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
后张预应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1728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科技信息、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后张预应力的相关文献由9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航、刘延龙、喻丕金等。
后张预应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728篇
占比:99.34%
总计:52072篇
后张预应力
-研究学者
- 刘航
- 刘延龙
- 喻丕金
- 杜新立
- 林晓波
- 税卓平
- 邱江
- 钱振地
- 陈幼林
- 鲁宁生
- 刘海涛
- 兰春光
- 孟少平
- 尹东辉
- 汪永进
- 郑红彬
- 王毅
- 华少锋
- 周立新
- 张天民
- 张忠
- 胡志勇
- 谭斌
- 郭海山
- 倪浩
- 布占宇
- 张大煦
- 张玉光
- 李黎明
- 杜冰
- 胡德均
- 于晓明
- 从卫民
- 刘康
- 吴仁友
- 孙巍巍
- 李明
- 杨学中
- 田力达
- 管东芝
- 范昕
- 郭正兴
- 齐虎
- 任恩平
- 刘冬冬
- 刘忠友
- 刘浩
- 史梦珊
- 吴京
- 吴威业
-
-
王嘉玮;
周威
-
-
摘要:
为分析后张预应力摇摆墙通过摇摆界面处墙趾的张合行为降低结构损伤和震后残余变形的特性,须解决墙趾节点约束释放后的局部行为、沿墙通长布置的后张无黏结预应力应力变化与摇摆机制关系等关键问题。结合非线性宏单元的思路,用多个轴压弹簧模拟墙体与基础界面水平接缝开合行为及接缝区域力学特性,用共转桁架单元模拟预应力筋受力特征,提出了基于OpenSees的循环往复加载摇摆墙多弹簧模型,模拟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3个试件水平承载力计算值及极限变形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之比分别为1.042、0.996、1.061和0.993、0.998、0.995。实现了反映墙趾开合性能的受压区高度的高精度预测,并较好地模拟了反映其自复位性能的残余变形及预应力筋应力变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摇摆墙试件在峰值侧移下残余侧移比分别仅为0.060%、0.121%、0.124%,且结构损伤小;应在保证结构变形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耗能能力。
-
-
肖自强;
诸成烽;
冯楚祥;
李鹏飞;
王建民
-
-
摘要:
为了研究短龄期叠合浇筑间隔时间变化和预应力对叠合梁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制作了4根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进行三等分点受弯试验.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开裂弯矩进行理论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同一荷载水平下,预应力叠合梁裂缝宽度小于非预应力叠合梁;浇筑间隔时间的变化对预应力叠合梁承载能力的影响不明显;最大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宽度随着浇筑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施加预应力能有效抑制裂缝的生成和发展;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跨中的混凝土应变沿截面高度基本呈线性变化,平截面假定依然成立;随着荷载增加,预应力叠合梁刚度退化随浇筑间隔时间延长而加快.
-
-
-
王嘉玮;
周威
-
-
摘要:
为分析后张预应力摇摆墙的墙-基摇摆碰撞冲击阻尼在地震动能量输入中的能量耗散贡献。基于ABAQUS建立摇摆墙精细化模型,结合模态分析确定摇摆墙结构动力特性,模拟发生大侧移下摇摆墙自由衰减振动,获得墙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时程响应,以摇摆墙恢复系数作为冲击阻尼量化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高宽比和预应力水平摇摆墙的包含碰撞耗能多机制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精确还原摇摆墙试验模型的动力响应;高宽比对摇摆墙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减小高宽比可明显提高碰撞耗能占比,最高为78.3%;初始预应力水平对摇摆墙动力特性和自由衰减振动响应影响并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耗能能力,将耗能占比提高至36.8%。
-
-
吴文彬
-
-
摘要:
修订版福建省《混凝土结构工程后张预应力施工技术规程》,目前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发布实施,可更好地规范和指导福建省后张预应力工程的施工与验收。本文简要介绍了规程的编制背景、主要修订技术内容、规程内容、特点特色以及相应的工程实践情况,以方便各方准确贯彻实施相关要求和规定。
-
-
陶磊;
张昌
-
-
摘要:
科学技术提升使得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水平升高。如今,桥梁施工中首选后张预应力技术。本文将对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在砼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和技术做分析,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提升,同时为今后的桥梁建设发展夯实基础。
-
-
赵波
-
-
摘要:
良好的压浆材料流变性是确保孔道压浆达到充盈的基础条件之一。为获得矿物掺和料、减水剂、搅拌工艺对特大桥施工中预应力压浆材料流变性的影响,分别对其进行单变量变化下的压浆材料流动度、粘度等试验,通过分析压浆材料流动度的实测值与马氏漏斗计算值的差异程度以检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硅灰与粉煤灰复合使用可以提高压浆材料的流变性能;粉煤灰与减水剂复合使用可以加强其增塑和减水作用,并能提高压浆材料的流变性能;搅拌工艺对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程度高于减水剂;符合浆体流变性要求的最佳搅拌时间为4 min,提高搅拌叶片的速度会降低压浆材料的粘度和流动度。将高流动度的压浆材料假定为牛顿流体,采用马氏漏斗测量出的浆体流出时间与实际压浆材料粘度很接近,从而验证了试验的准确性。
-
-
-
-
王昌发
-
-
摘要: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整体质量能够达到规定标准,工作人员就需要针对早期的质量缺陷展开全面分析,思考具体原因所在,从而能够通过孔道压浆的方式,完成质量控制工作.本文主要描述压浆的主要工艺,探讨压浆质量缺陷和原因,并对于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
-
刘浩;
贺宇龙;
李光耀;
杨学中;
刘航
- 《第十八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现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法具有工期长、造价高等缺点,尚难以满足农村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需要的问题,在已有的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张预应力技术的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将后张预应力技术应用到砖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去,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后张预应力技术的既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法,并在北京市平谷区熊耳营村绿谷学校进行了实践应用.加固后砌体结构具有明显的抗震复位功能,可大幅度提高既有砌体结构的延性以及抗倒塌能力.
-
-
LAN Chunguang;
兰春光;
BAN Liren;
班力壬;
HAN Mingjie;
韩明杰;
LIU Hang;
刘航
- 《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砌体结构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抗剪强度,适合应用于受压为主的构件.由于其具有自重大,材料呈脆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等缺点,使得其抗震性能较差.针对农村地区砖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改造工程量大面广,所需资金缺口大、来源匮乏的现状,充分发挥后张预应力技术的优势,提出一种适用于既有砌体结构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5片构件(1片未加固墙片和4片加固墙片)抗震加固实验验证了此新型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设计的未加固墙体相比,后张预应力加固无构造柱砖砌体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高于2倍.该后张预应力加固既有砌体结构新技术具有施工简便、质量容易控制、工期较短、对结构影响小、造价低廉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周威;
郑文忠
- 《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含柱帽与板托的后张预应力平板截面形心沿构件全长不同轴,致使张拉引起的预应力等效荷载发生异变.沿板跨变化的刚度影响着外荷载与预应力等效荷载作用下平板结构内力.沿板跨变化的截面影响着平板-柱结构极限承载力.基于截面分析,探索了含柱帽与板托的后张平板中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分布规律;按弯矩面积原理,完善了边内跨板转动刚度与传递系数,获得了均布外荷载与预应力等效荷载下平板固端弯矩.借鉴荷载平衡法,提出了等代框架恒载弯矩标准值为预应力综合弯矩平衡到一定程度的弯矩平衡方法,并附算例,使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柱结构分析与设计更为合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