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好氧反硝化菌

好氧反硝化菌

好氧反硝化菌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87114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第二届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第十四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好氧反硝化菌的相关文献由575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放、汪苹、杨柳燕等。

好氧反硝化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114 占比:99.97%

总计:287202篇

好氧反硝化菌—发文趋势图

好氧反硝化菌

-研究学者

  • 马放
  • 汪苹
  • 杨柳燕
  • 于浩鹏
  • 刘玉娟
  • 夏春雨
  • 孙井梅
  • 孙巍
  • 席兆胜
  • 李安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颜; 李思盈; 韩世博; 艾云鹤
    • 摘要: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6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此6株菌进行单株菌的碳源、C/N比、pH值、接种量、温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选择适用性好的3株菌组成复合菌群,探究其NO_(3)-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C/N比为4,温度为30°C,pH值为8,接种体积百分比为2%时,培养48h,复合菌的NO_(3)-N的去除率可达98.6%。
    • 曲寅; 张涵; 张艳昕; 章晓栋; 沈文英
    • 摘要: 从中华鳖高密度养殖水体中筛选出降亚硝酸盐氮的有益菌,分析其最适发酵条件及脱氮特征.通过定性显色反应从高密度养殖水体筛选出1株降亚硝酸盐氮菌.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S、nirK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菌为nirS+,nirK-菌.对筛选出的菌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亚硝酸盐为氮源,柠檬酸钠为碳源,肺炎克雷伯菌在初始氮浓度为80 mg/L,碳氮比为10,温度为35°C,pH为6~7的条件下,生长状态良好,且能高效利用亚硝酸盐氮.为研究该菌脱氮效果,将菌液添加到亚硝酸盐氮浓度为5 mg/L的养殖污水,菌浓度为105 CFU/mL,第2天及第5天实验组亚硝酸盐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筛选获得的肺炎克雷伯菌能有效降低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
    • 孔祥震; 郭海娟; 马放; 耿明月; 肖霄
    • 摘要: 由黑曲霉Y3(Aspergillus niger Y3)形成的菌丝球经过生物絮凝剂改性强化后作为生物载体固定好氧反硝化菌T13(Pseudomonas sp.T13),对其固定前后对全氮的去除效能、菌群的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固定化对于生物强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球负载T13后去除全氮效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改性菌丝球(湿质量)与T13菌液(3.5×10^(8)CFU/ml)的质量体积比为1∶15时,去除全氮的效能最好。改性菌丝球负载T13后的表观图像和电镜扫描图像(SEM)显示,T13细菌附着在改性菌丝球的表面,且改性菌丝球载体的结构可以连续培养45 d后仍保持紧实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EEM)结果显示,胞外聚合物(EPS)在改性菌丝球固定T13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菌丝球的菌丝缠绕形成的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机械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传质性能,改性菌丝球可以作为良好的生物载体用于生物强化。
    • 叶秀雅; 赵小娟; 练治平; 虞玉峰; 庄映芬; 李永莲
    • 摘要: 从实验室处理高盐度废水的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了三株耐盐异养硝化菌与三株耐盐好氧反硝化菌,本实验将此六株菌混合培养试图构建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简称SND)体系,研究了它们降解氨氮及其中间产物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规律以及盐度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所构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能在完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氮,随即还原为N_(2)排放,体系能耐受较高浓度的氨氮负荷和盐度,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且无中间产物NO_(2)^(-)和NO_(3)^(-)的积累。
    • 武夏溦; 湛小静; 余佳芯; 陈聪
    • 摘要: 对2株从垃圾渗滤液中提取到的好氧反硝化菌株PM02和PR07进行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2个菌株分别为摩氏假单胞菌和树脂假单胞菌。对以海藻酸钠(SA)为包埋材料、复合菌比例为PM02∶PR07=1∶1的固定化小球进行垃圾渗滤液尾水处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包埋固定化条件为3%SA、4%CaCl_(2)、交联时间18 h,在pH=7.0、投加量为22.99 g/L、温度25°C条件下固定化小球对NO_(3)^(-)-N、TN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98.48%、76.91%;在此条件下,处理模拟渗滤液尾水,对NO_(3)^(-)-N的去除率能达到100%,比游离菌剂高出了5.82个百分点。固定化复合菌剂性能出众、脱氮效率高。
    • 尹超; 李莹; 张婷月; 刘佳敏; 陈体达; 崔丹; 黄民生
    • 摘要: 为了提高好氧反硝化菌的环境耐受性和脱氮效率,采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稻壳粉作为载体对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颗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固定化颗粒最佳配比为12%聚乙烯醇(PVA)、8%海藻酸钠(SA)、0.5 g稻壳粉和10 mL菌液;固定化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传质性,48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89.35% ~90.12%.固定化颗粒对pH值和转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pH值为11时,TN去除率为90%;120 r/min时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1.29%和93.30%;固定化颗粒不耐低温(10°C和15°C),在10°C时,TN去除率仅为20%左右;但是在30°C时,TN去除率可达90.59%.
    • 朱婉瑜; 侍浏洋; 赵维; 黄志勇; 王兴彪
    • 摘要: 好氧反硝化是在好氧条件下将NO3--N最终转化为N2的过程.好氧反硝化菌不仅表现出优秀的脱氮性能,可在许多极端条件下生存,还拥有多种重金属耐受性.本文总结了不同重金属Cr(Ⅵ)、Cu(Ⅱ)和Cd(Ⅱ)对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效率的影响,同时整理了好氧反硝化菌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或去除机制.分析了好氧反硝化菌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最后对好氧反硝化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展望,期望为工业废水中氮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处理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支持.
    • 杨旭; 蒋伟; 王涛; 王翼鹏; 丁健生; 孙莉
    • 摘要: 本文对人工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针对某河道水质现状,将好氧反硝化菌结合所筛选土著优势菌群应用到底泥修复和增氧活化等治理工程,并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的建设方案并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检验.其结果显示,经处理的水质能达到所要治理的河道水质指标要求,证实所采用的技术切实有效,可广泛应用于河流等水体修复和治理,为河道修复和水体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具有十分广阔的经济价值和运用前景.
    • 高凌鹏; 刘志宏; 李诗宣
    • 摘要: 为验证菌藻共生用于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探索高效可行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固定化菌藻小球耦合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并与常规CAST进行对比,以考察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海水小球藻与细菌构成共生体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可有效去除CODMn、无机氮和磷,去除率高于青岛大扁藻、杜氏盐藻及等鞭金藻与细菌的搭配;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将菌藻制成固定化小球后,菌藻体积比为1:2时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将固定化菌藻与CAST工艺相耦合,稳定运行后出水CODMn的质量浓度低于8 mg/L、无机氮的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磷酸盐(以P计)的质量浓度低于0.1 mg/L.该工艺可以有效利用细菌和微藻对污染物的协同去除作用,可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
    • 杨旭; 蒋伟; 王涛; 王翼鹏; 丁健生; 孙莉
    • 摘要: 本文对人工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针对某河道水质现状,将好氧反硝化菌结合所筛选土著优势菌群应用到底泥修复和增氧活化等治理工程,并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的建设方案并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检验。其结果显示,经处理的水质能达到所要治理的河道水质指标要求,证实所采用的技术切实有效,可广泛应用于河流等水体修复和治理,为河道修复和水体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具有十分广阔的经济价值和运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