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篇、专利文献3815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史林、名人传记:上半月、教师博览等;
圣约翰大学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有光、陈文茜、林语堂等。
圣约翰大学
-研究学者
- 周有光
- 陈文茜
- 林语堂
- 程乃珊
- 赵晓兵
- 叶细细
- 徐以骅
- 正道
- 冯烈俊
- 凤媛
- 宗道一
- 屯子
- 张树年
- 张爱真
- 晁霞
- 曹圣洁
- 李宜华
- 李德华
- 李怀宇
- 李雪峰
- 杨大容
- 杨慧林
- 毛亚男
- 罗伟虹
- 罗小未
- 郝金红
- 钟秀明
- 间闻
- 陈煜斓
- 黄璐
- Ella.Yee
- HU Xiaoshan
- V·扎斯拉夫斯基
- chinshen
- 丁伟
- 东方
- 严柳晴
- 之俊
- 于学剑
- 于首华
- 亢小玉
- 人侠
- 付美岩
- 仲向平
- 任嘉尧
- 何怀硕
- 何满子
- 余东晖
- 余倩虹(译)
- 余凤高
-
-
美王小良(著);
孙婷婷(译)
-
-
摘要:
本文英文原题为“Confucian Political Ideas in the Making of American Democracy”,首次于2019年8月在“哥本哈根国际儒学论坛”上正式宣读,反响热烈。作者王小良(Dave Wang)博士,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雷顿分馆(Queens Library at Laurelton)馆长、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兼职教授,长年致力于儒学经典对美国政治、社会影响的研究。他特别关注美国开国元勋对中华文明积极因素的汲取,及其对美国政体形成的影响。他在世界多所大学就本课题发表演讲,曾在中国、印度、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几十篇相关论文。最近的一篇为《美国开国元勋与中国长城——追溯“美国筑墙”思维的来源》(“The U.S.Founders and the Great Wall of China:Tracing the Origins of‘American Wall’Mindset”),发表于美国《弗吉尼亚亚洲研究评论》(Virginia Review of Asian Studies)2019年第21卷第70—79页。他的多篇论文已被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内的美国大学选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在美国政治制度建立之初,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了社会进步理论,即将儒家政治观念同西方社会进步传统结合起来。其他重要开国元勋如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都加入了富兰克林的行列,利用儒家政治理念创造出独特的美国政体。儒家思想通过这些开国元勋在美国民主制度中留下了令人意想不到,却又难以磨灭的印记。
-
-
-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10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
-
-
-
摘要:
中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刘鸿生在1929年圣约翰大学5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至今依然适用:“中国地大物博,不愁没有资源,也不是拿不出资本来,所愁的是有了资源和资本,却找不到一批能运用资源和资本的人才。仅仅有生意人式的精明和长袖善舞的社会活动能力,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前途。”一般而论,影响企业绩效和成长的因素众多且复杂。但总体来说,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取决于企业家或经营者的知识和能力。
-
-
朱敏
-
-
摘要:
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在苏州河滨水空间建设中,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成为滨河历史风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苏州河神奇地拐了一个近180度的弯,将百年校园紧紧环绕;这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这里,深深镌刻着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和七十年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印记。
-
-
赵晓阳
-
-
摘要:
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及其早期发展,与基督教在华传播联系密切。中国最早开设的社会学课程、创建最早的社会学系、最早的社会调查、最早的社会学期刊、最早将社会学的春田调查法用于中国社会的等,均是由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派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来开展进行的。本文考证了最早在中国讲授西方社会学的时间和人物,以厘清社会学传播和发展的源头。
-
-
宋春丹
-
-
摘要:
在北京协和医院退休教授叶世泰看来,战乱年代,他的母校圣约翰大学就像上海的世外桃源。圣约翰大学地处苏州河畔,三面滨水。穿过兆丰公园后门就进入学校,一株巨大的古香樟树枝繁叶茂。它的枝干遒劲,低处的树枝多横斜着生长出去,人刚好可以坐在上面,很多同学就坐在上面赏景、读书、谈恋爱。
-
-
-
-
摘要:
著名建筑学家罗小未先生逝世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建筑学会第六、七届理事长和终身成就奖荣获者罗小未先生(图1),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8日6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罗小未,广东番禺人,1925年9月10日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51年任圣约翰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时随建筑系师生并入同济大学建筑系,历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罗先生长期从事西方建筑史教学工作,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历史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一直致力于建筑历史、建筑理论.
-
-
窦瑞金;
李照冰
-
-
摘要: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以其特色鲜明的英语教学方法与理念,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外语人才和外交家.圣约翰大学通过全英文授课、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推行"英语运动"等教学方式方法,把英语语言的讲授、学习、使用从课上到课下融为一体,营造了深厚的英语校园文化,对当前英语教育有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