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6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6篇、专利文献593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紫光阁、国际问题研究、时事报告等; 大国外交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旭东、何亚非、陈向阳等。

大国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6 占比:43.47%

专利文献>

论文:593 占比:56.53%

总计:1049篇

大国外交—发文趋势图

大国外交

-研究学者

  • 张旭东
  • 何亚非
  • 陈向阳
  • 王毅
  • 罗建波
  • 赵可金
  • 刘建飞
  • 张鑫
  • 林民旺
  • 石云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东赞
    • 摘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世界的贡献从简单的劳务、商品输出逐渐过渡到向世界提供高端科技产品、文化产品乃至中国方案的转型阶段。外交制度与民族价值观的高度一致性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文化特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推进世界稳定健康发展,凸显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担当,体现出“国之大者”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重视道德伦理,倡导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等传统文化观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得到集中体现。
    • 胡枫
    • 摘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思想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于新中国外交实践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引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条件下,要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为引领,深耕传统,推陈出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沈正赋
    •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与支点,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特殊功能,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建设性作用,为我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放眼全球,打造国际一流旗舰媒体;主动出击,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积极作为,参与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发挥讲故事的功能,讲好中国故事;掌握话语主动权,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好解惑释疑工作,阐释好中国特色;倡导美美与共,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张开放包容,构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多彩世界;实施分享与共享,宣介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与经验。
    • 周波; 张强; 寇铁军
    • 摘要: 把握国际公共产品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规律,并科学确定中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策略,对于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以及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基于国际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视角,从国际公共需求驱动和不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两方面,阐释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并从国际关系演变历程视野,纵览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嬗变及核心特征,最后,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情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就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策略提出政策建议。具体而言:使发展、治理和安全视野下的中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实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规则制定;基于公共利益需求凝聚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共识;通过区域性公共产品正外部性效应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创新国际公共产品融资机制安排。
    • 王光厚
    • 摘要: “中国方式”外交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方法与形式,充分体现了外交工作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中国方式”外交由国与国之间的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对话协商和务实合作四个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的部分构成。“中国方式”外交继承了中国古代外交的优良传统,发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成功外交经验和优良工作传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势。深入践行“中国方式”外交有助于消除外部世界对中国国力快速发展的误解和疑虑,有助于展现中国外交的特色,有助于中国重大对外倡议与行动的推进,有助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白苡凡
    •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及恩格斯早期合写的第二部著作,他们将全部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归结为“现实的人”,探讨了交往与生产、分工和所有制等范畴的关系,肯定了交往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并指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交往的扩大。在新时代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既对落后国家找寻社会发展出路,也对我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及促进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 张东亮
    • 摘要: 3月18日,拜登政府上台后的中美高层首次会谈,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出乎外界意料的是,通常只是供媒体拍照的礼节性开场白阶段,竟从几分钟延长到一个多小时。面对美方超时且无理的指责发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义正词严驳斥了对方10多分钟后,将头转向右侧的外交部长王毅:“你说两句吧。”但王毅指向了杨洁篪左侧的翻译张京。她点点头说:“我先翻译一下吧。”一般来说,翻译的可承受范围在3分钟之内。面对超极限的挑战,张京贡献了一次教科书式的表现。其实早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张京就凭借清丽的相貌被人认识,而这一次,这名“85后”高级翻译,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可谓当之无愧凭实力“出圈”。
    • 刘洪
    • 摘要: 如果说去年我们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尤其是特朗普冲动单干蛮干的后果;那么今年我们将可能目睹更激烈精彩的大戏,各种合纵连横折冲樽俎。春天万物复苏,一场久违的外交大戏开始了。看一下最近的大国外交:上周,日本东京,美日2+2会晤,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与日本外交大臣、国防大臣会晤;然后,韩国首尔,美韩2+2会晤,同样的阵容,同样的规格;接着,美国人兵分两路。
    • 赵畅宇
    • 摘要: 2019年11月,央视新闻主播康辉的"大国外交"系列Vlog,引爆网络。Vlog从日常生活记录,开始越来越多地和新闻报道形式结合。第一人称的个性化视角,转换了报道角度,更真情实感、生动平实。那些看起来"不够标准"的自拍镜头,取代了原本严肃工整的新闻出镜。草根的语言,取代了照本宣科。民生新闻,如何在融媒体时代这场新闻语态的突围战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 石云霞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