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
大学生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547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青年探索、高教探索、中国大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大学生发展与学生事务专业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学生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春华、陈莉、修新路等。
大学生文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547篇
占比:99.42%
总计:25696篇
大学生文化
-研究学者
- 杜春华
- 陈莉
- 修新路
- 傅显捷
- 吕赫
- 张燚
- 杨锐
- 严秀芬
- 书云
- 于春华
- 于润年
- 云仪
- 云轩
- 亚楠
- 付艳
- 任宏良
- 伍启元
- 何新生
- 佳男
- 兰会元
- 刘伊
- 刘劲松
- 刘婷
- 刘家和
- 刘小利
- 刘平
- 刘建佳
- 刘彦
- 刘德群
- 刘莉
- 史晖
- 吕煜
- 吴学军
- 吴新年
- 周海峰
- 周瑞法
- 周祥龙
- 唐俐娟
- 唐晓凤
- 唐榆晴
- 唐远华
- 四季
- 夏文飚
- 姬刚
- 孔祥慧
- 孙成远
- 孙泉
- 孙群英
- 孙芬地
- 宋莹
-
-
马超俊;
刘彦
-
-
摘要:
文化自信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底气和精神根基。在高校中开展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较强的实践基础,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平台、机制以及师资等方面互通、互补。因此,高校应加快更新理念、制度 设计、营造氛围、完善内容、创新方法、丰富载体、拓展渠道等途径,有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培育新时代的优秀建设者。
-
-
付艳
-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危机与磨难.正是有了红色精神与文化,支撑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应对危机,化险为夷.大学生作为中国年轻一代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沐浴在党的正确教育和领导下,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针对目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分析了利用红色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展策略.
-
-
彭鹏
-
-
摘要:
根据十九大的精神领会,[1]"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中做出贡献.但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本研究致力于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视域下,探究更好的教育路径,推动高校的德育机制的完善和创新.通过开展音乐选修课和音乐作品欣赏,初级声乐训练和简单乐器演奏等,发挥音乐的功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
-
靳新来;
杨钧舒
-
-
摘要:
以鲁迅思想审视"杠精"大学生,不难发现其精神缺失:一是丧失了魂灵,二是迷失了方向,三是缺失了指归.鲁迅的嘉言懿行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注重理性,为"杠"彰显价值、注入魂灵;注重内省,勇于解剖自己,端正"杠"的方向;执着于行动,立足于行动,确立"杠"的指归.这样就使自己发出的声音富有人性温度、理性高度和心灵深度,由此"杠"得合情合理而不至于仅仅留下些语言的泡沫,这也就与当下"杠精"有了本质区别.
-
-
-
-
-
张俊1
-
-
摘要:
7月1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workshop活动在合肥学院闭幕。来自海峡两岸高校的100余名大学生结束了10天的文创之旅,并设计了67件乡村文创作品。芳香鸡、飘香甜瓜、金萱菜、亲蜜……原本乡村里的普通农产品,在两岸大学生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了让人惊喜的文创礼盒,精致的包装和文案充满创意。
-
-
赵志业;
邓谨
-
-
摘要:
从文化视野来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主导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的活动.它需要构建起全局性的、系统性的、渗透性的文化实践理路,才能真正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进行有益指导,从而提升其有效性.基于此,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为分析框架,分别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自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文化接受图式、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等方面进行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实践理路分析.
-
-
修新路;
王莹
-
-
摘要: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载体,支配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入党是政治行为,同时也是文化行为.依托大学生文化建设,从朋辈文化、制度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和实践文化等维度,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是新时代增强入党启蒙教育有效性、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