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
大科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3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9866篇;相关期刊404种,包括科技管理研究、今日科苑、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全国科技法制高峰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等;大科学的相关文献由5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功发、宣科、李川等。
大科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866篇
占比:99.29%
总计:90506篇
大科学
-研究学者
- 刘功发
- 宣科
- 李川
- 孙晓康
- 王季刚
- 陶迎春
- 冯卫东
- 吴家睿
- 徐双
- 蒋国华
- 赵红州
- 陈晓清
- 陈鑫
- 任秋凌
- 何传启
- 俞剑琳
- 倪健
- 刘开云
- 吴良镛
- 周小林
- 周程
- 唐琳
- 姚诗煌
- 宋一凡
- 张昕
- 张震
- 木子
- 本刊编辑部
- 李玉山
- 杨云
- 杨孝文
- 毛建军
- 潘龙飞
- 王大明
- 王永炎
- 王贻芳
- 白云翔
- 胡理毅
- 赵煦
- 郑士贵
- 钟文
- 高天宇
- 高峰
- Angelo
- Brandon Keim
- D.普赖斯
- DePalma
- DelisiC
- LI Li
- M·米切尔·沃德诺普(M.Mitchell Waldrop)
-
-
赵煦
-
-
摘要:
目前,虽然大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主导力量,但由于其对实用目的的追求,而导致社会因素介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使大科学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以及科学与技术的融合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
-
史玉民;
张碧家
-
-
摘要:
传统观察大科学的维度主要聚焦于规模,强调投资数量大、跨越空间广、持续时间长、综合程度高。当今时代的大科学研究异常活跃,精细化、国家化、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使大科学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为创新观察大科学的维度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从成功案例角度梳理大科学的内涵表达,从社会子系统角度分析大科学的关系特征,从影响因素角度归纳大科学的组织实践。据此抽象概括出大科学更加一般的内容和特点,构建起大科学更加丰富、生动、立体的形象。
-
-
王贻芳;
白云翔
-
-
摘要: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大型科学项目,是体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科技资源,大科学设施在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科技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与之相应的重大成果却不足,这与我国在“大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为了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愿景,我们需要把握好世界科技革命的突破方向,在重点领域规划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大科学设施方面实现引领。本文针对当前的国家战略目标,分析了我国大科学设施发展与世界科技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就将面临的机遇展开讨论,对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大科学设施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
-
乔笑斐;
路昊明
-
-
摘要:
粒子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之一,也是二战结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学科.尽管粒子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粒子加速器作为发现和研究粒子的基本工具,却因其高昂的成本而饱受争议.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多次粒子加速器争论,其中既有对科学价值本身的探讨,也有基于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量,还有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利益纷争.这些争论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科学进程,也对今日科学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
-
王贻芳;
白云翔
-
-
摘要: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大型科学项目,是体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科技资源,大科学设施在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科技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与之相应的重大成果却不足,这与我国在“大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为了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愿景,我们需要把握好世界科技革命的突破方向,在重点领域规划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大科学设施方面实现引领.本文针对当前的国家战略目标,分析了我国大科学设施发展与世界科技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就将面临的机遇展开讨论,对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大科学设施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
-
沈律
-
-
摘要:
从科技发展史上看,世界科技的发展已经历或正在经历欧洲小科学、美国大科学和中国超大科学时期.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小科学、大科学和超大科学时期科技发展模式及其增长规律,建立科技增长的三大动力学模型.在这些模型基础上提出小科学时代对应于科技增长的指数曲线规律,大科学时代对应于科技增长的S曲线规律,超大科学时代对应于科技增长的双S曲线规律.这三大科技发展基本规律是导致三大科学时代发展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比较分析科技增长的动力学模型,使读者理解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发展基本规律,以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模式转变.
-
-
陈强强
-
-
摘要:
以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项目和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项目为案例探讨大科学的求真-求善困境。对还原论、超对称模型及大科学认识限度的怀疑使其深陷求真困境;难以满足来自其他科研领域、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诉求使其深陷求善困境。科学实践中求真困境与求善困境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由此形成求真-求善困境。这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以典型大科学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科学治理基础理论;为大科学管理部门制定适合中国科学实践的大科学治理制度提供知识资源;加强中国大科学立项决策机制和制度创新,以满足科学组织形态变化和中国公众参与意识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
-
-
-
-
-
胡志刚;
侯海燕
- 《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2013年是普赖斯逝世30周年,也是其代表作《小科学,大科学》出版5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普赖斯和《小科学,大科学》一书,深刻的影响了科学学的研究范式和脉络,尤其是催生了科学计量学这一领域的诞生和发展.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从计量指标和科学知识图谱的角度,分析了普赖斯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结论表明,从影响的广度来看,普赖斯的著作影响着科学计量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学,乃至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从影响的深度来看,普赖斯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各分支领域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