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幔流体

地幔流体

地幔流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63948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地幔流体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杜乐天、刘显凡、黄智龙等。

地幔流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3948 占比:99.73%

总计:64120篇

地幔流体—发文趋势图

地幔流体

-研究学者

  • 杜乐天
  • 刘显凡
  • 黄智龙
  • 凌洪飞
  • 张景廉
  • 毛景文
  • 赵甫峰
  • 张铭杰
  • 李春辉
  • 郑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帆; 孙凤霞; 刘轶男; 杜建国
    • 摘要: 依据地球物理宏观资料、行星化学和地球化学微观分析以及高温高压实验结果,阐明了地幔中存在丰富的流体,扼要介绍了若干流体引发地震的假说,简述了隐爆产生地震的机制。地幔矿物流体包裹体、高温高压相含水硅酸盐矿物与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表明,整个地幔内普遍存在高能密流体,地幔过渡带和D″层是流体富集的地带,地幔中存在的总水量比海水量高出几个数量级。地幔高能密流体流动产生热对流,造成了固体地球内温度、电导率、地震波速度以及地球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高能地幔流体向外逃逸,不仅改变了壳幔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且为岩浆形成和地震孕育提供了能量。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降低断层带摩擦力以及岩石强度触发地震和流体爆炸或相变产生地震。流体爆炸产生地震是地核与下地幔流体以“运移—局部聚集—爆炸的幕式循环”反复进行,产生不同震源深度、不同震级的各类地震。然而,地幔流体的组成、行为及其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 蔡明海; 李晔; 彭振安; 胡志戍; 胡鹏飞; 肖俊杰
    • 摘要: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业基地.本文对成矿带内芒场矿田马鞍山Pb-Zn矿和大山Sn-Zn矿、大厂矿田铜坑Sn多金属矿、五圩矿田箭猪坡Pb-Zn多金属矿等4个主要矿床矿石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丹池成矿带内典型矿床成矿流体的3He/4He=0.79~5.32 Ra,介于地壳流体(0.01~0.05 Ra)与地幔流体(6~9 Ra)特征值之间,40Ar/36 Ar=273~351,接近或略高于大气40 Ar/36 Ar特征值(295.5),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有幔源组分的参与,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是一个区域性事件.结合区内泥盆纪喷流沉积作用、燕山晚期花岗质岩体及构造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参与成矿作用的地幔组分主要来自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沿NW向深大断裂上升的深源地幔流体,丹池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晚期同一构造-热事件产物,矿床成因属后生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 王庆飞; 邓军; 翁伟俊; 李华健; 王璇; 李龚健
    • 摘要: 形成在大洋俯冲过程的造山型金矿已被广泛研究,而对随后的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造山型金矿研究较少.青藏高原是最年轻的大陆碰撞事件的产物,为揭示大洋俯冲-大陆碰撞完整构造演化背景下的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成因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窗口.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存在三个金成矿带:(1)在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初期(60 ~ 43Ma),在正向碰撞带的挤压构造中,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带;(2)在大陆侧向碰撞带的大规模走滑剪切环境中(32~21Ma),发育受剪切带控制的石英脉型和浸染型矿体为主的金矿带;(3)在中新世印度大陆岩石圈回撤背景下(19~15Ma),喜马拉雅穹窿带普遍发育与Sb矿化有关的浸染型和细脉型金矿带.矿床矿化-蚀变和成矿流体特征综合表明三个矿带成矿深度具有逐次变浅的系统变化规律.碰撞造山环境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之后,脉动式的成矿作用多数和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多期下降具有同步性,和大洋板片断离和大陆板片回撤等地幔扰动事件同期.岩石圈结构控制了流体的运移和成矿位置,深部成矿流体在较厚岩石圈的压力下沿板块边界上涌至岩石圈厚度梯度处就位.石英脉型金矿金属沉淀受到地震泵模式和流体不混溶作用控制,浅成蚀变岩型主要受到水岩反应的控制.三个金矿带黄铁矿δ34S中值大多是0左右,与不同时期的围岩地层无关;成矿流体δ18O整体上与富集地幔产生流体的氧同位素一致;与成矿有关的黄铁矿的40Ar/36Ar和3He/4He值表现出明显的地幔来源特征;矿石硫化物PGE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和岩浆热液不同的地化属性.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金矿化整体滞后于区域进变质并与地幔扰动事件具有同步性均表明青藏高原金矿成矿流体和金属主体来自于地幔.文章进一步为造山型金矿石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解释,始新世金矿δD值降低指示了有超临界流体的加入,始新世至中新世金矿床δ18O值增高则可以解释为晚期有更多俯冲的大陆物质交代地幔.成矿流体的深来源以及已有造山型金矿的中-浅成矿深度显示青藏高原具有较大的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潜力.
    • 朱斌; 黄志新; 李子颖; 孙小聪
    • 摘要: 张麻井矿床是产于华北陆块北缘早白垩世流纹斑岩体内的一个大型火山岩型铀钼矿床.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对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石英和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分别为0.64Ra~6.73Ra和0.02Ra~0.39Ra;40Ar/36Ar分别为296.4~362.1和265.7~330.8.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流体和壳源流体混合的特点,且幔源流体具有接近岛弧深部地幔流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幔源流体的来源与喜山期裂陷玄武岩活动有关.
    • 王庆飞1; 邓军1; 赵鹤森1; 杨林1; 马麒镒1; 李华健1
    • 摘要: 造山型金矿指与大洋板块俯冲和陆块拼贴有关、产在汇聚板块边界变质地体内部或者边缘受韧-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的,成矿流体以低盐度H2O-CO2-CH4为主要特征的,成矿深度(2~20 km)和温度(200~650°C)及其相应的蚀变矿化组合有较大变化的系列金矿床.造山型金矿形成与超大陆聚合时限具有一致性.由于围岩类型和控矿构造多样性、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多解性、金属源区和演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成矿就位和物质起源的空间差距,造山型金矿成因模式有以下两个主要观点.第一种为大陆地壳变质流体成因模式,认为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造山作用同变质阶段,并随岩石圈演化矿床的物质来源发生变化;富金流体的释放由上地壳岩石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进变质作用导致,该过程中的黄铁矿向磁黄铁矿转变释放了大量的金,这种模式被广泛运用于赋存在绿片岩相中的显生宙造山型金矿.然而越来越多的实例证实造山型金矿主要形成于峰期变质的退变质阶段或者与区域变质没有任何关系,变质流体成因模式受到了强烈质疑;与大陆地壳变质模式相对立的是幔源流体模式,其认为流体起源于俯冲洋壳脱水或富集地幔再活化,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成矿流体具有一致性;尽管该模式不符合传统的平衡条件下的相变原理,但是基于幔源流体的存在及其浅部运移的大量观测,初步认为成矿流体是在超临界和非平衡条件下完成了金属的幔→壳迁移.中国造山型金矿分布于江南造山带志留纪、天山-阿尔泰二叠纪、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侏罗纪、特提斯造山带二叠-侏罗纪、华南板块晚三叠世-侏罗纪、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白垩纪、青藏高原及周缘古近纪等七大成矿带,主要受到了显生宙不同时代造山作用的控制,成矿时代晚于变质峰期,重要成矿带大型矿集区(胶东、哀牢山、扬子西缘)的实例解剖均支持幔源流体成因模式.
    • 韩秉峻; 弓小平; 刘祥; 谢巍然; 姚俊义
    • 摘要: 新疆冰草沟地区是我国重要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以冰草沟铀矿床下二叠统塔什库拉组中亚组中铀矿石、矿化围岩和正常围岩为研究对象,针对几类岩矿石类型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对比,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冰草沟铀矿矿石中磷与铀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铀、磷矿是同体共生关系.磷具有深成性并且是地幔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断铀源来自于地幔流体及其萃取基底岩石和围岩中的铀.根据几类岩矿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推断其具有统一的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部分铀矿石明显富集HREE,显然在沉积成岩后期经历了(热液)改造作用.总结冰草沟地区铀矿主要经历了早期构造活化阶段、中期铀沉淀富集阶段和晚期富碳酸盐热液侵入三个成矿阶段.
    • 张鹏; 朱婧; 谢海峰; 李湿江; 胡军亮
    • 摘要: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也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经过长期的野外调查研究,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在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地幔流体和成矿作用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分类.
    • 张鹏; 朱婧
    • 摘要: 地幔流体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概括了现阶段地幔流体研究的重要意义、测定手段及其地幔流体的组成,并得出了一定条件下地幔流体的组分特征,便于人们对地幔流体的进一步研究.
    • 高金亮; 刘嘉麒; 郭正府; 孟凡超; 翟俪娜; 李中平
    • 摘要: 幔源玄武岩及地幔捕虏体中所含的地幔流体挥发分对于认识岩浆源区特征及岩石圈地幔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北地区双辽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流体挥发分进行研究,探究地幔流体特征与来源.双辽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和地幔捕虏体内发育早期、晚期两类流体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挥发分代表矿物形成时捕获的岩浆原始流体挥发分,主要在高温段(600 ~ 1200°C)释出,晚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挥发分代表矿物形成后捕获的交代或蚀变流体挥发分,主要在低温段(200 ~ 600°C)释出.地幔捕虏体原始流体挥发分主要为H2O、CO和H2,其次为CO2,并含有少量CH4等烃类.地幔捕虏体交代流体挥发分与双辽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原始流体挥发分相似,主要为CO2和H2O,其次为CO和H2,含有少量烃类.地幔捕虏体原始流体挥发分、交代流体挥发分及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原始流体挥发分中,CO2和烃类碳同位素均具有有机成因特征,表明岩石圈地幔及玄武岩岩浆源区内均存在有机质热解产物的混入,玄武岩岩浆源区及岩石圈地幔交代流体中的有机成因挥发分主要来自于俯冲太平洋板片之上的沉积有机质.双辽玄武岩斜长石斑晶和基质流体挥发分含量较高,主要为H2O和CO2,相对于橄榄石原始流体挥发分具有较轻的CO2碳同位素组成,这种现象表明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脱气作用.
    • 孙悦; 李巨初; 丁俊; 姚毅锋; 王战永; 向杰
    • 摘要: 康滇地轴北段冕西花岗岩中存在煌斑岩脉型铀矿化,严格受沿断裂充填的矿化煌斑岩脉控制.矿化煌斑岩即为矿体,矿化不均一,品位较高.铀矿物为钛铀矿,伴生的矿物为金红石、磷灰石和磷钇矿.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煌斑岩岩浆可能经历了液态不混溶过程,是一种地幔流体铀成矿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