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集
图像采集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4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2篇、会议论文235篇、专利文献396801篇;相关期刊836种,包括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电子测试、电子技术应用等;
相关会议206种,包括第九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2012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电网企业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等;图像采集的相关文献由2058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杜琳、张磊等。
图像采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6801篇
占比:99.40%
总计:399178篇
图像采集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杜琳
- 张磊
- 周梁
- 聂鑫鑫
- 张伟
- 王伟
- 范蒙
- 李伟
- 张健
- 张静
- 张鹏
- 王天雄
- 王玉国
- 王健
- 闫军
- 刘伟
- 刘斌
- 周意保
- 孙叠
- 张建
- 张超
- 李刚
- 童磊
- 罗丽红
- 吴凯
- 孙杰
- 尤新革
- 张强
- 张涛
- 李成
- 王鹏
- 刘菲
- 刘超
- 李军
- 李欣
- 杨华
- 王刚
- 闵浩
- 丁大勇
- 周晓东
- 张兴明
- 张宪民
- 李骏
- 杨帆
- 王科俊
- 王进
- 陈哲
- 项炎平
- 俞海
-
-
王佳玉;
刘立群;
黄明慧;
刘育胜;
杨锦烨
-
-
摘要:
针对绝缘子长期裸露在自然环境中致使浮尘等污渍在其表面附着堆积形成通路,导致绝缘子被两端电压击穿,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由于雷电天气,使绝缘子损坏自爆,对输电线路存在极大隐患的问题,为及时发现输电线路中绝缘子自爆缺陷,采用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所采集到的有关绝缘子串的图像,研究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与判定方法,开发了基于MATLAB的绝缘子自爆检测系统。该系统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特殊绝缘体绝缘子串进行目标定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所采集的绝缘子串图像中的目标与自然环境分离。首先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图像阈值化分割,得到有关图像。将高压输电线路与绝缘子分离。再将所得图像进行降噪,滤除图像中的相关杂质,得到最终的只有绝缘子串的图像。最后通过所得到的图像,判定绝缘子自爆缺陷位置。实验表明,通过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获得清晰的绝缘子掩模图,并正确判定其自爆位置。
-
-
邓瑶瑶;
马志明;
周哲海
-
-
摘要:
研究了基于LED照明的谱域线扫描OCT软件系统开发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OCT系统信号的提取方法、深度坐标的获取、色散补偿算法等,并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开发了与硬件结合的软件系统,给出了软件系统的GUI界面,与硬件系统结合,实现了电控平移台的控制、干涉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等基本操作功能,为开展OCT的实验研究及后续数据处理提供了支撑。
-
-
吴硕;
赵继忠
-
-
摘要:
为对太阳能进行精确跟踪采集与开发利用,对太阳能自动跟踪采集技术和太阳能跟踪设备的结构设计和运行机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LC视日跟踪和DSP图像采集跟踪之间自动切换的跟踪方法。首先对PLC太阳位置单独控制跟踪方式进行阐述,然后利用图像处理器采集太阳光斑信息,最后通过DSP图像处理算法转换成太阳质心的偏转角度,反馈PLC实施精确跟踪。实验研究表明:该跟踪系统可以在视日跟踪和图像跟踪的开环和闭环之间自动切换,跟踪系统软硬件系统协调配合,技术人员能够随时查阅跟踪系统实时监控数据,跟踪系统精度可达±0.03°,同时为下一步极端天气状况下,设备升级改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
-
王威
-
-
摘要:
传统的三维动画图像纹理渲染系统过程较为复杂,渲染效率不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文中设计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三维动画图像纹理实时渲染系统。该系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数码摄像机采集基础图像,选取光端机作为系统的传输设备,以LPC2103处理器为基础进行核心运算;将业务逻辑程序分为三维建模和纹理渲染两个子程序,搭建三维模型提取图像纹理,并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实现二者的融合贴图,从而进行纹理渲染精处理。最后通过设计仿真实验对文中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系统纹理渲染效果逼真且渲染速度较快,基本达到设计的目标。
-
-
田志伟;
马伟;
杨其长;
张梅
-
-
摘要:
机器视觉技术在植物工厂生产中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从植物育苗、移栽、培育、采收、品质检测到后期产品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均有涉及。该文从植物生长状况监测、机器人作业辅助和果蔬分级3个方面综述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现有技术解决了植物工厂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仍然存在重大挑战。首先,植物工厂中的人造光环境和复杂背景会导致图像分割算法失效。其次,有关机器视觉在植物工厂特定应用场景中的理论知识存在空白,严重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最后,图像采集装置和配套设备相对缺乏,导致图像采集依靠人工,且图像质量难以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的结合以及相关算法的更新是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在植物工厂全面应用的必要条件。
-
-
杨程;
王昭;
黄军辉;
邢超
-
-
摘要:
针对粗粒反光表面在一般光源照明条件下产生的局部反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散斑投影的图像采集方法。以主动投影照明的方式在工件表面形成系列随机散斑图案,利用组图冗余信息抑制反光,生成光强均匀且高信噪比的融合图像。给出了随机散斑图畸变矫正方法,实现高效的密度均匀散斑投影。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很好地抑制了工件表面局部反光问题,显著提升了图像对比度与清晰度,为后续图像检测算法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
-
张兰
-
-
摘要:
早在2010年,堡盟已将视觉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是业内第一个能够为完整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全部组件的视觉产品供应商。如今,在3D视觉技术领域,堡盟深谙客户痛点,以三大类创新技术不断推动细分应用需求的落地,助推制造业智能化的转型。大内存数据存储:解锁高速高精度应用在实时检测中,图像采集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尤其是3D视觉技术采集的视觉特征信息比2D系统更多,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
-
陈胜利;
叶贞;
罗顺权;
甘惠兴;
黄鑫明
-
-
摘要:
为了将机器视觉识别检测新兴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并满足学校"实用、适用"的实践实验教学装置的需求,开发出一款体积紧凑、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机器视觉识别图像采集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具有动态图像采集、静态图像采集、自动触发、四通道光源集中控制、动态调速、光源组合打光实验等功能,同时,以二维码识别检测验证了该实验平台运行可靠。
-
-
田又源;
程瑶;
贾宁;
刘云阳;
高晨斐
-
-
摘要:
以TCD1708D为感光元件设计了高速线阵CCD驱动与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CCD同步时序的要求,选用EP4CE10F17C8作为主控芯片,利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CCD驱动信号,设计了驱动硬件电路驱动CCD得到准确的输出。分析了CCD输出信号特征,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完成了对CCD奇偶双路模拟输出信号的采集,以LabVIEW为平台开发了上位机软件,采用NI-DAQmx驱动程序控制PCI-6115,实现了高速线阵CCD数据采集,并且能够实时显示CCD波形、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采集的数据边缘特征清楚,该系统结合了FPGA和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驱动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程序可移植性强。
-
-
王钎沣;
夏国静;
牛鑫鑫;
孙阿猛;
田波;
夏萍
-
-
摘要:
针对使用传统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进行图像拼接时出现的特征点误匹配以及拼接用时长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SIFT图像快速拼接方法。通过使用RANSAC算法对SIFT算法在特征点匹配时进行多次优化迭代,对误匹配点进行剔除和提纯改进,实现将待配准的图像精确匹配。然后,将改进后算法的匹配结果与传统SIFT算法、Harris拼接算法的拼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SIFT算法在图像拼接质量、准确性上较传统的算法均有所提高,匹配使用特征点个数减少,拼接接缝和拼接重影消失,拼接速度提高了约14倍。文中改进方法的图像拼接质量好且拼接时间较短,能够较好地实现农田和建筑物的图像拼接。
-
-
-
-
-
-
卢洪辉;
耿建华;
罗小毛;
陈炜;
李占;
黄勇;
刘琳;
梁颖
-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比较SPECT/CT不同扫描参数序列对骨断层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的影响,优化骨断层图像参数序列. 方法:分别以每帧采集时间为5s、10s、15s,步进角度3°、4°、6°,共9个参数序列对Jaszczak模体进行SPECT/CT断层扫描,评价本底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CV)和图像质量.从中选出评分较高的3组参数序列,进行NEMA IEC模体扫描和临床实验.采用NEMA IEC模体扫描比较上述序列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比放射性活度比值(ratio of radioactivity,RRA)差异.40例平面骨扫描显示放射性浓聚者行上述3组参数序列的骨断层扫描,比较三种采集条件下的骨断层图像质量评级的差别. 结果:Jaszczak模体实验结果显示3°5s、3°10s、4°10s三组扫描参数序列CV分别为0.0636、0.0633、0.0735,图像质量评级分别为4组2级、4组3级、4组2级,可以兼顾图像质量和临床扫描时间.3°5s、3°10s、4°10s三个序列在直径≥13mm的5个热灶测得的CNR均值分别为34.30、45.56、36.79,RRA均值分别为0.637、0.663、0.646.三组扫描参数序列应用于40例骨断层扫描,主观图像评级结果显示3°5s、3°10s、4°10s两组序列的平均值分别为3.675、3.975、4.07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0s、4°10s两组序列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高于3°5s(P<0.05). 结论:3°10s序列均可很好的兼顾总采集时长、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适合作为断层骨显像的优选参数序列.
-
-
杨光;
宋来亮;
董福奇;
王艳琴;
郑胜利;
王飞;
柯川山
- 《第十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岩心荧光图像采集技术是岩心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领域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岩心荧光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及时了解储层原油的性质、丰度和分布特征,为油气层发现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作为一项数字化的基础资料,通过网络系统共享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岩心实物的利用率.在日常保存、借阅管理中须建立合理的工作方法,以保证岩心图像的安全、高效使用.从胜利油田岩心荧光图像采集、管理及应用的实际工作出发,介绍了近几年岩心荧光图像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实践表明,该技术和资料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
-
-
王瑞;
耿建华;
杜召猛;
张朝坤;
王奕斌;
郑容;
吴宁
-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PET/CT成像条件(采集时间、床位重叠、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方法:使用GE Discovery Elite型和GE Discovery ST-16型两种PET/CT设备分别对椭圆柱分辨率模型进行1个和2个床位扫描(List mode模式,采集时间为6min).使用临床常用重建条件(Elite型:VPFX-S算法,192×192矩阵;ST-16型:VUE Point HD算法,128×128矩阵)分别按1~6min/床、是否进行衰减校正及床位重叠对图像进行重建.用线源图像的半高宽(FWHM)表示PE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沿长轴方向上的5条线源中心五个层面上径向FWHM,求平均值. 结果:在临床采集条件下,当采集时间为1min、2min、3min、4min、5min、6min时,中心位置图像空间分辨率FWHM Elite分别为4.06±0.08mm、4.05±0.2mm、4.01±0.01mm、4.05±0.07mm、4.05±0.03mm、4.08±0.06mm;FWHMST-16分别为5.76±0.12mm、5.72±0.11mm、5.74±0.09mm、5.78±0.05mm、5.75±0.09mm、5.77±0.07mm.模体位于1个床位的中心及2个床位重叠处时,中心位置线源FWHM Elite分别为4.04±0.01mm、4.04±0.01mm;FWHMST-16分别为5.39±0.19mm、5.38±0.07mm.是否使用衰减校正,中心位置的FWHM Elite分别为:4.14±0.01mm、4.18±0.08mm.相同采集时间及床位下,Elite型较ST-16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改善约40.57%. 结论:不同采集时间及床位是否存在重叠对PET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显著.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显著.同一成像条件下,Elite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明显好于ST-16型.
-
-
王瑞;
耿建华;
杜召猛;
张朝坤;
王奕斌;
郑容;
吴宁
-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PET/CT成像条件(采集时间、床位重叠、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方法:使用GE Discovery Elite型和GE Discovery ST-16型两种PET/CT设备分别对椭圆柱分辨率模型进行1个和2个床位扫描(List mode模式,采集时间为6min).使用临床常用重建条件(Elite型:VPFX-S算法,192×192矩阵;ST-16型:VUE Point HD算法,128×128矩阵)分别按1~6min/床、是否进行衰减校正及床位重叠对图像进行重建.用线源图像的半高宽(FWHM)表示PE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沿长轴方向上的5条线源中心五个层面上径向FWHM,求平均值. 结果:在临床采集条件下,当采集时间为1min、2min、3min、4min、5min、6min时,中心位置图像空间分辨率FWHM Elite分别为4.06±0.08mm、4.05±0.2mm、4.01±0.01mm、4.05±0.07mm、4.05±0.03mm、4.08±0.06mm;FWHMST-16分别为5.76±0.12mm、5.72±0.11mm、5.74±0.09mm、5.78±0.05mm、5.75±0.09mm、5.77±0.07mm.模体位于1个床位的中心及2个床位重叠处时,中心位置线源FWHM Elite分别为4.04±0.01mm、4.04±0.01mm;FWHMST-16分别为5.39±0.19mm、5.38±0.07mm.是否使用衰减校正,中心位置的FWHM Elite分别为:4.14±0.01mm、4.18±0.08mm.相同采集时间及床位下,Elite型较ST-16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改善约40.57%. 结论:不同采集时间及床位是否存在重叠对PET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显著.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显著.同一成像条件下,Elite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明显好于ST-16型.
-
-
王瑞;
耿建华;
杜召猛;
张朝坤;
王奕斌;
郑容;
吴宁
-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PET/CT成像条件(采集时间、床位重叠、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方法:使用GE Discovery Elite型和GE Discovery ST-16型两种PET/CT设备分别对椭圆柱分辨率模型进行1个和2个床位扫描(List mode模式,采集时间为6min).使用临床常用重建条件(Elite型:VPFX-S算法,192×192矩阵;ST-16型:VUE Point HD算法,128×128矩阵)分别按1~6min/床、是否进行衰减校正及床位重叠对图像进行重建.用线源图像的半高宽(FWHM)表示PE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沿长轴方向上的5条线源中心五个层面上径向FWHM,求平均值. 结果:在临床采集条件下,当采集时间为1min、2min、3min、4min、5min、6min时,中心位置图像空间分辨率FWHM Elite分别为4.06±0.08mm、4.05±0.2mm、4.01±0.01mm、4.05±0.07mm、4.05±0.03mm、4.08±0.06mm;FWHMST-16分别为5.76±0.12mm、5.72±0.11mm、5.74±0.09mm、5.78±0.05mm、5.75±0.09mm、5.77±0.07mm.模体位于1个床位的中心及2个床位重叠处时,中心位置线源FWHM Elite分别为4.04±0.01mm、4.04±0.01mm;FWHMST-16分别为5.39±0.19mm、5.38±0.07mm.是否使用衰减校正,中心位置的FWHM Elite分别为:4.14±0.01mm、4.18±0.08mm.相同采集时间及床位下,Elite型较ST-16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改善约40.57%. 结论:不同采集时间及床位是否存在重叠对PET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显著.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显著.同一成像条件下,Elite型图像空间分辨率明显好于ST-16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