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女性就业

女性就业

女性就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7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689篇;相关期刊364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妇女研究论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南开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管理与文化建设、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女性就业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明、樊慧英、潘锦棠等。

女性就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6 占比:9.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689 占比:90.84%

总计:6263篇

女性就业—发文趋势图

女性就业

-研究学者

  • 张晓明
  • 樊慧英
  • 潘锦棠
  • 弓卿
  • 张抗私
  • 张树俊
  • 王秀银
  • 金晓娜
  • 韩兴勇
  • 于燕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争呈; 邹红; 熊倩倩
    • 摘要: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的关键是缓解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则是降低女性生育机会成本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2010年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用CHNS 2006—2015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从政策包容性视角评估了该计划对3—5岁儿童母亲劳动供给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制度支持家庭生育的政策内涵。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城镇地区有3—5岁孩子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增加约25%,周平均工作时长增加约8个小时。异质性分析表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就业促进效应对有多孩的女性更加明显。在影响机制上,该政策显著减少了女性家务劳动的时间投入,增加了儿童对幼儿园照护的选择,却未明显降低对父母和祖辈的照护需求。这说明政策虽然促进了女性就业,但对家庭在儿童照护需求上的支持力度较弱。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增加放松了女性的时间约束;另一方面,面对入园时间很难与父母工作时间协调、儿童接送及课后看护等问题,家庭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目标是“儿童发展”,“支持女性就业”的目标被忽视;单一目标导向下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现出儿童照护功能的制度设计严重缺乏。未来,在多孩生育政策环境下,需要从公共政策对家庭生育的包容性视角,审视当前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家庭儿童照护需要,支持女性发展,构建友好型生育支持体系。
    • 卢川
    • 摘要: 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带来深远影响,其中,不同性别就业受到数字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产业就业影响的角度出发,制造业是我国吸纳女性就业最多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女性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占比持续下降,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均衡带来冲击。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数字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对男性和女性劳动力需求均存在抑制因素.
    • 孙天骄; 陈磊
    • 摘要: 近期,北京、上海、浙江、重庆、青海、河北、安徽等多地密集修订计生条例,许多省份将生育假在享受国家规定的98天基础上,由过去的延长30天增加到延长60天,也有省份延长至90天,并且增加育儿假。延长生育假举措引发社会热议,这其中包括生育假补贴全部由企业承担是否合理、男女假期时长为何差距较大、延长生育假是否会抬高女性就业的“隐形门槛”等。
    • 曹枞
    • 摘要: 当下,女性就业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等了解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了解妇女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其次本文对我国女性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造成这些就业问题原因;最后本文将从我国政府政策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女性就业政策,以促进女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为广大劳动妇女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 张永华; 杜文娟; 张政; 崔博洋; 张雅微
    • 摘要: 本文首先对女性就业问题的困难进行论述,在女性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下,以在上海市收集到的数据作为依据,对周围存在的女性就业所关联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最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与保护措施。女性就业也是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现在依然存在少部分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对女性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 段玉英
    •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70后”、“80后”、“90后”对于现有生育政策实施的看法以及问题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政策实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动及对女性的影响,从政府、女性个人角度提出保障女性就业的若干措施。
    • 魏显桂
    • 摘要: 2021年5月31日国家正式放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并对教育、休假、保险、税收、住房、女性就业等10个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调整。除国家政策值得我们关注外,对于有生育三胎要求的人群来说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女性生育力了,备孕三胎的女性大部分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那么这时的备孕状态和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需要关注哪些生育方面的问题?
    • 宋阳
    • 摘要: 我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几次变迁,女性作为生育主体深受其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其中包括:女性劳动者数量减少、女性劳动者劳动能力下降以及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探讨了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从社会、用人单位及女性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 刘咏芳; 管烨萱
    • 摘要: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从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女性身份认同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女性家庭身份认同与生育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具有城乡异质性,家庭身份认同对城市女性的生育意愿不产生显著影响;(2)女性自我身份认同与生育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具有工作状况异质性,自我身份认同对无业女性的生育意愿不产生显著影响;(3)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家庭身份认同与生育意愿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女性自身受教育程度对自我身份认同与生育意愿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需要保证农村女性的生育自主权,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和生育补贴政策以缓解城市女性的生育压力;减少“过度劳动”时间,完善就业保障政策使职业女性能够充分享受家庭生活,提升无业女性的再就业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婚姻稳定性,进而提升女性生育意愿。
    • 陈利锋; 王凯风; 林柳琳
    • 摘要: 构建包含就业性别差异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女性就业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影响。参数贝叶斯估计的结果显示,女性劳动力就业弹性、名义工资刚性以及女性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均显著大于男性劳动力。这些差异意味着在外生冲击影响宏观经济时,女性劳动力更容易选择进入或退出劳动力市场,进而导致女性就业与男性就业对劳动力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女性劳动力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性劳动力供给冲击。女性相对劳动生产率上升在引起产出增加的同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紧缩”效应。女性就业相关因素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因此,无论是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是稳定宏观经济考量,稳定女性就业均是相对较好的政策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