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意

古意

古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收藏等; 古意的相关文献由311位作者贡献,包括简媜、刘兰芝、刘昊等。

古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100.00%

总计:336篇

古意—发文趋势图

古意

-研究学者

  • 简媜
  • 刘兰芝
  • 刘昊
  • 刘晓波
  • 华蕾
  • 吕少卿
  • 周睿
  • 孙泽宇
  • 广豪
  • 张庆和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政文; 董绪文; 钱树国; 张慧; 谢吉昌
    • 摘要: 常青学书,以雅正为归,有力有法,皆以古意定格,自运心源,能体古人用意之微,迥脱而不俗,庄静而不促,笔笔见朗润,字字有余味。……其笔致流动着晋唐之风韵。小楷之作,得古人真放精微,字字峻朗,非气定神闲,心闲手敏之时,而落落写出,难于其妙。
    • 陆嘉瑶
    • 摘要: 紫砂艺术以其独具的文化与艺术价值赢得了众多紫砂壶爱好者以及品茶人士的青睐和追捧。在当代的文化背景下,不断地挖掘作品所应该具备的古意和它的文化韵味,或许是我们对于紫砂传承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和方法。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无疑是很重要的基础,而我们可能更重要的是从文化的层面上进行对于古意和文化韵味的有效挖掘。
    • 吕陶思源
    • 摘要: 赵孟頫作为元初文人,诗书画艺无不绝,其提出的理论主张引起了当时和之后百年画坛的讨论。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古意”说,其说通常认为出于下面这一段文字:“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
    • 胡春涛
    • 摘要: 王蒙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实践赵孟颊"书画同源"思想,在其作品《青卞隐居图》中以"篆隶"入画,笔笔见笔力,笔势扭曲,题款散逸,体现了中国画具有内在的可延续性发展品质,传递了晋唐高古风韵,在繁繁密密之中尽显"古意"之趣.
    • 高明昊; 万欣怡
    • 摘要: 随着古风歌曲的迅速发展,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爱好者对"古风"的偏好成为了一个值得考察的话题."古风"一种在场的文化现象,相比为处于生成过程中的它下定义,对它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审美征兆"古意"进行分析更易于操作.本研究立足古风歌词文本的诗性特质,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为"古意"做出三重描述,并从康德美学出发探讨关于"古意"的审美经验如何成为可能.基于主体与客体相符合这一审美愉悦的生成机制,"古意"的美感来源于对文化惯例产生的偶然的归属感,"古意"包含的双重时间性结构召唤着对于历史的整全理解;在体验论视角下,"古意"代表着死亡意识的艺术呈现,在大众文化的狂欢中发生着无形转喻.
    • 李慧琳
    • 摘要: 瓶花是一种养育人格精神的隐性替换方式。在陈老莲的绘画作品中,瓶花是内心世界的隐喻,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陈洪绶绘画的古意与新变同样蕴含在他各个时期的瓶花作品中。以陈洪绶瓶花艺术为载体,联系晚明瓶花的相关文化背景,探究老莲瓶花作品中的审美意蕴、理解其古意与新变、考究其瓶花作品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对研究陈洪绶瓶花作品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袁恒雷
    • 摘要: 胡竹峰自称是中国文章的门徒,其散文承袭中华千余年的文脉,近年来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人们从其诗意盎然又古意盎然的锦绣文章里,欣然看到传统散文的古意与新韵。近日,他将几年来在报刊公开发表的作品选出一卷,题为《雪下了一夜》——此卷令人称奇处在于,所有篇目皆是与先秦自民国的名家名篇同题。胡竹峰研读各类书籍三十余年,其中多是各类古旧图书,他读书又以冬日时最为畅快,特别是下雪的夜晚。想那热茶一杯,燃灯静坐,不必红袖添香,有那慢慢长夜的雪为伴,此时读书无穷乐哉。
    • 何炫蓉
    • 摘要: 赵孟頫在书画上有着高深的造诣,他所秉持的绘画理论更是影响大批文人,他认为“作画贵有古意”“书画本来同”,开启了文人画坛新风气,为后人所称赞。他注重笔墨意趣及文人情感抒发,与写意有着较好的糅合,在绘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 张晓辉
    • 摘要: 本文从徐悲鸿先生和印人的交往及其关于印学的一些论述出发,抽绎出其印章美学思想.总的来说,徐悲鸿于篆刻并无大名,但其对于艺术的见解往往发人深省.印学一道,世人皆知『印宗秦汉』 『印从书出』,而徐悲鸿在操刀弄篆之余,提出了『印当求古意、印当表情、印当表现语之精彩』等观点,可谓戛戛独造.故撰此文字,供当下印人资鉴.
    • 董帅
    • 摘要: 对赵孟頫"古"概念的理解赵孟頫所倡导的"古意"概念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理论范畴,而董其昌的"以古人为师"则是有着较为明晰的规范引导。涉及讨论赵孟"古意"思想最著名的一段话,便是他在大德五年(l301年)48岁时在《自跋画卷》中题写的跋文:"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