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62893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家庭医药、光明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由94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华、张振芳、赵娜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2893 占比:99.82%

总计:263360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文趋势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研究学者

  • 刘春华
  • 张振芳
  • 赵娜
  • 黄静
  • 邓浩庆
  • 司秋霞
  • 王净净
  • 伍大华
  • 李玲
  • 王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扬; 赵义纯
    • 摘要: 目的:探讨用推拿疗法联合易筋经掌托天门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和易筋经组。用推拿疗法对推拿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易筋经掌托天门式对易筋经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推拿疗法联合易筋经掌托天门式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评定量表(DARS)的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的评分均低于推拿组患者和易筋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推拿疗法联合易筋经掌托天门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其眩晕症状。
    • 冉文峰; 冯东宁; 李继红; 崔卫平
    • 摘要: 目的 探究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按照随机硬币抛掷法分为对照组(n=34,眩晕宁颗粒)和观察组(n=36,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椎基底动脉迂曲分级情况、椎基底动脉管径及长度、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细胞因子水平和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眩晕、恶心呕吐、枕痛和耳鸣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迂曲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管径、长度均缩小,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大,血清vWF、ET-1、PDGF-B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眩晕反复发作、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VBD合并PCIV的近远期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椎基动脉迂曲、扩张、延长状况,促进血液流动,预防眩晕远期复发和不良预后,这可能与下调vWF、ET-1、PDGF-BB表达、促进血管内皮功能修复有关。
    • 付朝阳
    • 摘要: 目的:研究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武陟济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王飒; 赵淑宪; 华锋; 夏辉; 张咪娟
    • 摘要: 目的分析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减压、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RVA、BA、LV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 刘娟; 郑小军; 王英; 刘晓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血流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塞兵; 代晓杰; 樊同; 贾颐
    • 摘要: 目的探究胞二磷胆碱针剂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胞二磷胆碱针剂(0.5 g)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 L)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眼震电图缓解情况、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经颅多普勒(TCD)血流速度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针剂联合丹红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积分、PDGF-BB、NOS水平及TCD血流速度变化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性确切且患者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 黎辉; 杨明芳; 武紫晖
    • 摘要: 目的观察从“痰瘀”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合健脾祛痰通窍方,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液流变学、TC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8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两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眩晕调查问卷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UCLA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头晕目眩、呕吐痰涎、胸闷恶心、肢体麻木的改善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的改善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SOD的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cy和SO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方面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LVA、RVA、BA的搏动指数方面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痰瘀”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王玉民
    • 摘要: 目的:探究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价值。 方法:以我院 2020 年 6 月~2021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盲法将所有患者纳入两组(A 组、B 组)中,每组患者数 39 例。 A 组采用传统的西药进行治疗,B 组结合 A 组发热用药策略,联合苓桂术甘汤干预。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眼球震颤、眩晕、头痛)、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结果:B 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较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较优,均与 A 组差异明显(P<0.05);B 组治疗总有效率达 94.87% ,显高于 A 组 74.36% ,差异 P<0.05。 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业界推广应用。
    • 李芳芳; 董培培
    • 摘要: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辅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头身困重、视物旋转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LVA、RVA、BA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辅治PCIV肾精不足型临床疗效较好。
    • 李向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取细节化护理的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负性情绪、症状改善时间、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细节化护理的优势明显,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眩晕障碍与负性情绪,可加快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