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景观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自然地理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5870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城市建设、艺术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2012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等;地域性景观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建华、朱艳莉、李越群等。
地域性景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8701篇
占比:99.98%
总计:458772篇
地域性景观
-研究学者
- 周建华
- 朱艳莉
- 李越群
- 杜锐青
- 贺欢
- 郭巍
- 韩素娟
- 丁雨倩1
- 么贵鹏
- 于东明
- 于卓君
- 于焱
- 任宇
- 何菊
- 余多
- 俞进军
- 刘丞均
- 刘丽丽12
- 刘令贵
- 刘凌汉
- 刘旸
- 刘环
- 刘阳
- 卢素英
- 史丽秀
- 叶英奇
- 叶麟珀1
- 向旋1
- 吴弋
- 吴郭泉
- 周延祯
- 周曦
- 周维
- 唐瑶
- 姜雪琳
- 孙健璘
- 孙琪
- 孙磊
- 安云全
- 宋佳慧
- 宋端12
- 宰湘婷
- 屈海燕
- 常亚恒
- 廖源
- 张伟宁
- 张思英
- 张旻桓
- 张晋石
- 张朝阳
-
-
宰湘婷
-
-
摘要:
设计说明:锦线——南京地域性景观设施,方案设计以“线”的构成为形式主体,将城市公共空间使用需求叠加,极大提升景观设施的功能利用率。挖掘城市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以南京传统文化元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创意蓝本,从色彩和形式等角度进行创意设计,为南京这座历史古城打造一处集游憩、集散、交流于一体的地域性现代都市景观微空间。
-
-
张思英;
王国光
-
-
摘要:
永州八景作为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湖湘地区八景景观美学特点,具有重要的风景园林美学意义。通过运用91卫图助手工具,分别定位永州八景经纬度坐标点,测量八景高程数值。从山水格局、纵向高程、空间组合和关联意境等四个方面分析永州八景大尺度城市景观空间审美特征,归纳以古城为中心的永州山水地貌格局,阐述潇水沿岸八景纵向空间序列,梳理“山—水—城—山”的城市组合空间构成,剖析多元素运用下八景景观审美偏好,定性定量挖掘永州八景审美文化内涵,以期为八景景观集称文化与当代特色城市建设提供多角度思考。
-
-
柯学艺
-
-
摘要:
在当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地域性景观的创新设计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在本次研究中,文章结合石头皮山提升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该工程中地域性景观的创新设计思路,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支持。
-
-
黄笑瑜
-
-
摘要:
院我国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当中,十分重视城市公园建设,这是因为城市公园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地域性特色,使其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媒介与展示窗口.以浙江地区城市公园建设为例,分析了城市公园中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
-
胡泽浩;
方小山
-
-
摘要:
基于珠三角部分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存在的不足,研究论证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将有助于改善乡村景观更新中"场所感"缺失的问题.通过解读针对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景观特征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结合珠三角乡村的景观导控现状,提出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方法进行本土转译,用于我国珠三角地区乡村的途径、要点和形式.该途径可用于珠三角乡村多个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将助力于珠三角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
-
黄颖婷
-
-
摘要: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工业社会发展的复杂状况,以及后工业时代面临的多种问题,从作为城市名片的滨水区景观入手,以龙马河滨水景观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莱芜区自身的地域性要素,分别对其景观构建及营造策略进行梳理和剖析,探讨后工业时代滨水区地域性景观构建方式和步骤,以期对构建后工业时代的地域性景观起到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对塑造独具地域性特色的滨水景观,激发城市的发展动能提供参考价值.
-
-
周维
-
-
摘要:
我国乡村有着辽阔的土地、丰富的地形地貌,还蕴含着时间沉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下,目前对于乡村景观规划和开发还存在一定误区,很多乡村地区的景观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充分的体现。文中重点从地域性特色、产业融合和乡村景观整治的角度来分析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上的思路和建议。
-
-
叶英奇;
屈海燕;
刘凌汉;
陈雨霏;
周延祯
-
-
摘要: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滨水区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成为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区域,同时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也使得滨水区域存在着空间破碎化、地域特色模糊、河道生态功能退化、空间活力不足等问题.该文基于地域性的设计理念,以大凌河滨水景观概念设计为例,从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设计原则,即整体布局原则、可识别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从而对功能布局、主题选择及节点设计等方面提出地域性景观设计策略,使滨水空间现存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以后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
-
-
-
姜雪琳;
郭巍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宁波平原早期的水环境极为恶劣.长期以来,水利成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先民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开垦,将这片草甸茂密的海涂湿地逐步转化为以"甬江模式"这一平原水网模型为主体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彻底使宁波平原变盐碱地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本文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将宁波平原独特的地域性景观分解为一个自然、水利、农业和聚落系统的叠加,阐述的是在平原河网水系开发过程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各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
-
陈琪玲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研究瑞典响应自然基础上地域性景观特征的生成机制,有助于探讨全球视域下景观发展本土地域性途径.结合文献考证,解析20世纪瑞典地域性景观特征的三个形成背景:(1)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自然环境的基底;(2)传统文化艺术中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3)自然成为社会民主价值观下功能主义实践的手段.并以具体实践案例,通过景观要素、空间组合、活动组织等图式分析,归纳了瑞典地域性景观营建的四方面关键途径:(1)景观空间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在城市中再现自然地区景观空间形态;(2)运用地域性自然景观要素;(3)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相融合;(4)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总结以本土自然景观要素的设计语言为载体,融合社会价值观和传统地域文化,是再现地域性景观的可由途径.由此为以后现代化下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
-
陈如一;
张晋石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当今风景园林设计领域中,影响设计师的国际先进艺术与本土传统艺术同时共存、彼此冲突并相互融合着.既不在国际化浪潮中迷失自我风格,又不在本土文化中故步自封是设计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级设计大师罗伯特·布雷·马克斯,积极投身于当时国际先进艺术和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中,培养出自身优秀的艺术修养,提炼出适合巴西本土的设计语言,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生命力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再研究、再学习的范例.地域性景观需要从本土艺术中汲取图形、色彩、符号等元素,同时需要设计师主动投身于国际先进艺术的研究中进行熏陶,形成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从创新的角度,从符合国际先进设计潮流的角度运用这些本土艺术元素,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水平的、具有生命力的地域性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