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技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518篇,会议文献有44篇,学位文献有1805篇等,一般技法的主要作者有薛永年、邵大箴、黄复盛,一般技法的主要机构有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以《福音故事图集》(evangelicae historiae imagines)为范本,在福建晋江景教堂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
2.[期刊]
摘要: 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是本底物种编目资料更新的重要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在50...
3.[期刊]
摘要: “光熟纸”一词并非古之既有,而是吴湖帆先生对明清之前主流书画用纸的概括性命名。它启发书画品鉴与保藏研究的后来者,应当关注笔墨语言与书画材料之间的关系。现藏于辽...
4.[期刊]
摘要: 宣纸是中国造纸业的骄傲,但目前针对宣纸性能的研究中大多默认样品本身质量为稳定的,针对宣纸本身质量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宣纸质量稳定性,以一刀(一百张)净皮四...
5.[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基于河南省非遗保护典型案例
摘要: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尊重其文化内涵,弘扬...
6.[期刊]
摘要: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观念,既是创作主体进入审美创造的心理态度,也是创作客体与自然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观照。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在“虚静”观的...
7.[期刊]
摘要: 本文以水墨风图形设计表现手法为研究重点,以儿童绘本为载体,探讨水墨风图形设计的语言特性。以熊亮的儿童绘本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挖掘其表现手法在儿童绘本图形设计中的...
8.[期刊]
摘要: 宗炳,南朝刘宋人,画家、书法家、佛学思想家、山水画论鼻祖,对中国绘画艺术和中国美学的发展、对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宗家是当时荆州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其...
9.[期刊]
论绘制工具与绘画风格表达的关联——以藏唐卡与汉传统工笔重彩画为例
摘要: 藏唐卡与汉传统工笔重彩是绘画艺术系统中两个代表性的绘画艺术。唐卡精致严谨、庄严肃穆;传统工笔重彩画生动自由、庄重典雅。二者绘画风格的差异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10.[期刊]
摘要: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线条、色彩作为表现手法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但元之后文人画兴起的诸多原因工笔画不再盛兴。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笔画家潘絮滋曾提出“复兴工笔画...
11.[期刊]
摘要: 《荔枝图》是北宋蔡襄作《荔枝谱》中的“图”部分,其作者一直众说纷纭。经考证,此图实为崔慤图写。《荔枝图》曾随《荔枝谱》进入北宋宫廷,后经蔡襄或其后人之手流入民...
12.[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艺术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种艺术形式。线描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主要的造型表现元素之一,也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设计行业,尤其在服...
13.[期刊]
摘要: 明代山水画中人物视觉形象的描绘体现了对“物”的关注:即读书与赏物,这与南宋山水画中人物“看景”的形象不同,预示了中国古代士人“观看”文化的内在转变。在以往的视...
14.[期刊]
摘要: 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美与真的关系,两者融合互进是当今重要的时代话题。综合材料绘画以其开放、兼容的显著特点在我国成为绘画创新的前沿领域,是当前重要的绘画新形态。综...
15.[期刊]
摘要: 园林历史进程的推进伴随着山水审美的嬗变,宋代的山水审美在中国山水审美的发展进程上有着不凡的历史地位。宋诗中大量出现的山水意象有着不同形态的组合,通过对宋诗中山...
16.[期刊]
摘要: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的号召,本文在已有研究之上,通过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从地方性重构的两个机制关联中,深入讨论了户县农民画的地方性重构与族群认同现状之间互...
17.[期刊]
摘要: 写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古代中国山水画家和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对写生的理解和方式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社会视觉性角度,考察社会变迁下山水视觉性转...
18.[期刊]
从“故事叙述”到“艺术符号”:明清“虎溪三笑”题材绘画的嬗变
摘要: “虎溪三笑”主题绘画是古代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它来源于“虎溪三笑”的传说。这一主题绘画的形成体现了古代三教合一、追慕高贤的思想。“虎溪三笑”主题绘画应该在五...
19.[期刊]
摘要: 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组织策划、出版发行的《藏族美术集成》(藏汉对照100卷、藏英对照100卷)项目于2009年立项,是国家出版基金首批资助项目,是藏族艺术史上的首...
20.[期刊]
摘要: 从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创作实际以及工笔人物画当代发展的现状入手,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同时对高校工笔人物画师生如何接纳西方现代主...
1.[会议]
摘要: 在宋代的这些茶画作品中,反映了宋代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均积极参与茶事活动,真实地再现了宋代"全民斗茶"的盛况.
2.[会议]
摘要: 少女形象是一种视觉形象,也是一个艺术符号.自古,它就是艺术家们乐此不疲的绘画焦点,往往被赋予青春、活力、美丽等面貌.但同时它也是社会的温度计,反映出社会基本的...
3.[会议]
摘要: 早期西方植物绘画的创造和展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凝聚着植物学家、绘图员、雕版工、出版商、填色工等多人的劳动,工序复杂,过程繁琐.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植物...
4.[会议]
摘要: 中国的色彩文化自先秦以来不断完善,儒、道、释、俗的色彩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直觉的、心性的、主观的、经验的.唐卡更是体现了这一色彩观,并且完美地与佛教...
5.[会议]
摘要: 两种曾经流行于宋代的纸张——砑花笺与罗纹笺,因为种种原故而不为世人所知,甚至消失于书法史上将近千年.本文除了整理出这批肉眼难以瞧见的宋代砑花笺与罗纹笺,也重新...
6.[会议]
摘要: 文章论述了当代中俄肖像画绘画与肖像设计之间的问题研究.如何使传统肖像画融入数字发展时代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肖像画的发展历史悠久,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中俄...
7.[会议]
摘要: 书画装裱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装裱后的书画不但便于保管和收藏,更便于展出和欣赏,同时还能使其延长自身的寿命.然而由于书画本身及装裱所用的材料均为质地柔软纤薄的...
8.[会议]
摘要: 丹青,即朱砂(丹砂)与石青,是两种重要的矿物材料.在我国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贵州、甘肃、广西等地均有出产,其形态、品相、色质因产地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9.[会议]
摘要: 美术馆策划展览通常以画家为中心,在美术史的语境中赋予作品新的诠释,或者是在设定某一新派主题后搜集作品.美术馆的展览会应进一步从作品完成时的颜料和画具角度进行考...
10.[会议]
摘要: 本文简略分析绘画颜料的色变原因,并根据天然矿物颜料的属性及特点,建构保存修复科学中色彩的表现体系,力图达到呈现绘画作品“现状”的目的.
11.[会议]
摘要: 对近代日本画而言不可或缺,并且对现代中国画产生影响的“岩绘具(矿物颜料)”多数是在20世纪初由日本研发出来的新材料.1945年以后,人们对于材质感特别受关注的...
12.[会议]
摘要: 宋元明以来,史书和绘画论著中,出现了回青、回回青、西夷回回青、佛青、佛头青、藏青等绘画颜料名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这些物质都是石青(蓝铜矿),只是产地...
13.[会议]
摘要: 贞德作为中古末期的真实人物在法国国家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历史的进程起到持续、积极的影响。贞德图像在法国随处可见,成了民族自由与独立的象征,这其中有着观念...
14.[会议]
摘要: 十九世纪风景美学的革新蕴含着新的历史意识的增长,罗斯金从风景画的"看"进入史学思想关于人性和历史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对历史表现的新关注.在罗斯金"如画的"思想中...
15.[会议]
摘要: 花鸟画是环境教育的一种方式,且为环境保护尽力是社会责任。花鸟画历来都具有传思达意的作用,被作为“文明天下,粉饰大化”的途径,用以美化环境,引导审美,满足人们对...
16.[会议]
摘要: 山水画是中国画史上的主流画科,法度完备,宗派林立,画家、作品多如繁星,备受世人关注.因此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和研究,前人费了不少心思.随着我国老年教育的迅速发展,...
17.[会议]
从《吴昌硕八十大寿像》看清末民初上海艺坛的文化风潮与民族主义
摘要: 本文以《吴昌硕八十大寿像》为例,探讨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江南一带文人画在与西方文化交会,及受到商业资本主义之影响下,如何应变与转化.清末民初的传统知识分...
18.[会议]
摘要: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荆溪图》由陈汝言为北宋初期以来世居荆溪的王允同所作.画面描绘了荆溪地区的典型山水:一座熟悉的小桥,是荆溪八景之一,一大片房屋位于中间的...
19.[会议]
摘要: 通过对康业墓石棺屏风画的风格与特征分析,本文认为康业墓石雕继承了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顾恺之的密体风格.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石刻画像与线描绘...
20.[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伯夷叔齐采薇图》所选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关联与互动问题.要点如下:第一,《伯夷叔齐采薇图》在众多文本中选用的哪一个文本?第二,根据文本,夷齐故事分为...
1.[学位]
摘要: 东西方美术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二者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当代的人物画家突破了本身陈旧的的构图理念,尝试着将西方现代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焦点透视等多种绘画理...
2.[学位]
摘要: 对空间的表现在绘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关系到绘画赖以存在的本质属性问题。中西方绘画在空间处理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西方追求立体造型,讲究体积和直观的空间感...
3.[学位]
摘要: 康定斯基曾说绘画中所有的形式都是因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而且只能因为内在需要而存在。所以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莫兰迪静物作品的构图所呈现的静秘之美,探索出莫兰迪作品的构...
4.[学位]
摘要: 本文以“野兽派”绘画作为借鉴对象,从它的色彩、构图及笔触等装饰性语言出发,探讨野兽派绘画的艺术表现在现代绘画史中的形式突破。本文将从野兽派诞生的历史大环境出发...
5.[学位]
摘要: 爱德华·马奈身处19世纪古典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折时期,开辟了艺术的全新语言又未曾完全舍弃古典艺术的辉煌传统,他的绘画作品既保留了古典绘画的造型特色,又呈现向现...
6.[学位]
摘要: 一生寄情笔墨丹青的职业画家蓝瑛,“武林画派”的开创者,其绘画风格在明清之际独树一帜,他深受董其昌文人绘画理论的影响,追求文入画的笔墨意趣,悉心尤力学习黄公望,...
7.[学位]
摘要: 本文以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赵伯驹《江山秋色图》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赵伯驹绘画特点分析和对此图画面技法的分析,总结此图在用色规律上的特点风格,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
8.[学位]
摘要: 苏轼是有着极高文化素养的文人画家,且更是一名天才型的文学家,不光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还在艺术评论方面有大量新颖的理论与观点。文中所指“意气”即为艺术作品...
9.[学位]
摘要: 从商周青铜器上蝉纹的出现,到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再到元代钱舜举的《草虫卷》,至清代华喦的《花鸟草虫册》,到现代齐白石的大量草虫题材画作,草虫一直活跃在花...
10.[学位]
陆抑非花鸟画“绘写交融”风格分析——以《闹红一舸》系列作品为例
摘要: 陆抑非,我国著名当代花鸟画大家,其艺术经历了早、中、晚期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其各期的艺术作品中。他曾创作过三幅《闹红一舸》花鸟画系列,因此,本...
11.[学位]
摘要:
朝鲜时代后期(1750-1800)是多样画风共存的时期。这个时期画坛的主流画风是实景山水画及南宗画风。
中国南宗画最早传入朝鲜的时间是17世纪初,但...
12.[学位]
摘要:
本论以明代浙派后期与朝鲜中期的“渔父”题材绘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表明其发生变迁的过程以及分析其产生倾向差异的原因。
历史上相近时期的明代浙派后期(大...
13.[学位]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朝鲜时代后期(约1700-1850)的风俗画家申润福《蕙园传神帖》所具有的艺术性和美术史上的绘画意义。
在韩国绘画史中,申润福是朝...
14.[学位]
摘要: 南宗画是明末中国画家对于文人画的认识,而且它是日本人学习文人画的一个关键概念。在明清南宗画的影响下,日本美术界也出现了南宗画活动。他们一心一意地模仿了中国南宗...
15.[学位]
摘要: 明清鼎革之际,是绘画艺术从明代偏写实性到清代偏主观性之间的一个转换时期。陈嘉言作为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家,承袭文徵明、沈周、陈淳一脉写意画风,尤以钩花点叶为继,其...
16.[学位]
摘要: 本论文尝试从传统“画史”之外艺术家个人的独特理想和视角出发,浅析从传统到借用,从现场到虚拟各个方面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作为系统的山水画,画史和画论塑造了中国古代...
17.[学位]
摘要: 现如今艺术以一种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着,似乎任何一种东西都可以变成艺术品。以杜尚的《泉》和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为代表。1960年以来产生了众多的艺术创作方法,在...
18.[学位]
波提切利《朱迪斯回归贝图利亚》和《发现荷罗孚尼尸体》作品研究
摘要: 自中世纪以来,《圣经》中的有关朱迪斯的书激发了人们各种解读,这导致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产生了一系列的朱迪斯画像。在这段时间里,创作朱迪斯画像的艺术家就包括桑...
19.[学位]
摘要: 极简表现,在绘画领域中它可以定义为表现形式上的极简,表达内容上的极简,以及画面意境上的极简。在《随行·随形·随性》系列风景作品中,笔者通过“极简”的表现形式,...
20.[学位]
摘要: 乔尔乔·莫兰迪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艺术家一生探求素描,水彩和版画创作,描绘对象取材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其中静物画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每一幅画在画面的构成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