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6-05

主办单位: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

会议文集: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543条结果
  • 摘要: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们住院治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介入诊疗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PTCA及支架安置术等.冠脉造影是评估患者冠脉血管现状、位置、是否适合行冠脉血管重建的决定性诊断手段;如果部分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等问题,则立即行PCI以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症状和降低远期局部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冠脉介入诊疗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手术的进展和疾病的恢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独立评估,找出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采用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给患者情感、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吉林省四平市某医院手外伤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期了解四平地区手外伤发生特点及规律,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减少手外伤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对手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情况、损伤类型与患者一般特征的关系、手外伤患者的费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结论:男女性均可发生手外伤.手外伤中开放伤多于闭合伤.损伤类型中工人以切割伤为主,而农民多为绞伤.受损的组织中皮肤最常见,其次为肌腱和骨关节.受伤时间多见于每日的9时和14时,10月份和第4季度;大多数患者能在伤后2-4小时就诊.手外伤损伤类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有关.患者住院费用多数在10000元以上,每人每天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
  •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引入5S活动的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管理.引入管理“5S”,日常工序,营造安全、舒适、整洁、高效的医院环境. 方法:培训科室护理人员“5S活动”的相关内容,制定目标及工作计划.找出环境品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照“5S”标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结果:提高了泌尿科病房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全员参与环境品质管理的意识,促进了医护人员品性和道德的提升;规范病区环境管理,使物品管理达到定置管理的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好医院形象. 结论:“5S活动”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维持优美的医院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及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开展责任护士每日服务交班的工作方法对肾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4月至12月在本院肾病科的住院患者实行责任护士每日服务交班活动,由责任护士每天下午对所分管的病人进行护理服务意见的征询,应对及回访.护士长每周进行总结和点评.结果于结论:开展责任护士每日服务交班后,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由去年同期的92.6提高到99.1.
  • 摘要:目的:对主管护师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主管护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主管护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构建了主管护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矩阵一致性检验满意.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某主管护师得分88.59分,处于良好状态.结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有效融合量性和质性指标,科学合理,有利于明确主管护师发展方向,提升护理管理科学性.
  •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角膜屈光不正手术者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行角膜屈光不正手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角膜屈光不正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普遍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管理中应用“全流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做法。 方法:对5616个周期数的IVF-ET患者实施“全流程”健康教育模式,即对诊疗全过程中的各个流程节点进行多方面、多途径、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流程节点包括:患者初诊时、候诊时、在各咨询室内就诊时、进入IVF治疗周期前后、取卵手术围手术期、胚胎移植围手术期、接受护理随访时、发生不良结局再次治疗时等。 结果:5616个IVF-ET治疗总周期,治疗期间对各项诊疗的依从性达99.58%,无用药错误发生;其中取卵周期5462个,取卵及胚胎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出血、盆腔脏器损伤、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获卵总数55825枚,移植周期3122个,临床妊娠2143例,临床妊娠率68.64%。 结论:“全流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IVF-ET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及依从性,进一步改善IVF-ET患者临床结局,同时也使辅助生殖专科护理人员的价值得到体现.
  •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在本院核医学科特殊防护病房住院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的80例院患者为人性化护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入院时介绍治疗相关注意事项,人性化护理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结果:护士服务态度,责任护士介绍病房制度与环境,介绍131I治疗前后注意事项等方面,人性化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157;-22.012;-42.595,均p<0.01). 结论: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对核素药物治疗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对专科健康教育的理解,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骨科患者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三方面进行干预,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的药物镇痛.结果:患者的疼痛阈提高,疼痛症状减轻.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并行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形成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周期、住院花费、术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在住院周期、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三方面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周期=-32.71,P周期=0.00;t费用=-21.42,P费用=0.00;X2渗血=131.63,P渗血=0.00;X2血栓=84.87,P血栓=0.00). 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可减少患者住院周期及住院花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精神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而精神病的诊治和康复工作相对滞后,精神卫生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社区精神病康复护理的现状,提出提高认识,深入宣传,增进意识,加强精神、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加强社区精神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改革护理教育,开展社区精神康复护理的研究的策略。
  • 摘要:目的:分析疥疮院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个典型医疗单位集中暴发疥疮流行情况.结果:引发疥疮集中暴发的原因:对疥疮认知不足、无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就诊治疗不及时、误诊误治、治疗不规范、消毒隔离不彻底.结论:应该加强医护人员、护理员、卫生员的健康教育,提高疥疮认知,降低误诊率,规范治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预防,可预防疥疮院内暴发.
  • 摘要:肾性高血压是指因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血压过高,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les kidneydisease,CKD)常见并发症之一,在CKD进展过程中80%-85%的患者发生高血压,并且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呈线性升高.临床中,血压难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高血压是引起CKD肾功能快速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各位专家们虽已提出了许多提高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方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肾性高血压患者病情不稳定,无论服药还是生活方式改善的依从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深入分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再进一步探讨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运用健康理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经验.方法:5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过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等,术后给予监护及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无封堵伞脱落、残余分流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脑瘤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降低相关并发症及致残率,提高母婴生存率.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9例妊娠合并脑瘤患者的手术和护理过程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其中人工流产3例,中期引产4例,剖宫产8例,自然分娩4例;产妇术后存活14例,死亡4例,1例失访,1例术后10个月复发;足月新生儿9例,早产儿3例,其中早产儿死亡1例.结论: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及治疗,产程中给与正确的处理及指导,产后结合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在提高妊娠合并脑瘤患者的母婴生存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及致残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并在两组患儿结束护理后,对比其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人文关怀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8.54±5.03)和(94.55±5.87)分,对照组的的人文关怀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5.08±7.13)和(80.62±5.68)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6.25±1.0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1.84±1.49)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减少患儿的护理差错事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评价,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 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科室管理中护理标志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接受的新生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进入本院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则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标识化管理,观察两组患儿诊治过程中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和投诉(1.1%、2.2%、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14.4%、18.9%),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结论:在新生儿科室内实施护理标识化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事件、纠纷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提升护理人员对心导管检查前后照护认知及执行正确性. 方法:以问卷调查、实际评核及情境模拟方式,调查护理人员对心导管检查前后照护认知及执行正确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心导管检查前后照护认知成绩仅为74.3%,执行正确性成绩仅为74.1%;通过设计检查前护理指导注意事项确认表并宣导使用方法、拟定专科在职教育训练课程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依规范修订评核表并列入专科护理品质监控项目及定期评核、将此项检查前后照护重点列入病房工作常规提供护理人员参阅,改善后采用问卷调查、实际评核及情境模拟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心导管检查前后照护认知及执行正确性评值。 结果:改善后护理人员对心导管检查前后照护认知成绩提升至97.2%,比改善前74.3%提升22.9%,执行正确性成绩95.6%,比改善前74.1%提升21.5%。 结论:通过使用检查前护理指导注意事项确认表供护理人员执行前细项确认、在职教育训练、加强评核等方法确实可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及执行正确性.
  •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COPD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科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COPD患者,按照中心随机系统将患者分为常规服务组和优质服务组.常规服务组行COPD常规护理;优质服务组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评价:满意评价;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 结果:优质服务组患者满意评价显著比常规服务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优质服务组护理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服务组,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优质服务组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显著比常规服务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COPD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消除其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医疗投诉,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摘要:本研究以提升医院服务为目标,探索运用精益管理提升医院服务的方法和效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无形服务有形来做,结合服务的特性,借助精益管理工具,利用价值流图找出服务流程中的浪费点,利用鱼骨图或5Why法找出相应对策,分期分批,通过持续改进、减少浪费来优化医院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提高病人满意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本研究成果可作为示范向其他医院推广,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预检分诊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本年度3月收治的患者预检分诊资料回顾性分析急诊预检分诊的常见问题及成因以及在杜绝不良事件发生中所起的预警作用,提出改进对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急诊问题包括等候时间过长、缺乏统一的分诊标准、护士经验分诊能力不足、预检信息录入单一、预检分诊人员缺乏.结论:通过实施非急诊患者去门诊就诊,每位患者均检测生命体征、完善信息录入、提高服务意识、保障护理人力等整改方案,解决急诊预检分诊的常见问题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心理特点,总结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护患沟通形式和技巧的体会.结果: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和护理质量.结论:倡导正确的服务理念、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查房在胸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科室护理安全查房管理小组,将科室内所有护理不良事件收集,并将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汇总,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对各种潜在高危因素进行识别,并对所查找与识别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管理漏洞进行归因分析,最终提出改进的方法、设立防范措施,归纳形成护理安全查房报告,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做到信息共享. 结果:实施护理安全查房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查房前明显降低(χ2=4.05,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χ2=7.41,P<0.05). 结论:开展护理安全查房可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减少,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利用鱼骨分析联合PDCA管理法,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将320例由2014年5月~2016年1月住院期间可能发生高危跌倒风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观察组采用用鱼骨分析联合PDCA管理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程序进行预防跌倒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97%,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6.59%,两组跌倒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骨分析联合PDCA管理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索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脑卒中康复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培养护士专科护理的核心能力,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将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主管护师培训为Mini-CEX骨干教师,结合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工作标准,将Mini-CEX理念与策略引入卒中单元康复护士的培训,比较实施Mini-CEX前后护士各项核心能力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施后护士在护理评估、护理体检、操作技能、健康教育、临床判断、组织协调、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能力较实施前明显提升(均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Mini-CEX用于专科护理培训有利于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可在其他专业实施应用.
  • 摘要: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国内外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每次使用时的维护都关乎到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对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 摘要:本文从中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综述中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培训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综合医院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方法解除术后患者的尿潴留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不适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到2014年本院肛肠科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因尿潴留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观察分析,总结出了可以引起尿潴留的几种特殊原因,并采取了非导尿的措施,解除了患者的痛苦,避免因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收到满意效果.结论:尿潴留可引起患者不适应及尿路感染,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尿潴留和紧张心理,增强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自信心,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可能.
  • 摘要:新建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建设之前应充分考虑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和设备配置问题.护理部、临床工程处、院感科各履其责,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应全程跟进工程,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方能建造符合管理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启用前应充分做好质量监测,完善制度流程职责,做好人员培训,保障医院运营后医疗护理安全.
  • 摘要: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建立专科护理项目,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并开展了一科一特色,以“亲情化”的护理延伸服务模式为主题、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水平,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及安全,真正将科内特色服务落到实处,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医护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5月~12月,某三甲医院疼痛科就诊术后慢性疼痛患者18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疼痛灾难化量表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为28.38±4.10分,其中女性、低龄、文化程度高及离异/丧偶患者疼痛灾难化得分较高(P<0.05).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 结论: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较高,而灾难化水平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灾难化水平,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有效管理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各级医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方法: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在实践中以能级进阶模式探索创新了“六步培养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有效、系统的培训. 结果: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不同成长期的规律和要求,包括入院教育期、临床实践期、规范化培训期、考评转段期、分层培训期、专科培训期,进行分步骤、有重点、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精心培养,每期时间不等,方法多样,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标准规范,逐步把护理人员从实习生培养至成熟的护理骨干和管理者,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结论:运用这一方法,使医院护理人员培养做到了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激励人人奋进,整体滚动发展,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经验,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院前救治的4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正确评估病情、体位护理、有效给氧、迅速建立静脉给药通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安全转运.结果:47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安全转运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救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作为院前急救重要参与者,要确保院前急救急而有序,忙而不乱,护士必须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明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只有这样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为院内后续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性的护理干预在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创伤骨科手术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专科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例,干预有效率达96.0%.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25例,有效率达83.3%.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专科性的护理干预在预防骨折后DVT形成中的效果显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不仅降低了DVT的发病率,同时规范了诊疗流程,避免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脾破裂的患者病情凶险,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病情急、危、重,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护士快速、细心周到地做好脾破裂患者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有助于配合医生做好抢救生命的工作,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在ICU(封闭式病区)中开展老年危重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对15例老年临终患者的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无痛苦安详死去率100%,无1例纠纷,家属满意度达到98.36%.结论: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在ICU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护理服务,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协商治疗护理方案,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实施家庭式与封闭式病区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为老年危重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照护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良好的护理模式,值得ICU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士接诊时,正确应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方法.方法:通过6例急诊护士接收出现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时,护士积极应对,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完美应对了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事例进行分析.结果:总结护士应如何处理发生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当接诊时,遇到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时,怎样做好相应的处理.结论:当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时,护士在做好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应有保护自己与患者安全的关键意识和合理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儿气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136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气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ICU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病情好转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机械通气患儿气道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能力,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 摘要:严重创伤后患者由于暴露、浸泡在寒冷的液体及机体自身维持正常体温能力下降(休克、中毒和镇静麻醉)等原因常伴有低体温的发生.临床上将低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视为创伤患者的"致命三联征",导致该类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本文以预防低体温发生的相关指南和应用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指南的解读及文献的整理回顾,探讨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在急救处理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问题,为进一步防治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术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情况,总结常见并发症,探讨病人交接问题,对保证护理安全质量提出新思考. 方法:本文是一项临床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来自两所医院的1625例术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对并发症及交接情况进行重点统计. 结果: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56例(3.4%),与病房交接不到位39例(2.4%).1621例(99.8%)患者按原计划转运,4例(0.2%)延期转运. 结论:神经外科和胸外科手术复杂,对患者神经、循环及呼吸系统影响大,病房周转快,可能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可能影响病房交接及转运计划.因此,术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质量必须得到重视.重点包括:医、护、患间的有效信息交流,充分的风险评估,必要的技术支持以及规范的转运流程和交接制度.保证护理安全质量,降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临床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对肝硬化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昏迷前期症状及时发现和去除诱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做好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肝硬化病人的生存期.在肝硬化失代偿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无欣快事抑郁、言语不清、健忘、嗜睡、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慎重使用镇静剂,选用对肝毒性小的药物,以减少肝损害.大量排放腹水时,腹腔压力骤降,门静脉淤血,使入肝血流减少,导致肝细胞缺氧坏死,可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注意掌握放腹水的速度和量,并及时补充丢失的蛋白,放水时应边放边束紧腹带.
  • 摘要: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高危因素,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根据深静脉血栓评分量表,确定存在高危因素的群体,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倡导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满意度,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的内容.
  • 摘要:目的:通过对应急队员、晋升主管护师人员进行ICU轮转培训,提高其危重症护理能力;方法:安排本院护理应急队员、晋升主管护师人员进入ICU培训一个月,评价培训前后护士的危重症护理能力;结果:培训后,应急队员、晋升主管护师人员的吸痰、动脉血标本采集、人工气道护理等危重症护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集中对护士进行危重患者临床实践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危重症护理能力和职业价值感,值得推广.
  • 摘要:报告1例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将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肺通气的关注、24h出入量的准确记录、基础护理的严格把关、饮食指导充分重视及耐心的心理疏导作为护理重点实施全程监护,最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 摘要: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静脉使用药物种类繁多,剂量精确,常需使用精密计量的注射泵进行持续或定时给药.由于工作繁忙,使用静脉注射泵静脉给药的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或静脉治疗安全隐患时有发生.通过总结近年来目视管理在临床静脉给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指导临床加强注射泵静脉给药的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降低了病区注射泵静脉给药错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评估在重度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重度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系统化护理评估,具体包括对患儿基本情况、营养时机、实施途径、输注方法、营养液的选择、胃肠道并发症及安全因素七方面的系统化评估,为患儿提供最优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的103例符合“小儿重度烧伤”诊断并进行肠内营养的患儿,并将实施系统化护理评估的50例患儿设为试验组,将未进行系统评估的47例患儿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及堵管的发生率及患儿住院天数. 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胀3例、腹泻2例、呕吐2例、堵管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腹胀11例、腹泻13例、呕吐8例、堵管9例;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4±21.32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6±22.31天. 结论:通过系统化肠内营养护理评估,可有效降低患儿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及堵管的发生,同时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时间,为患儿实施了最优的护理方案.
  • 摘要: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压疮风险度是预防ICU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及首要措施.本文以预防ICU患者相关临床应用研究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体回顾,探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ICU患者预防压疮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ICU患者选择合适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提供依据以及帮助解决现有问题从而有效预防压疮,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摘要:报告1例骨髓移植术后行肾移植患者的护理过程.护理重点包括: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出血;个体化用药;做好宣教维护和心理护理等.术后10天,患者康复出院,随访状况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小组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节省抢救时间,增强医护配合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方法:改变传统抢救方法,采用由三级护士组成的急救护理小组与各级医生组成急救团队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模式.比较2014年1月至12月和2015年1月至12月传统急救模式与急救团队小组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抢救所需的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结果:采用急救小组模式后抢救有效的时间(患者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到恢复平稳的生命体征的时间)以及确诊疾病到送达相应专科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显著下降;患者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急救中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结论:急救小组模式能缩短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减少急诊抢救时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摘要:中国的直升机航空救护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救护直升机匮乏、应急救护装备配置不完备、缺乏专业的空中救护团队及常态化空中救护基地.本院自2010年开始筹备打造直升机空中救护基地,本文阐述了本院创建直升机空中救护基地的初步经验.
  • 摘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等.其原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以及药物过敏有关,大部分病人年龄在10~40之间,约60%是女性.由于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及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原因导致该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临床症状以发热、出血、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并伴有一过性及多变性的表现如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发音困难、失语,肾脏损害、肝脾肿大.临床上常见的TTP是由于机体产生ADAMTS-13抑制物或各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TTP.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治疗,近期应用血浆置换术,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2015年11月收治一例TTP患者并实施了6次血浆置换,多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最终放弃治疗.现将该患者血浆置换会体会介绍如下.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如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出并去除之,借以清除循环中有害物质或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然后将分离后的血液有形成分和加入正常血浆的置换液输回体内.通过血浆置换能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2015年11月应用血浆置换术施治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期间涉及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 摘要:目的:总结一例一例器官捐献肝脏移植治疗小儿枫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对一例通过行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得到治疗的枫糖尿病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及归纳;结果:患儿尿液中的特殊烧焦糖气味消失,肝功酶学基本正常,血药浓度维持在6-8ng/ml,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已出院;结论:本报道的此例器官捐献经典原位肝脏移植在治疗MSUD方面,虽不能根治此病,但可使患儿存活,症状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 摘要:急诊室由于人流量大,在急诊分科不细的情况下,医院虽然克服困难正常开展急诊工作,却埋下重大安全隐患,在加上儿科急诊人手不足,产生一系列急诊难题,容易出现医患、护患纠纷事件.本文针对儿科急诊中的护理问题,探索急诊护理管理现存或潜在的脆弱性导致的风险,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水平从而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的防控预案及措施,使系统内的每位成员熟悉并执行,做到“常备无懈,有备无患”。
  •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钠盐摄入行为及其知识掌握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用一般资料问卷、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和高血压钠盐摄入知识行为得分量表对26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2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钠盐摄入知识行为得分为(30.402±2.782)分,16.34%的患者钠盐摄入知识行为水平较低,82.89%为中等,仅有0.7%水平较高.其中接受低盐低钠饮食知识教育方式,经济收入,是否有并发症是能解释患者控制钠盐摄入知识行为水平的主要变异量. 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钠盐摄入知识行为水平大多处于中下水平,接受低盐低钠饮食知识教育方式,经济收入,是否有并发症为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控制钠盐摄入的行为水平和钠盐知识的掌握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无菌意识对乙肝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控制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1~2015.1之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合并乙型肝炎的白血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乙肝白血病患者免疫能力较低,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能够有效的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的患者,去枕平卧6—8h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头疼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日—2016年3月20日,在本院行剖宫产妇女600人,随机分成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C组各200人,观察A组术后即给不去枕平卧,观察B组去枕平卧2h后垫枕平卧,对照C组去枕平卧6h. 结果:观察术后产妇有无不适感,组间比较去枕平卧与不去枕平卧,去枕平卧2h后垫枕平卧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效果优于观察B组(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C组间比较,差异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椎管内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的患者,去枕平卧6-8h可预防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疼的提议无科学依据.
  • 摘要:近年来,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促进了许多医疗学科新的发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发关注.护理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医学分支,也被纳入了转化医学研究的范畴之中,催生出一个新的护理发展理念—转化护理.转化护理是对护理科研的新探索,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我国的转化护理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高效、临床、社区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循证思维、转化思维,加强团队合作,加强多学科学术交流,将转化护理发展为完善的科学体系,使其朝着“开放、联合、共享、高效”的方向发展,使其向着“4P"医学模式及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前进。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U盘化”护士,即自带专科技能,减少工作场所场合限制,在社会大势变迁下与多学科自由协作的专科护士,它有一个独特的社会节点的价值,插到哪它都可以运作,以一种手艺人的精神和这个社会进行协作,“互联网+”具有减少业务层级,加快信息传播速度,通过消灭中间环节的方式重构价值链,降低成本,提升快速响患者需求的能力,二者结合可以减轻患者排队就医以及外出的成本,更好的保护了患者隐私及减少了行动不便患者外出的苦难,让患者在家中就能够享受到日常的医疗护理.流动性更大,护理的效率也更好.
  • 摘要: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Harvey和Bradshow的简化CDAI计算法、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标准以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0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疲乏总分为(51.72±12.56),其中生理性疲乏维度得分最高;克罗恩病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疲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理性疲乏和积极性降低维度得分比克罗恩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疲乏症状与文化程度、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5). 结论:疲乏是一个多维度的症状,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受到疲乏症状困扰,文化程度、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是患者疲乏的显著预测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疲乏症状,在对患者的疲乏进行初步评估后,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
  • 摘要: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详细讲述了护士长质量控制中如何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进行个案追踪,总结应用个案追踪护理质量评价在护士长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找出个案追踪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评价科室综合护理质量的效果,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上的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5年05月符合标准的在本院行肠造口术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家长进行干预,并在干预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后,患儿家长对造口相关护理知识的知晓度比例较干预前提高,家长对造口知识的知晓度比例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程度大大减轻,家长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干预,与患儿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康复护士专科化培训的方法. 方法::鉴于儿童康复的特点和本院康复科实际情况,参照本院《3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制订了儿童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标准,以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运动轨迹、认知发展、儿童疾病康复、儿童康复评定、儿童功能训练、儿童康复护理等为切入点,多角度、全方位的阐述了儿童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并细化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考核方法. 结果:本院通过现有的康复技术力量,系统的对儿童康复护士进行多形式、多渠道、阶段性的专科化培训,使儿童康复护士的儿童康复理念、儿童康复知识、基础训练手法、康复训练病房延伸治疗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力、家庭康复指导、辅助器具的使用、沟通技巧、综合素质等都得到显著提高. 结论:专科化培训能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护士能用专科理论和技术解决患儿的专科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合格率和病人满意度.
  •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外科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11月间实施手术治疗的200例患儿,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的100他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对手术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反应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反应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根据不同患儿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新生儿内科提高新入院患儿院外带入红臀治愈率的作用.方法:运用品管圈对新生儿内科新入院患儿院外带入红臀的护理方法和效果分析、改进,并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内科提高新入院患儿院外带入红臀治愈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73.60%提高至实施后的90%.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提高新生儿内科新入院患儿院外带入红臀治愈率.同时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值得在所有儿科病房推广应用.
  • 摘要:乳腺癌治疗疗程较长,需要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大,有可能损伤与上肢活动相关的神经、血管、淋巴管,造成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加之患者对癌症的恐惧、手术造成的女性特征的改变、治疗引发的副作用及周身的不适等,这些都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负性身心影响,从而导致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影响因素较多,而其护理治疗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干预技术,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极强的责任心、广博的专业知识及有效的干预技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自我形象紊乱的筛查,特别是关注年轻、居住在农村、无配偶、经济收入低、放化疗期间、术后时间较短及严重负性身心感受等的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及情况的不同,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或多种干预方式综合应用,重建患者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建立良好自我形象。
  •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烧伤循证护理文献,为提高烧伤专业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自1997年1月~2015年12月有关烧伤循证护理的中文文献.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统计纳入文献的类型、发表年份、作者在不同行政区划的分布、发表所在的期刊及刊登文献数量、主题、循证实践步骤执行情况、参考文献种类及数量. 结果:共搜索到文献167篇,最后分析符合标准的文献50篇.从2004开始搜索到相关文献,2004年~2011年期间文献无明显增加.自2012文献明显增多,但在2015年没有继续增多.文献研究类别:经验总结类30篇(60%);科学研究类18篇(36%);个案总结2篇(4%).本组文献发表于32种期刊,其中护理期刊20篇(40%);烧伤医学相关期刊8篇(16%),其他期刊22篇(44%);统计源及以上期刊22篇(44%).前五位的循证主题依次为烧伤康复、烧伤专科护理技术、小儿烧伤、吸入性损伤与气道管理、烧伤并发症预防. 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烧伤专业护士循证护理理念初步形成,尚需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临床护士对循证理念的理解和对循证实践方法的掌握,提高烧伤专业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摘要:重症医学科(ICU)科作为医疗急救场所,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是衡量一所医院应急能力、服务质量、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准.急诊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医疗制度的改革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素质,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已成急诊科工作的重点,针对本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对策.
  • 摘要:目的:为了更规范静脉输液项目核对,达到最佳有效识别,为患者及护士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和执业环境.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现场调研方法、Delphi专家函询法,建立“静脉输液项目核对”流程.结果:“静脉输液项目核对”质控体系的建立,规范了静脉输液项目核对,纠正和指导年轻护士过度核对和核对不足,提高了护士把握静脉输液的核对项目关键点的准确性.结论:规范静脉输液项目核对,指导临床工作并持续改进,达到最佳有效识别的目的,提升患者安全.
  • 摘要:目的:在大型综合医院探索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推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管理效能.方法:在医院层面启动“医护一体化”管模式,在临床进行改革尝试,即:医护一体化查房、病案讨论、伤口护理、健康教育流程改造、科研培训等,旨在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士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教学科研管理质量.结果:在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及专科护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效.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值得医院管理者深入思考,其开展对临床护理管理队伍、护士队伍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临床更需要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此模式在综合医院医护质量并进中呈现特有优势.
  • 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慢性病,由此所引发的脆性骨折、驼背、身长缩短、慢性腰腿痛等相关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探讨如何对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疼痛干预尤为重要。作者就有关社区老年性OP疼痛干预措施现状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好地进行疼痛干预和控制提供指导。
  • 摘要:目的:如何应对荆州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护理问题.方法:提高老年护理水平与意识,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养老事业.结果:老年护理水平提高,全市养老机构不断增多并专业化.结论:提高老年护理水平,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和谐发展.
  • 摘要:目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纳差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施护,以期达到标本同治同护,促进疾病好转的目标. 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胃脘痞满病人92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对照组,A组(45例)给予中医辨证施护;B组(45例)给予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常规护理. 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候纳差改善程度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将中医和西医有效结合,将辨证论治,辨证施护有效结合,加强了医疗护理的相互协作,拉近了与病患的距离,改善了医疗护患关系,将更有利于医疗工作开展,更有利病患康复.
  • 摘要:在亲友探望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时,从精神、饮食、护理、外出等方面若不注意细节问题,将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加重原有病情或诱发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就亲友探望住院老年人容易引起的问题,进行适当护理干预,使探望不仅能达到增近与老年人的亲情沟通,保持心情愉悦,而且有利于老年人疾病康复,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能得到提高.
  • 摘要:目的:构建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评价体系,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内容评估和服务计划编制提供测评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37名相关专家的两轮咨询确定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评价体系内容.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4%、97.3%;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1,判断系数为0.81,熟悉程度为0.80;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76项.结论: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评价体系经检验,结果科学可靠,可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收集和整理居家环境信息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方便护士使用,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方法:针对老年科轻症、术前、术后、危重症及长期卧床、待出院以及体检患者,设计具有针对性且重点突出的交接班套餐表.交接班时由接班护士填写后统一回收至护士站.结果:使用该套餐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护士的一致好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老年科患者交接班套餐表简单实用,针对性强,有效地促进老年科交接班质量的提高.
  • 摘要:目的:降低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老年患者疾病的特点,提出老年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防护管理.结果:不良事件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结论: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是老年病人能否安全康复出院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控制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并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首次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规范化流程的实施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6月腰椎手术患者共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流程)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流程)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有症状者)的发生率. 结果:按AAS和AAN标准:对照组有50例患者在术后首次下床时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7.9%;观察组有11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8.3%. 结论:腰椎术后首次下床规范化流程的实施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避免患者跌倒、骨折、再骨折、切口撕裂、腰椎内固定松动或钉棒断裂骨折或再骨折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从而减少患者投诉或医疗纠纷.
  • 摘要: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进入医院以后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目的使病人得到切实的与疾病有关护理的知识和技巧,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该病的护理过程,医护患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对不同患者的自然情况以及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健康教育.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重症,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 摘要:为老年压疮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临床护理,使患者能够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满足感和适感.集束化护理管理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医嘱.集束化护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不会被遗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摘要:目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通过对6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的护理及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等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或杜绝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0例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平稳,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度满意,术后随访其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帮助老年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干预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智力、思维、抑郁、言语、吞咽、书写、使用餐具、穿衣、个人卫生、翻身和整理床单、行走等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自理能力.
  • 摘要:目的:调查高干病房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编制的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干病房的老年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结果:高干病房老年患者50例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为23.26%,其中主要为孤独感、抑郁及焦虑.其各项与中国普通人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高干病房患者所伴发的孤独感、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并分析其各种心理问题来源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按照单号和双号病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给综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近年来,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其关注于员工在工作中需要的满足程度.工作生活质量与员工的工作结果密切相关,并能影响到组织效能.护士处于护理服务的第一线,工作生活质量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本文就当前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作以综述,更好的关注和改善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国外学者对护士QwL的研究广泛且深入,从QWL的概念、结构内容、测量工具的开发、影响因素、结果变量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首先,对QWL概念尚未有普遍认可的定义,QWL的内容构成也未达成一致。其次,学者们不同的理论发展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然而量表构成也各不相同,不同结果之间难以进行比较,难以对护士的QWL做出客观评判。此外,亦缺乏对护士QWL干预研究和提升措施。国内对护士QWL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对CBM, 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2011年起方有文献报道,护士的QWL状况需要引起医院管理者、研究者的关注。
  • 摘要:国内外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慢性心衰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同伴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同伴支持的概念、特点.综述同伴支持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指出在日益增加的慢性心衰患者造成社会负担不断加重的形势下中国学者应对同伴支持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 摘要:桥小脑角是位于桥延脑与小脑之间的间隙,上方为小脑幕及小脑幕裂孔,中部有面神经及听神经斜行通过,下面是舌咽、迷走神经与副神经.鉴于其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手术切除生长于该区肿瘤时易损伤或牵拉到以上几对后组颅神经,使患者在术后发生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几率,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及死亡率。因此及早识别桥小脑角术后患者并发该病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策略,对于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促进该病患者的病情康复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探讨新模式下门诊流程的改变为患者带来的便利,分析目前门诊流程现状,对门诊流程中的挂号、诊病、交费、取药等环节进行优化重组,优化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在门诊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 摘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而住院患者是人类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群,笔者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中,逐步体会到正是由于优质服务的内涵包括了人类的需要,因此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系统分析住院患者的需求,为医疗、护理服务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比较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治疗中通过引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和药物治疗,确保糖尿病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方法:通常采取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结果:让人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新的了解和认识,确保糖尿病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结论:为糖尿病患者对有效治疗糖尿病进行密切配合,并充满信心.
  • 摘要:目的:探讨温阳固肾灸干预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29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按辩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内服、中成药、降压药.干预组在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温阳固肾灸疗法,主穴定位为中脘、关元,配以神阙、气海、涌泉诸穴,每次每穴15min,,每日一次,疗程为三个月.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尿蛋白指标的两组间比较,P=0.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尿、肌酐及eGFR等生化指标的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阳固肾灸干预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的具有一定疗效.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药治疗有良好效果的疾病,中医护理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施以中医护理管理,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在职人员参与急诊科志愿服务活动后的感受以及患者对于急诊志愿服务的认知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急诊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设计“医院在职人员急诊科志愿服务活动”及“急诊患者对志愿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表,对2015年4~7月参与志愿服务的医院在职人员及接受志愿者服务的急诊患者各350人行问卷调查. 结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中,指导建卡和自助机使用占85.2%,方向指引,指示、引导、疏导服务为92.7%,就诊咨询88.6%,控烟和维持秩序65.5%,98.1%志愿者认为根据个人的专业特点提供专业范围内的志愿服务会更有助于急诊病人;急诊患者获得的志愿服务内容与志愿者提供的服务项目一致,100%急诊患者认同医院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且期望志愿者提供专业范围内的专业志愿服务. 结论:根据急诊患者的需求,在提供常规志愿服务项目外,增加和丰富急诊志愿服务内容,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制定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个人专业优势,为急诊患者排忧解难.
  • 摘要:目的:为晚期癌痛患者建立无缝隙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提供从入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居家期间的连续性服务. 方法:在“癌痛规范化治疗标准”的基础上,开展癌痛患者门诊筛查、规范疼痛评估与记录、深化癌痛患者健康教育、重视癌痛患者心理支持和舒缓护理以及开展出院随访工作,使癌痛患者得到全方位连续性的护理支持. 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止痛药物副反应、居家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结论:癌痛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连续不断的治疗与护理,更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等全位的照护与支持.无缝隙全程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实践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Ramsay镇静量表在镇静下行影像学检查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月共784需要影像学检查的住院患儿进行常规镇静,比较分析应用Ramsay镇静量表评估镇静程度及完成检查的质量. 结果:在应用Ramsay镇静量表前护士主要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判断患儿镇静效果,影像学检查一次性完成率为78.9%;采用镇静量表评级法评估患儿镇静效果,影像学检查一次完成成功率92.7%,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应用Ramsay镇静量表对镇静下行影像学的患儿进行镇静效果的评估能有效提升影像学一次性检查的成功率,减少二次或多次镇静的频率,降低医疗风险,从而能保证患儿临床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68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复诊及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26.47%.返院处理后有4例继续使用,拔管6例.延续护理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11.76%.返院处理后有3例继续使用,拔管1例.结论: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提高了PICC的有效使用率,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构建一套规范、实用、可行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为提升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 方法:以岗位胜任力理论为基础,采用小组会议、专家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法初步构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框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并结合咨询结果确立培训大纲的项目、内容、方式与学时,最终建立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 结果:构建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主要包括4个培训项目以及38项培训内容,各项内容均确定了相应的培训学时和授课方式. 结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大纲的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相对集中,咨询结果可靠、有效.该大纲的建立为规范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岗位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 摘要:护生在学习掌握护理理论知识之后,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在临床通过实践技能的学习,临床必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习生进行带教,同时还需要护生自己勤奋好学,努力钻研,吃苦耐劳,使实习生能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护理实践技能中.护生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实习是护生迈向护理岗位的第一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职业道德、临床思维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使护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提高护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杜绝护理安全隐患,适应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因此,耐心谨慎地带好、引导好护生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 摘要:护理安全在骨科尤为重要.由于骨科治疗透明度高,病人卧床时间长.易并发功能障碍及各种合并症,且车祸、工伤、伤害等易涉及法律问题.所以骨科成为医疗纠纷率较高科室,作为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管理是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琐碎而平凡,体现在各个细节中.在抓质量的每一环节中,要牢牢地把握细节.
  •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提升护理晨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胸心外科自2015年1月起,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护理晨间交接班中,制定护理晨间交接班指引、优化交接流程、采用双向互动点评创新交接模式、细化交接班内容、量化考评护理交接班质量,比较实施前3月及实施后3月,晨间、床旁交接班两组需要的平均时间、晨会、床旁交接班质量考核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实施后交接班总体时间缩短16.67%、晨会交接班质量提高13.28%、床旁交接班质量提高29.04%、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提高21.19%,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精细化管理在护理晨间交接班应用后,规范了交接行为,缩短交接时间,提高了交接班质量;创新了交接班形式,调动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参与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提高了护士的临床评判思维能力,促进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升.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风险及预防跌倒知识水平. 方法: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防跌倒知识及知识需求问卷对神经内科207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显示57.0%有重度风险,29.5%为中度风险,13.5%为轻度风险.文化程度越高预防跌倒知识水平越高(P=0.000);住院10天以上的患者比3天以下患者得分高(P=0.041);有跌倒史患者的知识水平优于无跌倒史(P=0.030).78.7%的患者现有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为医务人员,而其期望值最高的医院传播健康知识途径为口头宣教的方式(51.7%). 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高但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可通过加强口头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知识水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