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相含量

固相含量

固相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95895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功能材料、机械工程材料、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2011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十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等;固相含量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晏伯武、卢秉恒、施森等。

固相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5895 占比:99.95%

总计:195999篇

固相含量—发文趋势图

固相含量

-研究学者

  • 晏伯武
  • 卢秉恒
  • 施森
  • 王宁
  • 王科
  • 王莉
  • 蔡利山
  • 郝俊杰
  • 郭志猛
  • 刘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卓; 罗旭东; 李婷; 颜金波
    • 摘要: 以α-Al_(2)O_(3)微粉、CaCO_(3)(分析纯)为主要原料,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合成CA_(6)多孔陶瓷,研究了分散剂(NaPO_(3))_(6)加入量(分别占粉体质量的0、0.2%、0.4%、0.6%、0.8%和1%)、pH(pH分别为7、8、9、10、11、12和13)和固相含量(固相体积分数分别为40%、42%、44%、46%和48%)对α-Al_(2)O_(3)-CaCO_(3)复合浆料流变性以及CA_(6)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凝胶注模法制备CA_(6)多孔陶瓷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随着α-Al_(2)O_(3)-CaCO_(3)复合浆料中(NaPO_(3))_(6)加入量的增加和pH的升高,其黏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固相含量的增加,α-Al_(2)O_(3)-CaCO_(3)复合浆料的黏度逐渐增大,CA_(6)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随之增加,显气孔率随之降低。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剂(NaPO_(3))_(6)加入量为0.4%(w),pH为11,固相含量为46%(Φ),此时所制备的CA_(6)多孔陶瓷在保持高气孔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且显微结构均匀性较好。
    • 李萌; 黄海露; 吴甲民; 刘春磊; 吴亚茹; 张景贤; 史玉升
    •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Si_(3)N_(4)陶瓷在航空、机械、生物医疗等高新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工作采用包覆助烧剂Al_(2)O_(3)-Y_(2)O_(3)后的Si_(3)N_(4)粉体为原材料,利用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技术成功制备出Si_(3)N_(4)陶瓷,并系统研究了浆料固相含量对Si_(3)N_(4)陶瓷浆料、DLP成形Si_(3)N_(4)陶瓷素坯和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浆料固相含量低于40.0%(体积分数)时,浆料在30 s;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均小于2 Pa·s,可用于DLP成形。在这种情况下,浆料的单层固化深度随浆料固相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浆料固相含量的增大,DLP成形Si_(3)N_(4)陶瓷的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固相含量为37.5%(体积分数)的样品获得最大的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89.8%和162.5MPa,较固相含量为32.5%(体积分数)的样品分别提升了10%和16%。本研究通过对陶瓷浆料性能的优化,提升了DLP成形Si_(3)N_(4)陶瓷的性能,为Si_(3)N_(4)等非氧化物陶瓷光固化成形奠定了实验基础。
    • 杨健; 蔡利山
    • 摘要: 钻井液固相含量对体系性能、井下安全及施工成本都有明显影响,其测定数值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现场维护方案的合理制定以及固相含量控制成本。实践中发现,钻井液固相的测定与数据处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测定数值和处理结果误差较大,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引起的误差相差也较大。首先测试一系列现场用钾基聚磺钻井液体系的总固相含量、水含量、油含量,再分别根据GB/T 16783.1—2014《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和《钻井手册·上(甲方)》计算钻井液的水相密度、盐矫正后固含量、低密度固相含量、高密度固相含量。分析了固相含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指出了操作和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探讨了固相含量数值合理范围。此外,对固相含量测定与分析计算中出现的计算值与现场实际操作结果偏离较大的现象作了实例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 16783.1—2014的计算方法引起的误差要远高于采用“钻井手册·上(甲方)”所推荐的计算方法的。在采用误差较小的计算方法时,还需注意应正确理解和使用公式中的各个变量,否则会导致错误的处理结果。介于国家标准GB/T 16783.1—2014所列计算方法存在的误差,建议对标准中相应部分进行修订。
    • 李兵
    • 摘要: 固相颗粒分布对油基钻井液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确定现场钻井液固相颗粒尺寸,对于调控钻井液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场油基钻井液经固控设备分离前后的粒度分布数据,建立了固控设备清除效率与固相颗粒粒径分布关系。现场通过钻井液固相含量测定,可知现场固控设备的固控效率,进一步可确定现场钻井液固相颗粒粒径的分布范围。现场井浆固相含量测定表明,固控设备清除效率与固相颗粒粒径分布具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2)可达0.97;经固控设备分离后,现场油基钻井液的固相含量由45.0%降至16.2%,清除效率达0.64。采用上述测试方法测得的固相粒径为12.50μm,在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得的粒径峰(7.11~12.73μm)范围内,表明该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用于现场测量钻井液内的固相粒度。
    • 陶归成; 唐珂灵; 陈琛; 陈荣
    • 摘要: 近两年,在青海省大柴旦鱼卡煤田外围实施的多个1500 m深度的煤层气参数井,按地质设计均要求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进行施工。从施工情况看,普遍存在孔内事故多、工期长和成孔率低的问题。本文对JLSZK2钻孔在施工中出现的钻孔超径、孔壁间隙、岩心过度磨损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另外结合该矿区其他钻孔施工问题,总结出了如何运用绳索取心技术在陆相沉积岩地层进行高效、高质量施工的一些经验。
    • 欧涛; 郭如伦; 王志祥; 韩庆; 张强
    • 摘要: 简述绳索取心液动锤工作原理,配套传统至轴式钻机,引进SYZX75液动锤进行现场应用。相比普通NQ绳索敢心钻具,该钻具在西藏某项目全孔漏失、岩心破碎、软硬互层等条件下,钻进效率、回次进尺长度明显提高;在四川某项目岩心坚硬完整、泥浆固相含量高等条件下,钻进效率有所提高。提出绳索取心液动锤因施工条件差异出现丝扣松动损坏、密封件损坏、锤轴端面损坏、下缸套与下活塞及锤轴卡阻等现实问题。归纳整理了绳索取心液动锤的应用经验和优化建议,以利于液动锤后期应用及研究改进。
    • 辛春彦; 李福堂; 黄海龙; 朱明璋
    • 摘要: 针对南堡油田低渗油藏普遍存在注水压力不断上升、吸水指数降低、产液量下降等油田开发问题,以南堡13-52井低渗储层天然岩心及注入水为研究对象,评价储层敏感性、注入水结垢及固相颗粒堵塞等因素造成的储层渗透率损害程度.敏感性损害实验表明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常温及地层温度下注入水离子含量变化表明,地层温度下注入水极不稳定且有大量结垢析出;渗透率损害率随着注入水中固相含量和粒径中值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增大,注入水因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达64.84%.综合研究认为储层水敏、注入水结垢及固相颗粒堵塞是造成冀东油田低渗储层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且固相颗粒堵塞是注入水损害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因素.
    • 高伟; 丁国强; 罗旭东
    • 摘要: 结合凝胶注模成型和3D打印技术生产氧化铝陶瓷组件.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长丝制成的3D打印模具,通过使用丙酮作为溶剂溶解模具来进行脱模.该工艺能够低成本生产复杂形状的陶瓷部件.研究了悬浮液固相含量对复杂形状氧化铝零件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空气中烧结3 h后,所生产的陶瓷部件的密度高达99.0%,硬度为18 GPa,弯曲强度为374 MPa,断裂韧性为3.8 MPa·m1/2,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值接近.
    • 明显森; 陶怀志; 陈俊斌; 罗陶涛
    • 摘要: 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钻井过程中劣质固相的侵入,特别是低密度固相含量的不断增加.劣质固相经过油基钻井液中的润湿剂、乳化剂作用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活性,增强体系的网架结构,导致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上涨.以月桂酰胺、硬脂酸酰胺和芥酸酰胺为原料,按照质量比1:2:1合成了分子链中具有可吸附胺基、酰胺基的多元活性基团的降黏剂CQ-OTA.降黏评价实验表明:CQ-OTA能够将固相含量为48.5%高密度稠化油基钻井液的塑性黏度降低25.0%,静切力降低60.0%,其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推荐加量为0.5%~1.5%;在威202HX平台现场应用,能够改善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提高劣质固相容量限,塑性黏度由53.0?mPa·s下降至40.0?mPa·s,10?min静切力由23?Pa下降至14.5?Pa,保证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顺利钻至目的井深,提高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重复使用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
    • 辛春彦; 李福堂; 黄海龙; 朱明璋
    • 摘要: 针对南堡油田低渗油藏普遍存在注水压力不断上升、吸水指数降低、产液量下降等油田开发问题,以南堡13-52井低渗储层天然岩心及注入水为研究对象,评价储层敏感性、注入水结垢及固相颗粒堵塞等因素造成的储层渗透率损害程度。敏感性损害实验表明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常温及地层温度下注入水离子含量变化表明,地层温度下注入水极不稳定且有大量结垢析出;渗透率损害率随着注入水中固相含量和粒径中值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增大,注入水因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达64.84%。综合研究认为储层水敏、注入水结垢及固相颗粒堵塞是造成冀东油田低渗储层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且固相颗粒堵塞是注入水损害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