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0篇、专利文献937篇;相关期刊1249种,包括法治与社会、中国保安、国防科技工业等;
艰苦创业的相关文献由2587位作者贡献,包括曲青山、本刊编辑部、王军等。
艰苦创业
-研究学者
- 曲青山
- 本刊编辑部
- 王军
- 刘峰丽
- 本刊评论员
- 刘碧辉
- 张勇
- 施佳颖
- 李强
- 李新平
- 王庆琳
- 邵国琼
- 高辉
- 丁国民
- 丛竹
- 乔新江
- 余敏辉
- 侯远长
- 关宏勇
- 刘吉梅
- 刘忠
- 刘林生
- 刘浩
- 刘立安
- 包天云
- 卢德铖
- 卢永华
- 吴爽
- 吴金河
- 吴顺利
- 周华山
- 夏志刚
- 孙健
- 宋铁军
- 张健
- 张文启
- 张桂荣
- 张永红
- 张鹏飞
- 徐秀梅
- 明亮
- 易明炜
- 普陶
- 本刊记者
- 朱玲
- 李保
- 李华
- 李天义
- 李湘俊
- 杨亲鹏
-
-
-
-
摘要: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再次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
-
-
-
摘要: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60余年来,公司始终践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使命,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心系“国之大者”,谋改革、铸重器,在创新求变中展现新作为。1958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核工业,中核二四公司由此组建成立,与祖国的核事业同时起步、成长。中核二四人坚决响应国家号召,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毅然奔赴西北荒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坚韧精神,闯滩涂、战酷寒,入深山、克万难,圆满完成了我国两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建设,为“两弹一艇”成功研制建立了卓著功勋。
-
-
刘琎
-
-
摘要: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部、疏勒河下游有一片盐碱草滩,当地人称西湖,甘肃农垦西湖农场就坐落在这里,这也是甘肃农垦最偏远的一个农业企业。60多年前,一大批农垦先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像一颗颗红柳种子,在这里安营扎寨、艰苦创业,给茫茫戈壁披上了绿装。但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始终阻碍着农场的发展,“走路无路,浇水无渠,吃水无水。”这是职工群众对农场的调侃,也是农场的真实写照。
-
-
夏哈代提·做力卡泥
-
-
摘要:
奋斗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在十三师柳树泉农场,有一家其貌不扬的68平方米的服装店,店主陈丽和丈夫顾军一起经营着这家小店。他们扎根兵团、艰苦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陈丽是甘肃武威人,丈夫顾军是柳树泉农场四连居民,2001年结婚跟着丈夫来柳树泉。
-
-
张凡
-
-
摘要: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5月23日,踏着斑驳的树影,迎着温情的夏风,老中青三代贸促人走进了位于复兴门外大街1号的中国贸促会大楼,参加一场隆重的集会--中国贸促会展览工作70年座谈会。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与会嘉宾饱含真情的发言,让线上线下参与者深受感动和鼓舞。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回首70年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贸促人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展览展示,促成了一批又一批的贸易订单,为促进中国外交和外经贸事业发展、推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联通中国与世界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
-
刘文钊
-
-
摘要:
百载商埠,春华正茂。往昔,潮汕先辈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艰苦创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情系桑梓的海内外潮人投身家乡建设。进入新时代,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期望,激励着每一位潮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汕头经济特区开启了新的春天。
-
-
-
-
摘要:
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82%。60年来,林场党委响应党的号召,团结带领23个基层党组织、543名党员,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
-
姜旭;
辛熙恒
-
-
摘要:
“塞罕坝精神”深刻诠释了三代塞罕坝人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以苦为乐的高尚品格和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是党的领导下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根本所在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其中党的政治领导是“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政治保障,党的思想领导是“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理论源泉,党的组织领导是“塞罕坝精神”形成的主体力量。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必须把“塞罕坝精神”置于党的领导下深入挖掘其内涵、形成与传承,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
郑宪均
-
-
摘要:
这里,曾经孤悬江中,芦草遍布,螃蜞横行,人迹罕至。这里,如今大道通衢,车水马龙,风吹稻香,百业兴旺。在这片曾经的沙洲群上,几代农垦人艰苦创业、传承接力60余年,留下了一串串深沉而闪光的足迹。让我们走进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重拾起那段难忘的燃情岁月和奋斗历史。
-
-
-
-
摘要:
夏日的渤海湾,蓝色波涛踏歌起伏,艘艘巨轮乘风而来,鸥鹭翔集点水嬉戏——一幅充满和谐诗意的船厂画卷展现眼前……一座现代化修造船基地在万里长城东起点昂首崛起。今年,山船重工迎来50周年生日。成功与艰辛交织,回味与憧憬相拥。50年风雨沧桑,50年薪火相传。回首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山船重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奋斗征程上镌刻着几代山船人矢志不渝、勇于拼搏创造的不凡业绩。历史告诉我们,山船重工走过的50年,是艰苦创业的50年,是深化改革的50年,是不断发展的50年,是值得荣耀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