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营养

土壤营养

土壤营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5018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科技致富向导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全国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讨会等;土壤营养的相关文献由7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辉、刘彬、刘晓琴等。

土壤营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5018 占比:99.85%

总计:115196篇

土壤营养—发文趋势图

土壤营养

-研究学者

  • 王辉
  • 刘彬
  • 刘晓琴
  • 刘荣新
  • 刘丽
  • 刘长远
  • 姚允聪
  • 张亚莲
  • 张杰
  • 田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彦敏; 梁玉红; 刘齐光; 杨树宝; 韩振英; 郑博; 岳鹏; 李明威
    • 摘要: 为明确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对冀西北地区西葫芦生物性状、果实品质及土壤营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西葫芦‘早青一代’为材料,进行3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试验。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基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西葫芦植株株高、茎粗度,改善土壤营养和微生物菌落,增加土壤中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该地区最佳有机肥施用量为1500 kg/hm^(2),末瓜期该施肥水平下,株高、茎粗明显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2.8%、16.7%。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增加了子囊菌门真菌表达的相对丰度,减少了被孢霉门真菌表达的相对丰度,新增隐真菌门和未知新真菌种类。施肥1000 kg/hm^(2)时根际土壤微生物OTU最多,达到811个。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在冀西北地区西葫芦生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樊树雷; 徐晓杰; 徐沁怡; 王剑; 傅明良; 郑金土
    • 摘要: 为研究生物炭和有效微生物群(EM)菌有机肥对杨梅生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十二年生慈荠为材料,采用生物炭、EM菌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初步探讨不同配比施用对杨梅园土壤营养和杨梅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EM菌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杨梅产量和果实品质明显提升,春梢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其中生物炭、EM菌有机肥和化肥三者混施效果总体好于生物炭或EM菌肥与化肥混施,生物炭和EM菌有机肥混施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肥效比较,株施生物炭5 kg+EM菌有机肥5 kg+三元复合肥0.25 kg效果最好。为生物炭和EM菌肥的应用及杨梅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 徐池明
    • 摘要: 甘肃省秦安县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大县。目前,全县适宜区苹果栽培面积4.09万公顷,年产量85.01万吨,苹果已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农家肥在当地变得极度短缺,农民又对商品有机肥的认知不够,致使苹果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园地长期单一过度施用化肥已对土壤团粒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土壤板结,根际生态微生物群失衡,苹果树对土壤营养吸收利用率下降,从而影响到正常生长结果。
    • 王海锋
    • 摘要: 作为世界三大玉米带之一的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玉米产地。然而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及多年的耕作不合理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营养逐年流失,土地肥力下降,黑土层逐渐变薄,给玉米种植带来隐患,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提升粮食供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梁魁景; 侯晓杰; 于占晶; 孟纯; 刘海鹏; 裴素俭; 孙焕顷
    • 摘要: 以蜜桃树为试材,通过桃园行间自然生草和清耕对比试验,分别采集0~15 cm、15~30 cm和30~45 cm的混合土样,研究了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酸碱度和盐度变化情况,探讨行间生草对桃园土壤肥力、酸碱度和盐度的差异。相比于清耕对照,行间自然生草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在30~45 cm深的土壤中提高了21.95%。在0~45 cm的土壤不同深度中,2个处理土壤养分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15 cm土层中土壤养分含量高于15~30 cm和30~45 cm的土层;清耕对照、行间自然生草处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pH差异不大;清耕对照比行间自然生草模式土壤盐度高33.64%。
    • 孙小红; 王国夫; 夏何; 余晓伟; 朱琰麟; 吴邵晗; 王凌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夏季遮阴条件下茶园土壤养分、丛枝菌根真菌以及茶叶品质的变化特征,为夏季茶园合理遮阴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某丘陵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AM真菌多样性以及茶叶品质指标等。【结果】与未遮阴处理相比,茶园遮阴显著增加了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38%、17.8%、163.6%、77.86%、45.45%和27.80%。但未遮阴处理的土壤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度均高于遮阴处理。DGGE条带测序分析显示:未遮阴处理茶园土壤的优势AM真菌为球囊霉属(Glomus),而遮阴处理土壤球囊霉属丰度较非遮阴处理低。遮阴后,茶叶中的叶绿素总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18%,33.16%和32.30%。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0.41%,茶叶品质有所提高。【结论】茶园夏季遮阴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叶品质,但降低了茶园土壤AM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
    • 王妍艳
    • 摘要: 1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现状1.1在确定植株间隙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确定植株种植间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植株间隙确定得当,才能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如若不然,轻则会影响农作物产量,重则引发病虫害,对于农作物质量、产量都是极为不利的。农民通常根据种植经验来确定植株间隙,但是这种确定方式无法根据土壤营养状态、农作物品种对植株间隙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导致植株间隙不合理,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 陈美伊; 张蕊
    • 摘要: 过去面朝黄土,如今云上巡田。管护大棚,余昌伦心中有“数”。家住金沙县岩孔街道东光村的余昌伦,是金沙乡村振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名管护人员。67亩鲜花种植基地,仅靠他和2名工人便可管理得井井有条。秘诀是啥?“秘诀就在这里。”余昌伦指了指身前的设备,大屏上温度、湿度、土壤营养值等数据一目了然。
    • 宁万军; 张强; 黄闽敏; 刘旭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绿肥间作翻压试验对新新2号核桃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确立其适宜的绿肥间作模式,为提高核桃品质、果园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新新2号核桃行间套种油菜、豌豆、紫云英3种绿肥,花期翻压后测定不同处理间土壤养分含量、叶片及果实品质性状。【结果】不同绿肥间作翻压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增减变化存在差异。油菜、豌豆、紫云英在翻压30 d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但后期整体逐渐减少,最终低于绿肥播种前土壤养分水平;同时土壤中养分含量(w,后同)总量均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3.88、1.69、0.83 g·kg^(-1),而对照(CK)则减少了1.31 g·kg^(-1)。新新2号叶面积在油菜、紫云英处理下分别比CK高出5.29%、4.88%,百叶鲜、干质量在豌豆间作下可达到340.64 g、115.12 g,分别比CK提高了13.07%、20.71%,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叶片营养含量在不同绿肥间作下差异显著,P含量在油菜处理下比CK提高了59.74%,K含量、叶绿素含量在豌豆间作下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豌豆间作能显著提高新新2号核桃侧径、单果质量、仁质量、果壳缝合力、壳厚度及果实蛋白质含量,油菜间作下可显著提高新新2号单果质量、果壳缝合力、壳厚度、果实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结论】综合绿肥间作翻压后土壤中营养含量变化,以及叶片、果实品质性状等方面的因素,新新2号核桃园间作豌豆效果优于油菜,而油菜优于紫云英。
    • 曾维军; 王晶; 杨彝华; 和耀威; 刘琼波; 康超; 杨玲
    • 摘要: 为探明菌塘土壤营养变化与其微生物多样性改变的相关性,以印度块菌成熟期10月到次年2月的菌塘原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性土壤营养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分析印度块菌成熟期不同阶段菌塘土壤营养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三者关系。结果显示:成熟期菌塘土壤的真菌、细菌多样性先降后升,Shannon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次年2月,并与有效磷有较高相关性;真菌的物种数目变异系数比细菌高,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优势菌属为块菌属和被孢霉属,两者是竞争关系,其中块菌属与全磷、速效钾、pH呈正相关;细菌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基因丰度较高的酸杆菌RB41与土壤营养指标均呈正相关,慢生根瘤菌基因丰度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可得结论:在块菌仿生栽培中,理论上可通过补充土壤磷、钾含量及调节pH为弱碱性,在土壤菌群中提升酸杆菌RB41和慢生根瘤菌的优势等途径来实现成熟期块菌生长增效作用的可能性,但其增效程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