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失匹配负波

失匹配负波

失匹配负波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心理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47493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3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等;失匹配负波的相关文献由50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兴时、郭如雅、顾爱明等。

失匹配负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7493 占比:99.91%

总计:147632篇

失匹配负波—发文趋势图

失匹配负波

-研究学者

  • 陈兴时
  • 郭如雅
  • 顾爱明
  • 魏景汉
  • 付伟达
  • 完颜笑如
  • 常翼
  • 干正琦
  • 庄达民
  • 许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琼; 常淑林; 单长硕; 孙康宁; 杨影
    • 摘要: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AERP)通过给予声音刺激诱发大脑做出反应,探测大脑对声音刺激的早期注意加工和分辨能力,是研究听觉认知的重要工具,其潜伏期为50~750 ms,属于长潜伏期诱发电位[1]。临床上为实用起见,将诱发电位分为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和内源性刺激相关电位两大类,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与感觉或运动功能相关,易受声音刺激的物理特性影响,如频率、声强等,包括P1、N1和P2等成分,这些成分潜伏期较短,属于早期诱发电位;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功能相关,不完全受声音刺激的物理特性影响,包括N4(N400)、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晚期辨别负波(late discriminatory negativity,LDN)和伴随负反应(contigent negative variaeion,CNV)等,这些成分潜伏期较长,属于晚期诱发电位成分(Walter,1964)。
    • 刘志伟; 姚高峰; 杨荣春; 刘云; 刘寰忠
    • 摘要: 早发精神分裂症(EOS)特指发病于18周岁之前的精神分裂症,其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有所差异。事件相关电位(ERPs)作为一种有效的神经电生理学标志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表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P300、失匹配负波(MMN)、N100等ERPs常见成分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EOS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发现ERPs可作为EOS患者的理想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为本病早期阶段提供适当的个性化干预措施,为改善本病预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小宇; 杨艺; 李凡; 陈雪玲; 高寒冰; 马兆楠; 何江弘; 丛丰裕
    • 摘要: 近年来,大脑功能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意识障碍(DoC)患者的意识水平评估,以期降低仅依靠临床主观行为量表评估的误诊率。其中,被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范式下诱发的N1和失匹配负波(MMN)成分被认为是反应DoC患者意识水平的关键脑功能指标,但目前仍局限于组别层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其在DoC患者个体水平的评估效能尚待挖掘。根据N1和MMN成分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被动听觉ERPs范式下DoC患者个体评估的深度学习算法。该方法引入了特征融合的数据扩增策略,即在单被试数据中随机抽取不同类型的试次进行空间级联形成新的融合样本,并结合EEGNET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自动化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在包含132名被试的单试次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对健康被试(38名),微意识状态(40名)和植物状态(54名)患者进行三分类评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样本融合策略可显著提升模型分类表现,并在单被试融合样本数量扩增至1 000时模型取得样本水平75.14%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以及被试水平83.00%的平均分类准确率,83.79%的精确率和84.02%的召回率。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框架可有效克服传统方法中存在的个体评估能力不强的问题,为DoC患者个体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文汧卉; 何文知; 梁丽君; 王瑶; 吴俊林; 黄国平
    • 摘要: 抑郁症作为一种高发精神疾病,其评估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提升对这种高发精神疾病的临床干预效果,许多研究者开始寻找可测量的生物标志物。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一种电生理学指标,非常适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个体化神经认知评估,其中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是目前研究较多的ERP成分。MMN是一种负向的潜伏期为150~250 ms的ERP成分,能反映前注意加工过程,其神经发生源位于初级听觉皮层和前额叶皮层。MMN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有助于抑郁症的诊断,且与抑郁程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抗抑郁疗效,可能是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P300是由刺激诱发的潜伏期约300 ms的晚期正向波,P300振幅和潜伏期提供了记忆、注意和心理处理速度等认知过程信息。P300振幅的降低反映了抑郁症患者广泛的认知障碍,可提高抑郁症的诊断正确率,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抗抑郁疗效,可能是区分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刘丹; 刘晓红; 张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酒依赖(CAD)患者失匹配负波(MMN)改变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对33例CAD患者(CAD组)和33名健康对照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分析CAD患者MMN指标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CAD组EPQ-R中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ERP各通道MMN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CAD患者MMN指标与其人口学资料及人格特征无相关性。结论:CAD患者具有神经质、精神质的人格特征,其MMN潜伏期延长,但MMN改变与其人格特征无相关性。
    • 陈喆思; 刘建成; 赵小华; 郑重; 柏玲; 杨丹; 王文春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经颅磁刺激(TMS)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在促醒方面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意识障碍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行TMS治疗,观察组另行电针百会、神庭、双侧内关、双侧合谷、双侧涌泉穴,共3个月.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检测失匹配负波(MMN),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持续植物状态(PV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MN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t=2.159,P<0.05).结论 电针可加强TMS的促醒效果.
    • 朱斌; 孟子珅; 胡萍萍; 关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常儿童及正常青年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特点.方法 对29例(58耳)正常听力儿童(7~16岁)及29例(58耳)正常听力青年(18~34岁)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进行M M N检查,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1000 Hz和2000 Hz的短纯音,观察两组M M 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58例(116耳)受试者均可正常引出MMN波形,正常儿童组MMN平均潜伏期和平均波幅分别为171.23±26.90 m s和3.46±2.30μV,正常青年组分别为177.57±26.61 m s和3.96±2.46μV;两组间M M N潜伏期及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72,P=0.11>0.05).结论 7~16岁正常听力儿童及18~34岁正常听力青年组均能引出稳定的MMN波形,且两组间MMN的潜伏期和波幅无明显差异;MMN结果 与儿童受试者听觉通路的成熟情况有关,与年龄差异无关.
    • 万育辰; 蔡敏
    • 摘要: 目的:探究脑力疲劳前后前注意能力的变化.方法:以长时间(≥8 h)持续驾驶建立脑力疲劳模型,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对招募来的30名长途车司机诱发其脑力疲劳前后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分析疲劳前后MMN成分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结果:脑力疲劳后MMN成分平均面积较驾驶前显著下降,但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力疲劳状态下前注意能力受损,MMN可作为评价脑力疲劳状态下前注意能力的客观指标.
    • 周良; 刘子源; 刘劲芳
    • 摘要: 自失匹配负波(MMN)于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我们对规律性声音被打破后所诱发的前注意检测有了进一步认识,而MMN成为了开启认知大门的钥匙.至今为止,MMN的研究范围从产生机制发展到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临床试验,特别是对于急性脑损伤(ABI)昏迷以及进展后的慢性意识障碍(DoC)患者,MMN被认为是一个可靠的预后预测指标.然而,由于MMN难以用于个体评估,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广大临床医师对MMN的了解甚少.因此,本文就MMN的产生机制、在意识障碍中的临床意义、判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 杨颖; 郜振彦; 颜崇淮
    • 摘要: 目的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铅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重金属门诊的66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智力测试、心理行为评估,收集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和P3a,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铅暴露与儿童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66例儿童的平均年龄为(62.73±8.65)月龄,血铅水平为42.50(12.00~120.75)μg/L;儿童语言分、操作分和智商总分均值分别为(111.12±14.71)分、(111.56±14.62)分和(112.53±13.64)分,其中儿童血铅与语言分为负相关关系(r=-0.257,P0.05);血铅水平、年龄与大脑Cz区的MMN波幅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93、-0.30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儿童血铅水平与MMN波幅之间的回归系数β值及95%CI为-0.01(-0.02~0.00),标准回归系数为-0.34,P<0.05.结论 血铅水平与MMN波幅为负相关关系,提示铅暴露影响了儿童大脑对信息的自动加工处理,可以将ERP作为一种客观灵敏的手段评估铅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