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少数民族
城市少数民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民族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5409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延边党校学报、中国统一战线、四川统一战线等;
城市少数民族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建军、周大鸣、张晓颖等。
城市少数民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091篇
占比:99.84%
总计:54180篇
城市少数民族
-研究学者
- 彭建军
- 周大鸣
- 张晓颖
- 李琴
- 杨小柳
- 汤夺先
- 邓行
- 陈云
- 丁万春1
- 乌伊罕
- 乌日罕
- 于亚杰
- 于玮亭
- 余红剑
- 凌锐
- 刘嘉鑫
- 刘斌志
- 刘洋
- 刘璐琳
- 刘荣
- 刘超祥
- 刘颖
- 包国娟
- 叶长青
- 向祖文
- 吴勇辉
- 吴大华
- 吴燕红
- 周莹
- 图娅
- 姚文静
- 姜太碧
- 尹江赟
- 常倩
- 张佩
- 张军
- 张洪春
- 张红
- 张蕾
- 曹红霞
- 李保文
- 李尚旗
- 李思霞
- 李超
- 杜爽
- 杜爽1
- 杨序谷
- 林兰芬
- 林钧昌
- 柏贵喜
-
-
谢健威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体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但是,由于民族间风俗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同胞趋向同族交往等原因,该群体呈现出难以融入城市的现象.为此,急需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探求破解该群体城市融入困境的相应对策.
-
-
姜太碧;
刘嘉鑫
-
-
摘要:
语言是人类交往和交流的媒介.通过语言,人类不仅区分族群,形成族群的共同标识,维系族群的共同价值;而且人类还可通过语言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增进相互间的沟通、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产生人类交往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调查"数据,采用明瑟方程对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汉语能力的收入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汉语综合能力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即汉语综合能力每提高一个等级,城市少数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将增加7.5%,家庭等价规模收入增加6.26%,且这种效应在民族地区能得到稳健和一致的验证.另外,汉语能力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说明,汉语综合能力对城市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家庭等价规模收入的边际贡献更大,低收入家庭几乎是高收入家庭的1倍左右.此外,在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教育、政治面貌和社会关系的收入效应边际贡献均要大于高收入家庭.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综合能力,这对提高我国城市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和家庭等价规模收入均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
-
杨小柳
-
-
摘要:
移民经济是广州朝鲜族与藏族经营型移民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动力,而移民经济与城市体系的融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鲜族移民和藏族移民在城市的社会融入。与西方国家因族群等级体系驱动移民聚集区形成和融入的情况不同,推动中国城市少数民族移民聚集区的社会融入,构建“互嵌式”社区的关键在于解决少数民族移民的经济适应问题。
-
-
杨小柳
-
-
摘要:
移民经济是广州朝鲜族与藏族经营型移民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动力,而移民经济与城市体系的融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鲜族移民和藏族移民在城市的社会融入.与西方国家因族群等级体系驱动移民聚集区形成和融入的情况不同,推动中国城市少数民族移民聚集区的社会融入,构建"互嵌式"社区的关键在于解决少数民族移民的经济适应问题.
-
-
王俊
-
-
摘要: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白族研究中较少关注的昆明西郊白族为例,探讨城市边缘散居民族"散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民族"而言的。敖俊德提出散居少数民族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其所称散居民族包括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从散居民族的居住区域对其进行分类则其包括:城市散居民族、民族乡散居民族和农村星散散居民族三类(参见敖俊德《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研究》1991年第6期)。认同问题及其意义。研究表明,昆明西郊白族认同的建构,基于文化,叠合多重利益博弈和话语,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呈现,并依靠文化策略进行维持和强化,表现出"原生性""工具性""场景性"等多重特点。
-
-
-
肖雅予;
李尚旗
-
-
摘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民族平等与团结,需引起重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存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业权、文化教育权、享受社会福利和救济权等仍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以及强化他们的自身能力等对策加以解决.
-
-
姚文静
-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新时期,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自身融入能力不足、 制度安排不甚合理及可用社会资源匮乏等障碍,而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融入能力建设、 加快城市社会制度的完善、 加强社会宣传与社会管理是破除社会融入阻力,实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主要路径.
-
-
乌伊罕
-
-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相应政府部门在城市少数民族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引入了政务微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政务微信助力城市少数民族公共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平台定位、信息化意识、运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政务微信助力城市少数民族公共行政管理采取的对策,从注重政府与城市少数民族沟通、强化城市少数民族信息化宣传、统一政务微信信息发布的标准、健全政务微信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
丁万春1
-
-
摘要:
宜宾市叙州区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方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同心学习堂”、“同心新语栏”、“同心服务窗”,着力打造城市少数民族学习交流、文化宣传、服务管理阵地。截至目前已举办法律法规培训6期,发放一站式服务手册600余本,解决办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问题80余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少数民族同胞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