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墨戏

墨戏

墨戏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13225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等; 墨戏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晶、谷疏博、丁观加等。

墨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87%

专利文献>

论文:13225 占比:99.13%

总计:13341篇

墨戏—发文趋势图

墨戏

-研究学者

  • 张晶
  • 谷疏博
  • 丁观加
  • 严善錞
  • 于广杰
  • 刘桂荣
  • 孙晓冰
  • 常承
  • 张毅
  • 朱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梦颖
    • 摘要: 该文以米友仁传世绘画作品和米芾的绘画理论著述为研究对象,分析“米氏云山”的笔墨和造境,探究米氏父子作品画面与文辞间流露的美学思想。
    • 周敏
    • 摘要: 墨戏是中国绘画史上极为独特的一种现象,它既是一种笔墨实践,又是一种绘画样式,还是一种美学形态,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泛泛地说,墨戏即文人画,无论元四家、吴门一脉的小写意,还是青藤白阳一路的大写意,都可称之墨戏墨戏背后所承载的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最近青年学者谷疏博的一部专著《墨戏研究》出版。该作以墨戏为研究对象,正文分为六章,对墨戏分别从名实概念考辨、历史脉络梳理、形成原因探析、美学特征概括、哲学价值阐发五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的立体式研究。这五个维度几乎涉及墨戏问题的所有方面,可谓“目前研究墨戏方面最为全面、最有深度的成果”(张晶教授《序》)。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宏大的学术抱负。
    • 刘桂荣
    • 摘要: “墨戏”是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概念,其生成有赖于艺术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艺术创作本质的觉解和艺术媒材的发展。“墨戏”一方面得益于创作实践,如王维、王默、苏轼、文同、米氏父子等人的艺术实践,一方面是唐宋时期诸多的书画评论。“墨戏”所指涵纳创作之过程和状态,并由此生成之作品,进而扩展指代一种艺术创作精神。“墨戏”思想观念经魏晋南北朝、唐至宋得到确立,并在元明清被广泛延续拓展,体现着创作主体游戏自在、率性无心的审美旨趣和创变新意、法而无法的创新精神,彰显着中国文人艺术的自我理想及其会通宇宙万物的生命特质。
    • 谢九生
    • 摘要: 明代徐渭大写意花鸟画已经成为人类艺术的共同财富。个人永远都是在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之中而不可能绝对的孤立,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笔墨体现出的“游戏”与“痛苦”地“墨戏”人生的艺术特征,给予人们“痛快淋漓”的审美共性的艺术享受。探究徐渭大写意花鸟画“墨戏沉雄”的“沉着痛快说”的艺术特征可以获得人类艺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认识的深刻启示,由此也突显出人类艺术的共性特征对于创作经典艺术和作品的重要性。
    • 周茂(图/文); 谢雨珂(图/文); 杨利玲
    • 摘要: 水墨润童真,美展醉天府。2021年5月1日,为深入探索校外少儿水墨画的教学,增进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交流,筹备已久的“墨戏童心·儿童当代实验水墨作品展”在四川成都文轩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共青团成都市委、四川省青少年宫协会指导,成都市青少年宫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成都市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教育艺委会等协办。
    • 谷疏博
    • 摘要: “感兴”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历代画论中有大量关于墨戏画者“乘兴作画”的记载,墨戏超越形似、不拘泥法度、追求瞬间挥洒效果等特点均源于“感兴”的创作动因与机制,它根植于画者内在需求的冲动,并在“天机”的指引下应手而得,瞬时绘就。“感兴”催生了墨戏“不可模仿”的审美特征,因“逸品无蹊径”“逸气不可学”,画者的绘画状态、创作过程不可控制,画作也具有随机性与偶然性。由此,墨戏是一种蕴含着生命真性的创造,而绝非技法粗浅者狂涂乱抹、对其肆意解构的保护伞和浅薄恶俗的代名词。
    • 舒金涛
    • 摘要: 自宋到元,随着士大夫阶层崛起,院体画与文人画相互靠拢与融合,以“黄家富贵 ”为最高品的宫廷审美让位于文人审美,使得墨花墨禽在元代达到顶峰,并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一方面,墨花墨禽继承了院体画用写生的方式去写实的描绘客观事物,构图上也表现出院体细致工整的特点;另一方面,受文人思想的影响,以王渊、边鲁为代表的画家,用墨色的晕染去寻求花鸟本身的纯粹之美,以“自放胸臆”。 文章从元代花鸟画的时代文学风向和社会阶层等方面着手,探析元代“墨花墨禽”花鸟画的演变与艺术认识,并以画墨竹、墨兰、墨梅为主的代表画家,分析他们画面审美趣味的处理和水墨的晕染方式———以墨代色,以墨取形。
    • 谷疏博
    • 摘要: 墨戏作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载体,它颠覆了绘画常法,以不求形似求生韵、注重瞬间挥洒效果为特征.墨戏正式诞生于北宋时期,其缘起与生成是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集中体现在形而上之思想动因、本体之理论建构以及形而下之工具材料三个维度上:北宋士阶层的变迁带来人文精神的高涨,苏轼"士人画"理论体系使得"墨戏"审美趋向得以确立,工具与材料的变迁助推了"墨戏"恣意挥洒式创作的实现.
    • 王玉
    • 摘要: 在元代,赵孟頫可谓是精通各种绘画题材的“多面手”,他善于绘佛道、山水、鞍马、人物、竹石等,风格多样,倡“古意“”以书入画”等艺术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选择赵孟頫一幅花鸟作品《二羊图》来进行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这幅作品的笔墨技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