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四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5-10-25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会议文集:第四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内高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以四川大学为例,全面总结了将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造面向创新创业教育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以创新教学方式为重点构建规范化教学实施体系、打造特色化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三大课堂”、整合校内外资源构造多元化教育保障服务体系、发挥专业独特优势全面服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主要做法,明确提出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本科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专业教育”化,让创新创业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真正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公共文化融合实践模式,将融合模式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单独服务模式作对比,总结出融合建设的优势及所需人才素质.探讨培养此类人才需要实施的LIS课程体系改革,LIS课程体系改革原则和标准以及具体课程设置改革建议.高校在专业划分上不能将图书馆学、档案学和博物馆学三科分开,要先从专业设置上将三科合并为一个大科。要确定核心课程,扩大选修课程量,选修课之间要形成有机化的网络关系,既能揭示知识之间复杂交错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更科学合理的选课,构建自己的完备知识体系,对职业规划和就业也有积极作用。此外,本科、硕士(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博士、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认证等各个层级的课程体系要有层次性和衔接性,以便于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同一层次、不同年级之间的课程要有层级性,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夯实基础。总之,LIS课程体系还将会随着LAM实践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改革。
  • 摘要:论文在iSchool研究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国内109所“211”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图书馆官网上的招聘信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招聘人数、招聘岗位、招聘条件、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等,总结“211”高校图书馆的用人现状,发现高校图书馆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要求则呈现多样化趋势.笔者以此为基础反思图书馆学教育未来之路,认为在iSchool视野下需从培养专业认同感、注重发挥本专业的核心优势、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硕士和博士教育、加强学术和实践交流等入手,改进发展之路.高校应加快图书馆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将学习与就业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预见广阔的就业前景。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即获取资料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有针对性地努力掌握各学科知识,弥补单一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增加学术交流,使图书馆学教育不断充实和进步。
  • 摘要:通过网络调查我国省级和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2010年到2015年的招聘信息,分析其岗位需求,学历要求,招聘人数等数据,结合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现状,反思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认为图书馆学教育应该密切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从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式,开展多层次教育,重视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2009年《高等学校图书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图书馆学需要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因此,图书馆学专业的学习需要紧紧围绕与图书馆基本业务流程,读者服务和信息咨询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岗位需求为点,重视专业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专业人才,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或是深造奠定基础。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识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的能力;突出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的职业竞争力培养。面对更广泛的信息职业需求,图书馆学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职业技能,还应开展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稳定学生心态,提高学生专业信心;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找准定位。
  • 摘要:科研模式的转变以及科学大数据的发展,使传统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面向科学大数据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数据素养教育合作模式、数据馆员专业素质以及数据素养教育平台三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提升科学大数据素养教育质量的措施.通过嵌入式的合作化教育模式,把数据意识、数据技能和数据伦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科领域专家和科研人员协作,快速提高科研群体的数据素养。可以通过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教育服务团队进行数据意识、数据技能以及数据伦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开展数据素养研讨班,促进服务团队经验的分享,激发数据素养教育人员的服务热情。可以从科学大数据管理的资源导航、数据素养的通识教育以及特定学科的大数据素养教育逐层互动和递进,充分建立起科研人员与馆员之间教育互动的高效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和数据引证等综合化、系统化的数据特色服务。
  • 摘要:高等教育环境和信息生态系统的快速变化,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正颠覆着传统高等教育的理念,挑战着旧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内容和模式.为此,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探讨了ACRL修订旧标准的主要动力、核心理念与修订过程,对比分析了ACRL标准与框架之间的差异,并概述了新框架的特点、阀值概念、知识实践和情感倾向,最后介绍了新框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含义及应用案例.ACRL新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与旧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相比,其哲学理念、基本结构、重点范围、文件格式和详细程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新框架由6个阈值概念框所组成,它强调的是核心理念、知识应用和情感倾向,而不是旧标准所强调的能力、技能和成果。新框架的所有这些改变无疑影响图书馆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与评价。因此,需要学校、图书馆员、教师协同努力,开展信息素养新框架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如探究图书馆员、教师和学生主动合作的新模式,重新设计信息素养课程、作业、学科课程甚至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校和专业特点的学习成果。虽然清华大学的韩丽风等及时得到ACRL授权翻译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文版),但由于新框架颁布时间较短,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还需要对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广泛的实践探索。
  •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现有信息素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信管学生个性发展和追求新鲜事物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信管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模型,这个模型变量包含了信息知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和信息伦理状况五个方面.然后进行问卷设计、调查、数据收集,以及信度效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对民族地区信管学生的信息素养研究与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文章指出我国收集、整理人物档案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周代以来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引介前苏联的人物全宗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后人物档案管理实践活动及理论探讨获得了新的发展.但自1990年代至今二十余年,相关研究都没有突破1990年前后构建的基本体系,与国外相关研究比较,我国学者虽然开展了大量的人物档案管理实践,但并没有意识到探讨人物档案管理自身的理论问题,也并未关注到人物数字档案的管理问题.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尤其近年来以web2.0、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迅速普及,个人数字档案达到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状态,如何科学、有效地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个人数字档案,已经显得非常迫切,足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 摘要:iSchools关注信息、技术和人,提供了一种现代信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内外iSchools成员院校的学生进行关于iSchools对信息管理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影响的调查,分析iSchools对学生学习、科研、升学深造、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并进行这些影响方面的国内外比较分析,结合信息领域人才需求的分析,总结iSchools在信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图书情报教育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信息领域的教学内容,倡导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学生提供更多升学和深造的机会,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
  • 摘要:在LIS教育领域,美国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与之相比,欧洲的LIS教育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以欧洲LIS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协作理念和协作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了欧洲LIS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对亚洲的LIS教育提出启示.随着加入iSchools联盟的亚洲成员院校的增多,可考虑仿效欧洲,在洲域内部发起一些合作交流支持计划和项目,借助于地域和便利性和文化背景的相似性,能够更好地支持亚洲内部LIS院校之间畅通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应加强对LIS教育的认证,通过统一标准的质量认证,能够让亚洲LIS院校之间在课程和学位上互相承认,使得学生的交流互访更加便利。还可以通过设立联合学位制,与本校其他学院专业联合,在课程教学和学位授予上进行合作,不仅可以满足信息职业者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需求;在LIS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还同时具备了特定领域的知识,这样成为信息职业者后能在特定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
  • 摘要:台湾资讯管理专业为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展开了一系列教育变革.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台湾39所资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师学术专长领域展开了调查,并详细介绍了长庚大学资讯管理学系“大数据资料科学与产业应用学程”案例.研究发现:台湾30.77%资讯管理专业直接开设了大数据相关课程;资讯管理专业有3.02%的教师拥有大数据研究专长;长庚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大数据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资讯管理专业大数据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台湾资讯管理专业需要开展课程调整与序化;需要积极参与iSchool运动,推进专业教师融合;面向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摘要:美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文分别从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方面对iSchools联盟中15所美国院校图书情报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网络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可应用于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两方面启示:对于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需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丰富教学模式,并扩大实习就业资源;对于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需完善评估排名体系,并促进校际、校企合作交流.该启示有助于完善我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使高校、政府、社会组织共同协作推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教育发展.
  •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图书情报的高端教育即将由传统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图情高端教育模式而言,与大数据时代的交集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速度成长,是其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研究表明,现行的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并行的二元制教育体制实为一种过渡期,根据国际上公认的研究生教育理论,未来理想的硕士研究生层面教育将重新回归一元化机制,只不过主体将由原来的学术型硕士转变为专业硕士。这表明MLIS的出现和发展均是大数据时代中大势所趋的世界潮流,在新的时代中,MLIS对图情类学术型硕士的取代不仅仅是一种常规的趋势取代,更深刻的内涵是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的扩展外延,即由原本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向以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知识体系转变。也就是说MLIS问世的意义不仅限于图情人员的高端培养,而且关系到图情事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全局发展。当代的图情教育工作者,唯有调整心态,做出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场时代的洗礼中激扬个性,完成自己的蜕变。
  • 摘要:信息技术现已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研了8所美国iSchools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状况,对比分析发现课程设置中专业划分不够明确;课程设置多样但不深入,缺乏系统性.难以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大数据的能力;课程更新不及时,没有涵盖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信息管理各小类专业之间课程有重复情况,造成资源浪费.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整课程内容使专业培养方向更加清晰;设置跨专业跨平台跨学科的课程进行系统培养,各专业根据需要增加课程深度;提供新型课程形态,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利用MOOC和SPOC快速更新课程内容;将MOOC与SPOC相结合,提高信息技术类课程资源利用率.
  •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9所“985”“211”高校档案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发现了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设置存在专业特色不突出,信息技术课程匮乏,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导向下重新定位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构建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档案学实践课程等系列对策,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 摘要:“翻转课堂”是大数据时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概括性阐述国内外“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状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之中,以《档案保护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为例,设计出“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进而提出“翻转课堂”运用于档案学教育的总结与反思.在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在专业课程的适用性、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化三方面做出努力。要利用专门的视频录制软件进行微视频录制,结合档案学专业课程特点选择内容,不仅有知识点的阐述,还需辅以知识背景的介绍及具体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形象丰满,易于接受;同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技术人才,开发出专门的学习平台,形成微视频流程化共享的发布模式。教师也需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自身地位与作用做出清晰的认识,从课堂的“主导者”转换为“学习的辅导者”,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此弱化和降低,已经开展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工作一直贯穿于“翻转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他们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教学视频的录制者,学习任务的凝练者,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者,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强化教学组织与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确保“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 摘要:数据素养能力模型是在高校数据素养教育实践项目中用于教学计划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估的依据.通过分析利用数据库、专业组织和研究社区等途径所收集的资料,论文梳理了国内外数据素养能力模型13个,包括采用多级指标体系界定的A类模型7个,以及与数据素养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虽未形成指标体系、但在教学模块和教学目标中反映了对于数据素养能力的理解的B类模型6个,进而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以数据生命周期为线索,比较各能力模型的基本内容;模型的适用情境和构建方式以及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指出,现有的数据素养能力模型和数据素养教育实践主要面向理工医背景的学生,但随着e-Science的发展,当下全球的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也同样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建构面向e-Science的贴近人文社科科研人员需求的数据素养能力模型、并尽快实施具体的数据素养教育项目,显得尤为必要.
  • 摘要:对于图书情报领域而言,也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在国内,研究者更多关注国外数据管理教育现状研究,针对大学教育或社会招聘对数据分析类岗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从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挖掘三个方面的人才招聘需求入手,收集了智联招聘网站上2615则招聘信息,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职位基本信息、岗位职责要求、任职要求三个角度,探究市场需求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研究发现,分析类岗位侧重要求应聘者能够熟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相关的知识和工具的应用,完成分析报表或工作方案;管理类岗位比较偏向于数据的管理、维护、安全以及保存,重点要求应聘者能够具备数据库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掌握管理网络设备、计算机硬件的能力;挖掘类岗位则对技术性能力要求较高,在掌握基础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编程能力,并且了解数据挖掘算法.最后,总计了三类职业需求的异同.
  • 摘要:对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的影响,需要人们认真加以研究并予以积极应对,以把握图情教育未来发展的机遇,为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谋篇布局。面对数据驱动时代,图情专业的大学教育要构建立体的大数据教育体系,从时间轴上形成终身体系,让图情教育为成千上万的受教育者形成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要树立每个受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思想,使图情教育适应更新迭代加速的新环境,并搭建开放教育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受教育者能够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树立网络公民意识。图情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等方面都需要用大数据思维进行重新审视与变革,如将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和计算思维更好地结合,践行大数据产业与教学的融合,淘汰陈旧过时和一成不变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等。总之,中国的图情教育工作者需要顺数据驱动时代而为,因数据开放共享而谋,应图情事业智慧融合发展而动,让大数据成为中国当代图情教育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助推器。
  • 摘要: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逐一访问选定的33所iSchool院校网站,调查各院校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大数据课程数量、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得出iSchool院校在大数据课程设置上的特点,为国内大数据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调查发现iSchool院校的大数据课程形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面向职业需求;强调技术与应用,面向特定领域设置课程;课程学习需要先导知识.
  • 摘要: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图书馆学硕士培养方案能整体反映图书馆学硕士教育现状,文章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点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查统计,从硕士点地区分布、部门分布、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学制与学分、研究方向、课程体系与学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等方面对目前我国图书馆学学术型硕士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图书馆学学术型硕士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建议高校应该明确落实符合本校师生特色的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从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制定专业化的培养目标;加强与国内外地高校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摘要:本文阐述了AACSB商学院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基于其所包含的教育理念的解读,分析了AACSB标准之于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建设的启发,提出应当将围绕使命、以过程为导向、课程的“质”“量”并重、支持互动的实践教育视为质量标准建设的努力方向,建立极具应用价值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质量标准.文章对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改进与质量标准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 摘要:调研国内四个大型招聘网站,从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知识能力要求、个人素质要求等方面分析国内企业对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分析国内六所著名的图情院校对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状况,研究数据分析人才能否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改革更好适应就业市场提出建议.指出,高校应改变教学模式,强调主动学习和探究教学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主动学习的过程便是个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个人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获取和应用知识,加强对数据的分析思维和处理技术,更好的适应大数据背景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中应重视信息分析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强调技术。通过开展特色的学生就业指导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校应指导学生随时关注就业信息,了解自己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提高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增强职场竞争力,更好的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 摘要:为了了解国外大学数据监护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数据监护教育的发展途径,本研究利用网络调研和内容分析方法,对DCC所列举的开设有数据监护教育的国外大学的数据监护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其学位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主要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特点,同时探讨了我国数据监护教育开展的途径.研究认为:以目前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为基础,通过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可以实现数据监护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情报学科领域所参与的电子商务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该学科已经成为当前兴办电子商务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图书情报学科领域兴办电子商务教育的切入点所在,即面向网络信息(包括静态网络信息资源和动态网络信息流两方面)的信息序化管理与信息转化管理,并归纳出了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组织、电子商务智能、面向用户的电子商务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研究、电子商务评价体系、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应用研究等重点着力切入领域.
  • 摘要:本文即拟通过对民国以来不同时期文献学著述的考察,探寻高校文献学学科体系演变的历史轨迹,并尝试以文献学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为基础,重新构建适合于当前文献工作与文献学教育实际的文献学学科体系。中国文献学历史悠久,古有校雠学之谓.自近代以来,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演变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民国初期由“校雠学”变身“文献学”初期的学科体系;1980年代以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为基础的文献学学科体系;19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大文献学”学科体系.论文比较分析了这三个阶段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存在不足,指出: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是文献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理应成为构建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石;在当今学科大融合的趋势下,以时代性将文献学划分为看似本质不同的传统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已不合时宜;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应内外有别,注意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防止学科的泛化.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文献学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为基础的全新的文献学学科体系.
  •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排名前十的iSchool高校在档案学教育领域具有如下特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职业需求并以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具有专业深度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等,可为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提供参考.国内高校的档案学课程名目和数量很多,但是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应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拓宽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改变教学模式,明确学科定位,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教学,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和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与实现自我价值,尤其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还可以尝试与校外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从而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双向交流平台,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档案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创造了条件。
  • 摘要: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作者参考了有关MLIS教育的系列调查,并结合从事MLIS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实践,思考了MLIS教育的若干问题,主要有:MLIS教育与图书情报职业的对接问题、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区分问题、不同专业背景的MLIS研究生教学组织问题、联合培养机制建设问题、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问题.作者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建议学校多与企业进行联系,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此外,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应承担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包括实习单位的选定、实习内容的确定、实习计划的制订,导师都应该全程参与并提供指导,对实习计划的实施应定期检查。
  • 摘要:我国从2010年开办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美国由于其图书情报教育历史悠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因此,本文运用网络调研法、对比分析法以中美共计29所设立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方面入手,着重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与不同.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促使我国逐渐构建以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混合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保障体系,共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建议我国可以在相关课程设置上注意理论基础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的数量比例;加强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间联系交流;落实学生实践水平,让学生活学活用、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为其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在我国图书情报专业质量评估体系中,应当加强学术组织、社会评估机构等社会组织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评价,提高这些组织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促使我国以政府为主体的MLIS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以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协会组织、高校相结合的混合型保障主体。
  • 摘要:大数据时代推动着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参与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成功与失败.首先,设计了一项鼓励学生授课的教学环节中的改革创新,该项改革创新是本研究的考察对象.然后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了270份有效样本数据.再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对参与该改革创新的态度对参与该改革创新的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优势是影响学生参与态度的第一关键因子,匹配度是影响学生参与态度的第二关键因子,努力期望对参与态度的影响被相对优势所弱化.
  • 摘要: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本文采用网络浏览和内容分析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国内10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型,指出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建设的改善措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为此,国内高校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设置情境或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如可以通过基于特定主题的课程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等形式,锻炼学生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此外,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学的评估和反馈,通过参考国内外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标准及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成功方式,设置符合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学评估和反馈方式。
  • 摘要:从网络视频公开课(含MOOC)、图书馆两个角度研究中美两国数据素养教育现状,了解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推行数据素养教育所起作用,并提出发展对策和方向.就大学图书馆而言,调查发现,中美大学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形式主要有信息素养课程教育、图书馆在线数据素养教育、讲座教育和学科服务中的数据素养教育。在图书馆日常的师生培训中,为提高师生的数据素养,应该将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和数值数据库的应用作为时常培训的内容,根据师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推广。我国公共图书馆应该大力增加数据素养的培训讲座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对民众进行相关教育,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并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人口、地理等数据统计的服务项目。我国科研图书馆不仅要通过在线培训方式进行数据素养教育,还应面对科研工作者多举办培训去普及数据获取、数据技能和数据伦理上的知识,设置研究科研数据服务项目,及时收集科研人员的研究与实验数据,推动科学研究数据的共享和提高科研效率。
  • 摘要: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要注重对基础技能的培养.本文通过对目前信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及其对信管课程的认可程度的调查,指出充分融合信管专业技能与职业需求的必要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大数据时代给信管毕业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如何将信管专业技能与职业需求有效融合提出建议.信管教育一方面应该更侧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处理分析和用户体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应该侧重“软实力”的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在信管教学上应该提高计算机类课程如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软件编程等的学习深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信管学生应该培养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信管教学中加入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教学以及信息构建的实际操作课程;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团体合作项目与一定量的上机实践必不可少,教员应该在指导技术应用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培等“软实力”的陪养。
  • 摘要: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外高校图书馆纷纷制定了健全的战略规划,通过战略规划可以了解到其发展趋势.选取USNews2015世界排名Top50高校,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最终选取了在网站上提供战略规划的28所高校图书馆为分析样本,并选取内容分析法中的词频统计法分析样本战略规划中的战略目标.最后得出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启示.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分析得出,馆藏仍然是图书馆发展的根基。但是馆藏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资源,而扩展到了数据、软件、科研工作流程、非正式出版物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非传统形式的馆藏,新型馆藏具有数字时代特色,并具备可访问性。高校图书馆积极促进图书馆馆藏、空间和服务的虚拟化,依据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等表象特征,积极构建互联的、高效的和便利的智慧图书馆,注重通过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来进行服务传递,满足信息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在线用户的需求。国外高校图书馆积极提供多样化数字化教学工具,满足信息环境下的在线和远距离用户的学习需求,并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活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