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18944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鉴定与鉴赏、东方收藏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2014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等;可移动文物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宏杰、乔云飞、赵静等。

可移动文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8944 占比:99.94%

总计:419197篇

可移动文物—发文趋势图

可移动文物

-研究学者

  • 罗宏杰
  • 乔云飞
  • 赵静
  • 丁永坤
  • 宫阿都
  • 黄晓
  • 万金红
  • 刘业森
  • 刘杨
  • 卓尚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劲松; 杨慧娟; 付家炜; 张强
    • 摘要: 时间和空间是可移动文物的基本维度,也是可移动文物数据的重要属性和内容。对可移动文物时空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可移动文物的研究与利用。针对可移动文物的时间与空间信息特征,在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时空变化类型和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数字人文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面向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数据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绘画类可移动文物。基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组织与管理绘画类文物的时空信息,表达绘画类文物的时空演变过程,包括与绘画类文物时空变化相关的关键人物与驱动事件,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王进先; 赵以明; 王芳
    • 摘要: 青海省博物馆推出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讲好红色故事青海省博物馆立足省情,以展陈改造提升为契机,精心策划特别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由青海省博物馆联合原子城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展览馆等五家省内文博单位,共同打造精品展线,以合作办展的形式借展相关单位展品,完善展览内容,丰富展线展品。依托我省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梳理全省147件(套)红色可移动文物和18处不可移动文物,利用青海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遗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红色资源,讲好青海的革命史和红色文化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神谱系,讲好长征精神、西路军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两路”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新青海精神等,以阐释红色文化,讲述红色记忆!
    • 高劲松; 张强; 李帅珂
    • 摘要: [目的/意义]可移动文物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可移动文物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及关联数据发布,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存、知识共享及智慧服务。[方法/过程]通过Protégé本体开发软件构建可移动文物的知识本体,并基于此利用RDF2RDF插件和Neosemantics插件构建了可移动文物的知识图谱,最后借助D2RQ平台实现可移动文物的关联数据存储。[结果/结论]使可移动文物的展示形式从原本的单一形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数据展现形式,提高了用户浏览、查询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的效率。
    • 杨菊
    • 摘要: 本文结合贵州省博物馆应用数字化设备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的相关尝试,梳理数据应用的相关做法,探讨如何做好可移动文物的数字保护,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 摘要: 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据统计,中国拥有不5000可移动文物76.7万处,世界遗产5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7座。在传承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利用好这些遗产,让其“活”起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5000多个博物馆免费开放、《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众多纪录片的推出、3D打印技术对文物的数字化等,都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有益尝试。
    • 李文琪
    • 摘要: 虎作为猛兽和古代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人们对于虎的认识、信仰、观念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虎文化。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全省文物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在2017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中显示,河南全省470家收藏单位共有藏品4783457件,占全国可移动文物数量的7.47%。
    • 郑剑峰; 孙立昊洋
    • 摘要: 用法治力量为三秦文物撑起“保护伞”。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陕西省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备案博物馆(纪念馆)329座。文物诉说过往、启迪未来,纵然历经岁月沧桑,这些文物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近年来,陕西正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用法治为三秦文物撑起“保护伞”。
    • 陈彪; 朱玥玮; 陈刚
    • 摘要: 陈刚,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纸质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纸质文物的保护研究,包括传统造纸工艺的科学研究、纸张老化的机理及其防治研究,以及金属文物的缓蚀研究、文物馆藏环境的监测与调控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机质可移动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有机质类文物科技数据库建设与共享服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规划项目)“中国竹纸传统制作技艺研究”“传统竹纸制作工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与基础理论研究”子课题“古籍保藏技术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江南地区传统竹纸制作技艺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出版《中国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中国北方手工造纸工艺》等专著3本,主编《守望竹纸:2015中国竹纸保护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发表论文50余篇。
    • 王班(文/图)
    • 摘要: 2020年12月15日,“绝域苍范万里行--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开幕。受疫情影响,此次展览以图片展为主,这样一来,只能通过图片来还原文物原件。虽然这是一个遗撼,但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尝试,对于整个展厅的展示效果,文物图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想介绍一下此次展览中可移动文物拍摄的一些技术问题。
    • 胡进军; 来庆辉; 梁琰; 杨永强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地震动对可移动文物的潜在破坏能力,本文以可移动文物隔震装置设计中的输入地震动为研究对象,推荐了典型周期的隔震系统输入地震动破坏强度排序.通过引入累积分布函数,并将结构根据周期划分为短、中、长3个频段,在每个周期段内建立典型隔震系统模型,基于隔震系统的非线性地震响应进行地震动破坏强度排序并合理优化,将优化后排序与基于隔震系统自振周期对应的弹性加速度反应谱值排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Ⅰ类场地,短周期模型的两种排序相似性约为75%;对于Ⅱ类场地,3个周期段模型的排序相似性高达90%以上,可以根据加速度反应谱排序定量选取输入地震动;对于Ⅲ类场地,排序相似性低于前两类场地,但对于中长周期隔震系统仍有70%的相似性.因此,基于单自由度弹性加速度反应谱排序结果,可为可移动文物隔震系统设计时选择输入不同破坏强度的地震动提供定量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