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
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

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政府责任"在各级政府学前教育政策中屡被提及,比如"明确政府职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地方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等."学前教育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责任问题,在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上,谁该为学前教育承担责任,承担多少责任,如何承担责任.这是一个当今公共学前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本源性的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可见,学前教育政府责任已成为实践和理论层面十分重视的议题.近十年来,学界着力探究政府承担责任的合法性、政府责任内容、政府责任的实现方式及保障条件等问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研究者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旨在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政府责任研究的现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可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政府责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很多领导、学者已经从很高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比较浅层的阶段.这里谨就本人对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粗浅认识做一简要阐述.从全球和国家战略视角,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意义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以后,应该说引起了高校、社会、经济界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论证、探讨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深化.2015年4月,国家颁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前不久更是通过答记者问的方式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了发布.
  •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2015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元年",也是推动京津冀教育融合与创新的重要一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协同发展"理念已经广泛渗透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共生共赢"成为三省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学校纷纷掀起研究、探讨、实施教育协同发展的热潮.
  •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五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三种关键能力,到欧盟的"八大素养",再到目前我国教育部组织进行的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各学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就普通高中阶段来说,虽然具体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暂时还未明确,但学校对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还比较了解.学校应以此为基础来重新审视本校的育人目标,真正从学生未来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出发来组织教育教学,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出现伊始,国际社会就对其概念的探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然而,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进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误解、分歧与混淆使用现象.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与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科学研究与共识理解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核心素养"在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角色,探讨其核心素养研究与课程设计实施的新进展,指出核心素养能培育健全民众与终身学习者,特别是"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发展指引"指出"核心素养"可作为各领域/科目垂直连贯与水平统整课程设计的组织核心,如图1显示"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发展指引"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发展建议书、"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领域/科目课程纲要的关系.
  •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9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均对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2012年,修订后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我国正处于新课改推进的关键阶段,需要集中精力试水课改的"深水区",推动课程改革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实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最终目标.在这一教育政策与实践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归纳国际上核心素养和课程体系的相互关系,分析国内课程标准改革面临的挑战,以此提出构建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的建议.
  • 摘要: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大家认识到"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关于"核心素养",我国学者认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的研究,并积极思考我国基础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内涵,"正在研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更是为人期待.
  •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从生态环境学科中提炼出来的.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且使之逐步完善,得到公认.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未来五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首都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创新为引领".这是首都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也是谋划"十三五"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向2020年首都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取决于是否将创新精神融入首都教育发展的"血液"里,从而"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和世界经济格局中都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地区不断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联动、协调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长三角区域教育合作、联动、协同发展也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经济合作的延伸和拓展、区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发展起来.
  • 摘要:我们正处在"十二五"规划盘点和"十三五"规划开启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题是谋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而本届北京教育论坛的主题是"面向2020的教育创新".我认为这离不开对"教育规划"的审视.新常态下教育规划的基本特性新常态下思考、研究、编制教育规划,需要充分强化和张扬五方面特性.
  • 摘要: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继实施沿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它要求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这与老工业基地建设初期粗放的生产模式有很大差别,对东北三省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 摘要: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通过了一份由193个会员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即《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2030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议程中指出:会议是在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之际召开的.我们有几十亿公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生活缺少尊严.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在增加.机会、财富和权力的差异悬殊.全球性疾病威胁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升级的冲突、暴力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有关人道主义危机以及被迫流离失所,有可能使最近数十年取得的大部分发展功亏一篑.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退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使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不断增加和日益严重.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削弱了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许多社会和各种维系地球的生物系统的生存受到威胁……议程特别强调,人类必须以超越国界和短期利益的眼光,为长远大计采取团结一致的行动.议程面向2030年,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设立的目标远大,将人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在建设一个健康星球的基础上,促进人类福祉、繁荣、和平和公正.
  • 摘要: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DeSeCo项目——"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1997)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不仅在学术界讨论热烈,更渗透、表现在国家政策层面.例如,英国在2007年修订了《国家课程》,从学科性质(学科重要性)、课程目标、关键概念和过程等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当下,核心素养也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新热点,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那么,学校在什么意义上提及核心素养?怎么认识核心素养的结构?现代学校建设应该怎样把握这个主题?……这些是需要讨论、澄清和共识的问题.
  • 摘要:科学史学家沙利文(J.W.N.Sullivan)曾经说过:"引导科学家的动力,归根结底是美学冲动的表示."他特别强调科学创造的美学价值.他指出,数学家创立的优美公式犹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称赞玻尔提出的原子中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物理学家韦尔(Hermann Weyl)说:"我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挑选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英国宇宙学家和数学家邦迪(H.Bondi)爵士曾经说:"他(爱因斯坦)深信,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正是强烈的艺术美感的冲动激发了科学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巨大创造性.
  • 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公民素养已成为决定各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研究焦点.具体而言,即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于我国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善之区,如何落实十八大报告、国家纲要和北京纲要中"立德树人"的要求,依据即将公布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 摘要: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关键领域的素养上.关注学生的素养PISA要回答的问题是:学生们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了吗?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他们能不能有效地分析、推理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是否找到了能够终生追求的兴趣?第1个问题通过每个学生做2小时测试来了解,第2个问题通过每个学生做30分钟左右的问卷来了解,两方面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素养.PISA对素养的定义是,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在不同情境中提出、解决和解释问题时有效地分析、推理和交流的潜能(capacity).通俗地说,PISA不是回顾过去要求学生学会什么,而是展望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将所学到的东西推及其他以及在新的环境中应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摘要:21世纪是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的时代,国家要参与全球竞争,国家的发展需要重点区域的支撑.而区域的转型、创新发展却依赖于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必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不仅能够解决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均衡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和区域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虽然很长时间以来,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就被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探索者所关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共享理念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共享、开放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时,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乏力,不仅是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将制约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借今天这个机会,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谈几点意见.大家知道,当前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实施了五年,进程过半.五年来,阶段性的纲要目标都已经实现,"十三五"规划实施在即,教育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仍然是当前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次论坛以"面向2020的教育创新"为主题,我想面向未来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想在今天的这样一个简短的时间里,就如何全面深化课程教学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改革与创新谈一些看法.以下主要围绕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谈五点看法.
  • 摘要: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教科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教研中心前期专业设置的一些研究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大家都知道,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特别对北京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与京津冀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发生了变化,势必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针对人才培养的改变,对于职业学校来讲,最重要的或者说最源头的就是我们怎么设置专业.因为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专业如同人体的骨骼,它既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源头,也是我们人才培养的载体,更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支撑.所以今天跟大家汇报的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需求,第二个是对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进行分析,第三个就是有关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调整策略的粗浅思考.
  • 摘要: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正在创造一个日益多样化和相互关联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老龄化和生态危机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之交,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相继开展并发布了学生素养的指标框架,以期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要问题.在确定新的人才观的基础上,明确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影响和改变国家课程设置,重新界定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 摘要:2009年3月31日至4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波恩召开第一届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大会公布的《波恩宣言》指出:"设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指标,通报有效实践情况,审查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和程序."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史根东博士强调:"要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指标问题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谢春风2010年在《现代教育报》,就可持续发展教育指数问题发表了两篇文章,提出在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指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包括社会、环境、经济三个领域,各领域均包括文化内涵.府学是一所具有传统文化情怀的学府圣殿,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积淀.一直以来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将文化作为重要的可持续发教育研究领域着力加以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如果更科学规范地说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此,我们确定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心调整到"人的领域",也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摘要:2015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随后"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最热词汇.2016年2月,受教育部基教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核心素养体系第一次公开亮相,其中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素养培育成为教育对生态文明有力应答的具体落脚点.而中国十余年可持续发展素养培育的特色实践及成效为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探索了有效路径并做出了独特贡献.
  • 摘要:对创新的重新认识创新,是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人格等各种要素的综合品质,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创新,是一种本能的生命冲动,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优秀的生活方式.创新不是少数学生的特权,是每个学生都固有的人性品质和潜能.培养创新人才,不只是培养像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等少数名家大师,而是要面向每个学生,保护学生的创新冲动,培育养成创新习惯,享受创新生活.当他们走向社会之后,不管做什么工作、在哪里生活,都能够以创新的意识和方法对待工作和生活,使创新成为贯穿其一生的优秀生活方式.
  • 摘要:很荣幸与各位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京津冀教育未来发展之策.首先,我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对"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把握大势、统揽全局,制定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开启了参与国际合作、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棋局.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特别设立了"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可谓恰逢其时,既显示了三地教育科研机构切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定决心,也对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京津冀地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 摘要:推进教育协同发展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伴随着产业、交通、环保等领域协同发展的推进,进一步协调推进教育协同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急需人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深化认识并取得共识,比如教育协同发展究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与以往的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相比,新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又有哪些新内涵?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加有效地发挥教育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 摘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崇高概念,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最高概括.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阶段,就是可持续发展文明."可持续发展文明"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文明,是对人类自身的超越和文明的升华.可持续发展文明正在孕育之中,机遇和风险同在.人类文明要么继续前进,要么倒退甚至毁灭,并殃及池鱼.正如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和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Meadows)在《增长的极限》(1972)中所指出的,人类的增长存在着极限,这主要由地球的有限性造成.人类在经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进入可持续发展文明的新阶段.向全球均衡状态的努力是对目前这一代人的挑战,必须在当代人的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延误时机,将之传给下一代.
  • 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个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京津冀三地的高职教育在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和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找到可能的突破口.本文认为,探讨京津冀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涉及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京津冀高职教育的资源条件,总量资源有哪些,优势资源有哪些,这些资源就是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个就是如何去创新体制机制使京津冀高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三地的协同发展.
  •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使京津冀三地教研优势互补,是京津冀教育科研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京津冀三地应发挥三方优势,整合各种优质教科研资源,构建京津冀协作研究、协同发展的大教科研平台,实现多角度、多维度的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三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的,而且可能探索出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教科研发展的新型机制.由此,我们提出如下的建立京津冀大教科研平台的设想.
  • 摘要:我国正在深化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体系被置于基础地位.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由于高中生物课程里只有必修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回答好"怎样变革高中生物必修内容才有利于全体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一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居庙堂之高者与处江湖之远者共同研讨、百家争鸣.
  • 摘要: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特别设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我们天津教科院来共襄盛举,积极配合.在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北京开展了许多工作,天津还做得不够.刚才听了方院长、韩书记的致辞,特别是方院长谈到三大关系,即"疏解与承接、互惠与共享、辐射与扶持",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些自己的简单想法.
  • 摘要:2015年可以说是一个教育目标年,因为从世界的角度和中国的角度都在提出未来的教育发展目标.2015年5月,在韩国的仁川举行了世界教育论坛,这个论坛有100多个国家的教育界人士参加,提出了一个到2030年教育发展的目标的行动框架.9月,在纽约举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制定出了到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这个议程的十七项项目表里面的第四项就是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又包含十项具体目标.11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十八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仁川宣言》所提出的关于到203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的行动框架.当然更重要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教育发展的部分.
  •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教育在这一社会转型阶段做出了积极应答.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随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重点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试验.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区,进一步明确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培养青少年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科学知识、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重大政策亮点被正式写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不仅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的可教、可学、可测等特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方向.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是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高度来深入思考育人工作,发挥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通过接受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如何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推动核心素养的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课题组发挥中小学全学段教学研究的优势,开展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摘要:价值观是支持人们对现实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基础.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对逐渐枯竭的自然资源,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认同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以期帮助人们在做出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地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我国政府政策到民间组织的关注点来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正在逐步引领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 摘要:教育评估一直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为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教育评估较多,而学校自我评估的积极性和需求不高,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忙于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并不强调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性评价,多以"总结"来评估工作的绩效,或者是必须接受外部评估时,才忙于组织安排和资料收集整理.可以说,学校的重视程度是根据外部评估是否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而确定的,这多少会影响教育评估的质量和效果.实际上,加强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评估意识,以及相关方法之引导,将教育评估看成是学校每项工作的一个环节,形成工作习惯,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评估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亦如此.本文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评估"概念,初步探讨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绩效评估的思路与方法.
  • 摘要: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专家组于2010年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了实现路径图,其中提出教育为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核心为提倡"尊重"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教育(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领域),可持续学习能力教育(培养基础学习能力过程中注重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等几个方面.还提出了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具体途径.本文试图从理论发展、现实意义、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探讨.
  •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其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理念不仅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指南.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新的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摘要:作者代表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对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期待本次论坛取得丰硕的成果,有力促进京津冀三地教育的协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贵在创新.不同区域、不同积淀、不同渊源、不同资源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是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我认为:京津冀教育科研的协同发展,就是集三方之思、之力,担纲科研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使命,通过视野、角度、策略、方法等研究手段的创新,积极探索体制机制资源成果的协同途径,从而实现京津冀教育的高端高效发展.
  • 摘要:专家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就"面向2020的教育创新"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在很多方面形成共识.下午,我们的分论坛以"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这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做出的部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希望大家为全面深化京津冀教育领域协同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 摘要: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出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启动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认定工作.教育部于2015年4月发布了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累计达到757个.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进展缓慢,截至2014年年底,共完成260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占现有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5.66%.144个县(市、区)中只有8个通过了国家均衡县的评估认定.面对严峻形势,黑龙江省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明确责任,科学设定时间表,分类推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加强政策导向,全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摘要:2014年12月26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承办了一个"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当时,我做过一个类似的发言,有关内容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一年之后,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特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长文章.它实际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教育如何协同发展;第二层面,京津冀三地的教育如何积极主动地服务经济带和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教育协同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从两方面比较而言的:一方面是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较而言;另一方面是将教育协同发展与经济协同发展相比较而言.
  •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来看待教育的功能.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承文化、统一思想、稳定社会等;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的功能在于增强自我意识、充实精神世界、获得长大后适应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概括地说,教育的功能是维护社会当前的稳定局面、为个体适应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在20世纪以前的不同历史时期,虽然教育功能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这一基本结构保持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在20世纪以前,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并没有遇到全球性的重大危机.
  • 摘要:当今社会,什么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答案无可争议:那就是教育!教育促进人类发展的方式,引发了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思考.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将2005-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强调教育对实现可持续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决定性作用.2014年11月,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会议形成《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实施路线图》(简称《全球行动计划(GAP)》)重要文件.
  • 摘要:各位老师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讨论故宫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这个话题.大家知道故宫是在一个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明清皇宫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有明清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过.1925年10月10日,故宫成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三千多名社会名流的见证下,故宫挂起了新的牌匾:"故宫博物院",那一天的时间究竟进了多少观众、市民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据故宫老员工回忆,当天下午闭馆的时候,他们从地上捡了一大筐被踩掉的鞋,这说明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是格外引人注目的.近年来故宫的观众人数在不断地增加,2002年故宫的观众第一次突破700万,当时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是法国卢浮宫.
  •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拓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打破了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对于教育来讲,发展的空间也开阔了,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也增强了.考虑这种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战略,除了教育自身发展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在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哪些外部功能.通过教育布局调整有效疏解中心区人口.水源、能源、生态环境补偿的一个途径.服务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外迁.服务京津冀区域内城镇化和农民转化.以上四项是新增的.第五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由于各类教育服务功能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在讨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时,还不能"乱炖",需要分清责任.
  • 摘要:为适应我国改革进程中缩小各方面差距的迫切要求,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在2006年3月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将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基础教育领域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日益提到政府的议程上来.2010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指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包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等等.
  •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成为世界教育主流201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本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发布了前1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总结报告《塑造我们期望的未来》,对前1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10项成果做了完整概括:教育体系更加主动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教育议程正趋于融合;政治领导力发挥重要作用;多利益攸关方伙伴关系特别有效;地方与社区的努力在增强;运用全机构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互动的以学习者为动力的教学法;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纳入正规教育当中;非正规和非正式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布了面向今后5~1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简称GAP).
  •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哲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在国际上走过了十年.2014年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总结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成果,发布了新的指导文件《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路线图》.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会,启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征程,明确了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五个优先行动领域,指出:仅有政治协定、财政激励或技术解决方案并不足以克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而教育是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所有人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因此,要"为教育和学习重新定位,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凸显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教育再定位的变革性作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教育价值的核心部分,为我们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注入了新内涵.
  •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与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international dimension)越来越突出.随之出现了一些描述高等教育国际维度的术语,其中,"国际化"的采用率越来越高.对国际杂志《高等教育》的一项分析表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关键的研究主题之一(Barbara M.Kehm&Ulrich Teiehler,2007).1996年,Ulrich Teichler发表了一篇关于该领域研究状况的综述性文章,受到广泛认可;1997年,出现了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中,Philip G.Altbach,Jane Knight,Peter Scott,Ulrich Teichler,Marijk van derWende和Hans de Wit等人的著作被频繁引用.这一方面说明了比较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领域已经拥有了自己稳定的研究人力.
  • 摘要: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北京市教科院多年来的辛勤工作、特别是每年召开高水平研讨会非常赞赏.2015年的论坛选题新颖,紧贴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我们中心始终秉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宗旨完全相通.所以,我们非常高兴作为论坛重点支持单位,迎来盛会召开,也对论坛汇聚专家学者意见表示衷心期待,希望学到更多有益经验.下面,我结合参加国家宏观政策研究的体会,给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 摘要:本次论坛选择的时间节点十分重要.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10月27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蓝图.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摘要:能对数据进行正确的整理与分析,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统计学之所以逐渐扩展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也正是因为统计的预测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或者做出决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