”,但其实战争中的威海不仅经历了英勇悲壮的“一一四”暴动,也涌现出了“胶东刘胡兰”张晶麟烈士、“战斗英雄”张干卿等一大批英雄事迹。现在为大家分享一段20多位中国军人坚韧无畏、浴血奋战,战胜100多名曰本海军陆战队的革命故事,感受从革命志士到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 崔文静
    • 摘要: 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威海卫的形势受到了日本的特殊关注。自1894年至1938年间,《朝日新闻》围绕威海卫局势的报道涵盖了日本在威海卫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从《朝日新闻》中史料来看,日本对威海卫的政策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94至1898年,日军攻占威海卫以摧毁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并将其作为政治筹码以保证战争赔款、实现通商条约;第二阶段为1898至1918年,日军撤离,威海卫转由英国租占,威海卫成为日本为对抗俄国、排挤德国而与英国同盟的纽带;第三阶段为1918至1938年,威海卫归还问题是日本保持其在东北特殊权利进行政治斡旋的借口。将威海卫情势与日本的关系放在近代日本对华扩张的大历史背景中,不难发现日军两次占领威海卫之间的对外扩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以及新闻的史料性与政治性。
    • 隋东升
    • 摘要: 自1887年起,山东威海卫被设为北洋海军基地并开建炮台防务工程.威海卫基地的台炮前后使用了仅7年,甲午战争毁弃后再未启用.威海卫各炮台建筑为当时欧洲最新设计,配设以克虏伯长倍径台炮为主,并结合新式阿姆斯特朗地井炮、速射炮,兵器技术水平为清末南北洋各炮台之冠.本文就威海卫炮台配设的各型中大口径(口径120毫米以上)台炮的配设型号及建设时间节点进行梳理,全面认知清末威海卫炮台的台炮配设情况.威海卫各炮台配设的轮式行营炮等小口径速射炮械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 王艳芳
    • 摘要: (两个小导游举着小旗蹦跳着上场)导游甲: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海边小城威海卫,她的故事说不完。导游乙:大家好,我是少年研学旅行团的小团长,这次我们研学的主题是“我们的绿水青山”。导游甲:老师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习爷爷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习爷爷告诉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 周强
    • 摘要: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损失多艘军舰,沉没或搁浅于威海湾的船只有“定远”“靖远”“来远”“威远”“宝筏”等。战后日军占领威海卫达三年之久,直到1898年5月才全部撤离。这期间,日本完成对威海湾沉船的打捞,将出水物品作为战利品运回日本。国内对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众多,但鲜有研究日本占领威海期间对这些沉船的打捞情况。本文根据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公开的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档案.综述日本对沉船的打捞情况。
    • 郑旗生
    • 摘要: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战后日本逼迫清廷签订《马关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朝鲜自主,默许朝鲜由日本宰制;割让奉天南部及台湾澎湖;赔款二万万两,分七年付毕;另订商约,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日军占领威海卫三年,以待赔款交清和商约批准,且占领军费五十万两并归中国负担;等等。此后,日本不仅仅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且最为凶狠。其后,日本还与俄国缔结密约,共同侵略东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