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
商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走向世界、文史春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8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2016年年会 等;商埠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广实(整理)、刘梅英、史济宏(遗稿)等。
商埠
-研究学者
- 刘广实(整理)
- 刘梅英
- 史济宏(遗稿)
- 费驰
- 刘燕芳
- 卢玲
- 李必樟
- 李烨
- 武心怡
- 牛国栋
- 秦熠
- 高妍
- 高幸
- Gao Xing
- Li Baihao
- tianming66
- 丁建生
- 丁立人
- 中共大同市委写作组
- 任俊国
- 任燮康
- 伍爱春
- 何智亚
- 佳临
- 傅小冰
- 克强
- 兰草
- 冯彦山
- 刘宁
- 刘志勇
- 刘文钊
- 刘永明
- 刘永瑞
- 刘畅1
- 区德仁
- 卢湜
- 史济宏
- 史芳
- 司徒炜民
- 吕强
- 吴志伟
- 吴旦敏
- 吴筹中
- 周志坚
- 周爱明
- 墨菲
- 天涯剑客
- 姜波
- 孟锡明
- 岚卿
-
-
刘文钊
-
-
摘要:
百载商埠,春华正茂。往昔,潮汕先辈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艰苦创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情系桑梓的海内外潮人投身家乡建设。进入新时代,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期望,激励着每一位潮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汕头经济特区开启了新的春天。
-
-
张继焦
-
-
摘要:
海南自汉朝始,历朝历代均设立军政机构,使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清时期,海南 岛有“海外邹鲁”之称誉。海南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唐宋以来,海南就与海外有着直接 的贸易关系和通商往来,是国际商埠。
-
-
高幸
-
-
摘要:
以中国近代早期的城市规划知识及其形成为研究对象,根据《雅典宪章》定义的城市功能,对比晚清中国城市发展状况,选取马路、公园和商埠为关键词,分析近代早期的建设实践和历史文献,梳理城市规划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利用爱如生申报数据库,进行关键词的词频统计与分析,验证近代早期各项城市规划知识的公众接受状况,以期揭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源流与内涵.
-
-
胡雪杨
-
-
摘要:
镇江凭依江河交汇的便捷交通与地处江南丘陵的优越地理环境,在明清时期已从军政要地转变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进入晚清之后,镇江的开埠把该地区拖入近代化大潮,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把镇江的商埠地位推向顶峰,而铁路的修建则成为这一趋势的转折。交通近代化的不同阶段奠定了镇江商业起落的基调。
-
-
韦浥春
-
-
摘要: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自开南宁口岸.在"政府主导-商界参与"的模式下,规划并建设了商埠区,商贸建筑随之兴起.然而,抗战爆发、社会变革、城市高速发展,使大量近代商埠建筑遭到破坏,仅存的部分也多因年代久远、无人关注而残破不堪.幸而,尚存的历史图像记录了当时南宁作为商埠重镇的辉煌图景.故本文将借鉴图像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地图与历史照片的分析,梳理近代南宁商埠区、商贸建筑的发展历程与风貌特征,追溯并铭记这段在动荡不安与剧烈变革中演进的历史.
-
-
徐玲(文/图)
-
-
摘要:
丰顺与讪头商埠的距离不足100公里,红头船是油头商埠对外联络的重要标识,而暹罗(泰国)是红头船的主要站点之一。将近两百年前,潮讪一带前往泰国求生存、谋发展的人员不断增加,他们中的很多人稍有能力之后便谋求反哺家乡、反哺祖国。丰顺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近代同样有大量的人员奔赴暹罗(泰国)求生存、谋发展,然后反哺家乡、反哺祖国的华侨。
-
-
张信凤;
刘宁;
袁蒙;
羡江楠;
杨倩;
齐晶(图)
-
-
摘要:
“小城不大,风景如画。”地处东北边陲的黑河,是中国最北地级市,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一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近在咫尺、隔江相望,欧亚文明在这里和谐而又从容地碰撞。早在20世纪20年代,黑河就是中国与俄罗斯合作贸易、金融、文化、运输的中心城市,更有“万国商埠”的美誉。
-
-
-
-
摘要:
清花湾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距衡阳市区20公里,距县城10公里,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便利,涵盖西渡镇豆陂、新桥、振兴、青里4个村,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清花湾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千年古镇,百年商埠,是连通湖南、广西的重要交通驿站。
-
-
罗翠
-
-
摘要:
郑州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曾五次为都,是四方文化的聚集之地,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郑州自为商埠的优越经济条件,加之铁路交通的加持作用,使得郑州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笔者就郑州已有的文献资料,从经济、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三个剪影入手,探讨郑州的发展。
-
-
-
Gao Xing;
高幸;
Li Baihao;
李百浩
- 《第8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知识逐渐成形的发展过程中,由西方列强主导和引入的各类城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商埠、马路和公园三个角度,对晚清《申报》进行检索和研究.其中,商埠建设反映出规划与主权、国家的关联性,国家意志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近代城市建设与管理框架的构建等.马路的管理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统的细化,即路政的肇始与工程建设知识的传播.公园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看似与中国传统城市景观相像,但具有本质差别.三者均是面对中国传统模式的插入式发展,其知识积累涉及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的前行,一个是观念的转变和规则的构建,最终导向城市规划知识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