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
SLE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3篇;相关期刊457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第三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等;SLE的相关文献由2235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叶冬青、郭振旺等。
SLE
-研究学者
- 等
- 叶冬青
- 郭振旺
- 陈启钊
- 陈学松
- 徐建华
- 沈南
- 邹延峰
- 吴岚
- 赖秀梅
- 郭强
- 陈顺乐
- 丁慧华
- 吴凡林
- 周再高
- 唐元家
- 曾凡钦
- 李华
- 祁环
- 胡传圣
- 谷园园
- 赖丹昀
- 赵小东
- 陶生策
- 彭学标
- 顾越英
- 冒长峙
- 叶任高
- 孙秀秀
- 曾抗
- 李向培
- 温志芳
- 王兰兰
- 王宗发
- 吴厚生
- 孙乐栋
- 孙凌云
- 徐世正
- 潘发明
- 范永升
- 鲍春德
- A·英格利恩
- P·罗特根
- 余步云
- 克里斯托夫·尤尔克
- 克里斯托夫·布鲁切尔
- 刘瑾
- 叶小强
- 吴元胜
- 周炳华
-
-
徐莹;
周茹;
张欣洲;
马华林
-
-
摘要:
目的采用测序技术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以及环状RNA作为SLE诊断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选取10例SLE患者(SLE组)及10例正常对照者(NC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提取外泌体,然后提取外泌体中的circRNA,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SLE患者血清外泌体circRNA种类减少,共有121个circRNA显著差异表达,包括54个上调和67个下调,其中大部分来自内含子基因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latelet activation信号通路是SLE发病机理中的重要信号途径。结论SLE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ircRNA存在显著差异和特异性表达。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如chrY:13651007|13860076、chrY:13688616|13833086、chr17:22248380|22253301、chr10:39084961|39105726、chr2:233244474|233272478、chr17:39537965|39552828等可用作SLE发病机理研究的参考或补充。部分基因snoU13,SNORA31和SCARNA20可被视为SLE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
-
-
许晓风;
刘向祎
-
-
摘要: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凝血功能、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血小板数量和ANA核型特征,为SLE患者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初发SLE且未发生血栓的患者79例,选取同时期50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活动度(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狼疮抗凝物(LA)和血小板数量的差异及SLE患者ANA核型特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T、PT%、INR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FDP、D-D、LA和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ANA抗体阳性率为98.73%;ANA核型有胞核均质型(28.20%)、胞核斑点型(29.49%)和胞核混合型(42.31%)。结论初发SLE且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风险高。
-
-
雷蕾
-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诊断SLE方面采用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具体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4月内收治的41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1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对两组人员在检验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SLE患者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员C3、C4水平,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LE方面采用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具有较高检验效果,能够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
孙方方;
孙国珍
-
-
摘要:
cqvip: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2016年11月24日以"双下肢出血点10d,牙龈出血、鼻衄5d,晕厥1次"为主诉收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患者2016年11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并逐渐增多。11月19日出现牙龈出血、鼻衄,伴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自服"扑热息痛"无缓解,次日晕厥1次,跌倒时头部受到撞击,数秒后自行清醒,对晕厥过程无记忆。
-
-
梁珍;
王菲
-
-
摘要:
目的:探讨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与PTG间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对102例育龄期SLE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PTG总分为(58.81±12.21)分,处于中等水平.路径分析示:家庭关怀度对PTG有直接正效应,并通过目的性反刍对PTG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为0.65.结论:育龄期SLE病人PTG待提高;病人PTG水平受到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护士可据此构建干预措施提高PTG水平.
-
-
龙新纯;
覃璇;
王文娟
-
-
摘要: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Ⅰ型干扰素(IFN)诱导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SLE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UAE)、血肌酐(Scr)、免疫学相关指标水平、Ⅰ型IFN诱导基因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χ2=4.67,P=0.0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LEDAI评分、血清Scr、UAE、IgA、IgG和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SLE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活动度,同时能降低Ⅰ型IFN诱导基因的表达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
-
刘星星
-
-
摘要:
目的:对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对我院在此期间接受66例SLE患者与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6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将66例SLE患者作为研究组,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ENA抗体及血清免疫指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LE患者应用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SLE治疗提供依据.
-
-
郑丹(综述);
李廷玉(审校)
-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不同地区、种族、年龄段及性别的人群SLE发病率及患病率各不相同。北美是全球SLE发病率及患病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每年23.2/100 000和241/100 000),发病率较低地区为非洲和乌克兰(每年0.3/100 000),患病率最低地区为澳大利亚北部(847例样本中0例)。
-
-
-
李欣;
王静;
张乐;
李娜
-
-
摘要:
为了明确SLE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对遵医行为及抑郁的影响及采取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遵医行为、抑郁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SLE患者与一般住院患者比较更倾向于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方式来应对疾病,女性SLE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向疾病屈服;44.50%的SLE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疾病应对方式能影响SLE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抑郁情绪,积极面对疾病能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减少抑郁情绪.因此,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关注SLE患者疾病应对方式,采取积极的人文关怀措施,引导和鼓励患者以积极方式应对疾病,以良好的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