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9763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父母必读、文化月刊、现代特殊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4年全国助听器验配及听力检测技术学术研讨会、1997年中国神经计算科学大会等;听觉神经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檀小鱼、田岚、刘杨等。
听觉神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9763篇
占比:99.86%
总计:79872篇
听觉神经
-研究学者
- 檀小鱼
- 田岚
- 刘杨
- 吴玺宏
- 吴瑞安
- 安守磊
- 张飒飒
- 昌鸿军
- 蒋硕
- 迟惠生
- Julia Emmerich
- 于丽萍
- 于钟德
- 何诗荣
- 刘亚平
- 刘伟
- 刘兆华
- 刘军安
- 刘吉顺
- 刘姿含1
- 刘文一
- 刘朝晖
- 刘海娣
- 刘雨宜
- 包军
- 叶玛
- 吕保军
- 周铭
- 夏文成
- 天鸽
- 姚红
- 孟丽
- 宋卫泽
- 左英娥
- 布明
- 张洪伟
- 张海
- 张燕
- 张秀芝
- 张运敏!湖北省襄樊市
- 星云大师
- 晓原
- 曲天书
- 朋玉如
- 未铭
- 朱建萍
- 朱机(译)1
- 朱洲
- 朱驰骋
- 李丹
-
-
未铭
-
-
摘要:
当你用设备录下自己的声音之后,再听起来会有所不同,怎么会这样?从科学角度来说,嗓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人的耳膜上,这样别人就能听到你的声音了。这些声音从中耳传入内耳,然后经耳蜗处的毛细胞转变为生物电,再沿着听觉神经经由脑干传入大脑的听觉中枢,由听觉中枢对声音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当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声波的音高会被降低,也就是说,你会觉得自己的声音含有更多的低音成分,而当你听录音回放时,声音就减去了少许低音成分,这时你的声音就会变得尖锐,音调也更高。
-
-
杭莹
-
-
摘要: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一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的生理感受。小学生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的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的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听觉等审美联觉。下面,笔者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抓妈荷》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
-
周铭
-
-
摘要:
美国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通信科学与神经生物学家发现,经常运动可以提高大脑处理声音的能力,帮助它更好地理解周围的感官环境,使听力更加敏锐。该研究发表在《体育健康杂志》上。研究人员选取了495名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包括橄榄球、足球和曲棍球等项目),另选取了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495名非运动员作为对照组。
-
-
-
-
摘要:
美国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通信科学与神经生物学家发现,经常运动可以提高大脑处理声音的能力,帮助它更好地理解周围的感官环境,使听力更加敏锐。该研究发表在《体育健康杂志》上。研究人员选取了495名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包括橄榄球、足球和曲棍球等项目),另选取了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495名非运动员作为对照组。参试者的大脑活动通过头皮上的电极被监控,并且他们佩戴的耳塞能发出讲话的声音。
-
-
张海
-
-
摘要:
声音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声源、中间介质和感应器官。没有声源振动,一切声音都不可能产生,所以声源是声音形成的前提条件;没有中间介质传递声波能量,声音频率就不可能到达感应器官,所以中间介质是连接声源和感应器官的纽带;没有感应器官就不能产生声音效果,声波信息如果不能被接收,声源和中间介质的一切工作就成了徒劳。可见,声音产生的这3个环节缺一不可。
-
-
-
-
-
刘姿含1;
高翔1
-
-
摘要:
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而且这种伤害不可逆转,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受害越严重。刚满20岁的小杨,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工作,平时他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时候喜欢戴着耳机听歌。由于路上声音嘈杂,他总是把音量开得很大。最近,他时常感觉耳鸣,听力也下降了许多。实际上,人戴上耳机后,外耳几乎处于闭塞状态。高音量的音频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传递到很薄的耳膜上。同时,耳塞机振动膜与耳膜之间距离很近,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时间长了,易引起耳鸣、失眠、头痛、耳闷胀感以及渐进性听力减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