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0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91422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景观设计、安徽建筑、城市建筑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绿色建筑设计与理论专题、2014年第6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年会等;外部空间的相关文献由9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汝军、刘伟、刘敏等。
外部空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422篇
占比:99.24%
总计:92121篇
外部空间
-研究学者
- 王汝军
- 刘伟
- 刘敏
- 卢影
- 叶秋美
- 唐洪流
- 张健
- 徐宁
- 石谦飞
- 舒平
- C·M·休特纳
- K·E·卢班
- M·C·策雷尔
- P·J·拉罗卡
- 付玉广
- 傅强
- 关瑞明
- 冯节
- 冷泠
- 刘华杰
- 刘春燕
- 刘生雨
- 刘畅
- 卢春梅
- 吕茜
- 吕越
- 吴薇
- 周坚
- 周庆华
- 周逸骏
- 周铁军
- 唐国安
- 姜群
- 岳晓
- 张庆顺
- 张晨海
- 张栩晨
- 彭文佼
- 徐科峰
- 成其
- 方柘(审)
- 易斌
- 李佳艺
- 李和平
- 李早
- 李真
- 杨臣
- 林志明
- 段翔
- 汤广耀
-
-
张舒菡;
张鹏举
-
-
摘要:
废置工业厂区外部空间具有其他城市空间所不具备的场所营造潜力,对其实施的有效更新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特殊的组成部分,进而成为具有记忆价值的特定场所。本文在关注场所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将废置厂区的工业气质加以表现,延伸到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中,并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黄河化工厂改造更新项目为研究案例,从组织动线、延续材质、传承记忆、强化体验四个方面呈现一次废置工业厂区外部空间的场所营造过程。
-
-
瑞士Evolution Design;
悠扬(编译)
-
-
摘要:
俄罗斯最大的金融机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委托瑞士建筑工作室Evolution Design为其在莫斯科Kutuzovsky大道上2座相邻的高层塔楼——Sberbank City设计一个有代表性的入口,近日,Evolution Design以大胆惊艳的设计语言,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极具挑战的任务。设计师以曲面的建筑形式,将2座塔楼之间的外部空间连接在一起,从远处看去,宛如一顶耀眼的王冠,呈现无比震撼的视觉效果。
-
-
羊烨;
缪琦
-
-
摘要:
从绿色建筑的视角解读封闭社区,提出促进社区的共享和开放是一种绿色社区的设计策略,能够提升社区的绿色性能。从设计层面推动社区边界与城市的共享,将城市交通引入社区内部,可以达到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营造宜居城市的双重作用。文章以杭州湾滨海新城启动区为例,探讨了社区设计从点、线、面三个层级渗入社区共享的策略和模式,最后提出了将共享策略纳入绿色建筑评价的理论模型,从评价层面促进设计对绿色性能的提升,从而达到推动社区开放的目的。
-
-
曹亚林
-
-
摘要:
文章首先对中国古建筑外部空间照明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影响中国古建筑外部空间照明的五大因素及设计注意事项,最后以单体古建筑为例,从建筑与周边光环境的关系、观赏和色彩视角、结构分析以及立面层次的塑造等方面探讨了外部空间照明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
-
王玉蓉
-
-
摘要:
乡村民宿的外部空间景观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之一,也是区别于快捷宾馆和商住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推广,相关从业者对乡村民宿设计的关注度日渐提高。通过对乡村民宿景观研究文献的阅读及分析,梳理出乡村民宿外部空间景观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同时,基于“眼球经济”背景,引入环境行为学概念及方法,探讨乡村民宿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以期给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
-
唐洪流;
方曼雪
-
-
摘要:
本文以博物馆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从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三个方面探讨博物馆外部空间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博物馆场所的整体空间质量,增强场所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其衍生职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为今后类似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
-
Yen Ong;
Paul Merrill;
Adam Mørk(摄影)
-
-
摘要:
Winnwood住宅是一栋现代风格的住宅,设计的目的是为业主打造出全年生活在户外景观中的感受。业主是一位钟爱园艺的室内设计师。住宅四面环绕各种景观,其中一面是一个由得克萨斯州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和美国内政部管理的保育公园。我们将其设想为一个坐落于封闭公园中的坚实黑色石膏体,然后塑造出外部空间,以在建成物和自然物之间形成过渡区。
-
-
张思旻
-
-
摘要:
公园是城市重要的户外场所,对外展示城市形象,对内承载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精神需求。在当前国内一些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一些早期建设的公园经过10多年的使用,显得老旧,与当下周边环境和审美不符。因此,大量老公园希望可以通过改造提升,重新激活景观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社会和人们的需求。以马鞍山晓塘春色公园改造设计为例,探讨了改造设计中应注意和遵循的要点,从前期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造建议,挖掘值得保留的亮点,并进行合理利用。通过阐述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希望对此类改造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
-
骆丽丹
-
-
摘要:
围绕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要点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一系列空间设计实现路径,以此解决老年人群的居住问题,满足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户外活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切实提高老年社区的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感与归属感。
-
-
王一;
林佳鸿;
潘宸
-
-
摘要:
街区式商业综合体作为新型的商业空间模式,其环境热舒适性与形态特征的关联性未引起广泛重视。结合上海市区30个相关案例,简化筛选形态量化指标,以敏感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得出热环境优化导向下建筑形态变化的关键因子,为建筑形态优化提供决策判断标准。
-
-
尹嘉思;
陈征帆;
丁子夕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传统商业街区作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其外部空间的改造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南岳核心十字街区作为古镇空间核心及商业代表,2015年开始进行提质改造.了解改造后的街区外部空间是否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以及满意度状况成为改造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本研究运用POE(使用后评价)方法,尝试以观察、问卷及访谈,结合定量统计(Excel、SPSS),对街区外部空间进行调研与信息反馈,旨在通过探索外部空间的整体使用现状及满意度评价,了解使用者空间参与程度,剖析影响使用者主观评价的内在因素,指出空间使用过程中有待改进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几点优化建议.以期在日后的外部空间改造中关注使用者综合需求,为后续街区外部空间的改造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
-
许熙巍;
杨婧
- 《第五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从徽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思想环境等方面入手,对徽州古民居外部环境、徽州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历史城市古民居外部空间的发展,找出其中一些有效的空间营造方法,对于古城在保护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以绩溪县历史文化名城风貌规划为例,剖析古城外部空间建设与古城内部之间如何和谐发展.以保护和利用为主要目的,对新时代下高速发展的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并且希冀对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古民居外部空间环境建设有借鉴作用.
-
-
张忍图;
胡一可
- 《2018第八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公共性是判断空间价值的一项重要维度,它能反映出建筑环境对公共交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论及的乡村外部空间与村民空间行为关系研究,针对的是村民具体的公共生活,不是简单地对几种有限的乡村公共空间类型进行分析,而是关注空间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一关系影响到乡村外部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公共生活,进而有助于揭示村民对于外部空间的潜在需求.文章通过对乡村外部空间的空间边界、可达性与开放度以及村民空间行为进行图解研究,为在乡村外部空间中营造公共性提供新思路.
-
-
陈曦;
毛华松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单位社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基本居住空间模式,由于建成时间久、居住人口相对稳定,其老龄化较新兴社区更为典型.单位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导致空间封闭格局被打破,出现社区物质体系分离、人口杂化和集体记忆缺失,由此产生公共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人社交圈被压缩和社区归属感减弱等问题,突显出单位社区外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的迫切性.本文以重庆土湾重棉厂社区为例,通过社会调查量表和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分析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路径、社会网络特征和文化记忆感知.基于此提出重棉厂社区外部空间适老性优化策略及更新途径,通过建构完善的适老性服务设施、增加多样的公共交往空间、重构单位集体记忆来提升单位社区老年人生活环境和质量.
-
-
Zhang Fang;
张芳;
Zhou Xi;
周曦
- 《201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城市复杂的有机体中,城市外部空间的有效地认识和评价是诸多设计活动的前提.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为城市外部空间的认知与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本文从信息时代特色出发,从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分析方法两个层面,探讨互联网辅助城市外部空间研究的可行性,并设计小型实验进行验证;以江南水乡空间调研,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外部空间认知评价;探索其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建立新时代人与环境的有机互动.
-
-
陈永辉;
李刚;
胡翔宇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美丽乡村"实践中遇到的"旅游开发解构了乡村原生的外部空间"这一问题展开思考,认为旅游开发能促进乡村的发展,但不能以牺牲乡村原生的外部空间品质为代价.旅游开发介入下,乡村外部空间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外部空间没有被厘清并整合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导致"乡村内外空间受关注度的失衡"、"游客活动和村民生活在外部空间使用上的互扰"、"村容整治与外部空间原真性的矛盾"等衍生问题.文章试图探究在"引入旅游业来发展乡村"的既成事实下,探寻乡村外部空间的重塑路径,以期使乡村跨越"美化运动"的陷阱,复归乡村生活的内核.结合坤坊村案例,依据原住民和外来游客对乡村外部空间资源的诉求,将乡村外部空间归纳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三种类型.遵照"宏观分区、微观分类"的规划原则,厘清并整合现状中这三种类型的外部空间,并对其提出具体的改造与提升策略.
-
-
-
ZHAO Tianyu;
赵天宇;
HAN Lufei;
韩露菲
- 《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圣·阿列克谢教堂以及圣·索菲亚教堂两处建筑遗产更新项目及其外部空间环境调查,分别从宏观角度,包括城市肌理、空间格局、整体建筑及景观风貌等进行研究分析;从微观角度,包括外部空间活力、外部空间环境微气候、消费尺度与历史人文特色显示度以及环境与观察建筑遗产三个层次最佳视距关系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探讨,城镇式建筑遗产环境具备商业型环境的特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由于受经济相对发达的影响,环境中人工要素为主,自然环境要素为辅.建筑遗产外部环境的空间比例应控制在1:2-1:3,有较强的围合感,并保证冬季有足够太阳直射面积,夏季有遮阳驻足场地。周围建筑高度差不宜变化太大,容易形成涡流。将建筑遗产外部环境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区和协调区,针对建筑密度、高度、建筑造型及沿街立面等进行分区指标控制,使历史建筑周边轮廓线及背景和谐。应将最佳视距纳入外部空间格局规划的考虑中,控制最佳景观视廊上的建筑高度及用地性质。两处教堂外部空间的微环境宜人区域较少。绿化是调节生态平衡、控制微气候的有效手段。由于西向太阳辐射最大,保护建筑应首先考虑西侧绿化。权衡空间开发尺度,通过适度文化消费带动周边商业发展,提高整体空间活力。
-
-
-
-
-
-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1-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Android外部存储空间文件操作构建用户画像的方法,包括:收集Android外部存储空间中的文件操作事件,建立外部存储空间文件操作信息,并转化为形如EVENT:(OPERATION,TIMESTAMP,FILENAME)的操作日志文件;对文件操作对象、文件操作发生的时间、操作事件类型三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用户完成基本刻画;利用应用程序包名建立文件操作与应用操作的映射机制,获取用户应用程序使用行为;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从构建事实型标签、规则型标签、挖掘型标签和预测型标签四个方面,建立移动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对用户特征属性进行全面刻画。本发明能较为准确地构建用户画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