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折射

双折射

双折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37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晶体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2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7571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红外与激光工程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等;双折射的相关文献由2739位作者贡献,包括潘世烈、张书练、刘立人等。

双折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2 占比:6.88%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7571 占比:92.69%

总计:8168篇

双折射—发文趋势图

双折射

-研究学者

  • 潘世烈
  • 张书练
  • 刘立人
  • 李岩
  • 威廉·沃德·梅里尔
  • 刘德安
  • 周煜
  • 张方方
  • 贾维国
  • 刘铁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建鑫; 赵刚; 周月婷; 周晓彬; 马维光
    • 摘要: 在吸收光谱技术中,使用光学腔增长激光与气体介质的作用路径,可提升探测灵敏度.然而,高反射率腔镜会存在双折射效应,导致光学腔产生两个本征偏振态,入射光在两个偏振方向相移的不同会导致腔模的分裂,会引起腔增强光谱信号以及腔衰荡光谱信号的扭曲.本文观测到了双折射效应下腔增强信号的频率分裂现象,并给出了函数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其可以准确得到透射腔模中不同偏振光的比例.根据上述比例,可给出考虑不同耦合效率、双折射效应下的腔衰荡信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e指数模型,本文模型可更精确描述腔衰荡信号,得到拟合残差的标准偏差最大抑制了9倍.该分析有利于改善腔衰荡信号信噪比和不确定性,提升其浓度反演准确度.
    • 陈礼昕; 彭光强; 何竞松; 王越杨; 陈辉; 王瑾
    • 摘要: 为给反射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光CT)出现测量偏差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反射式光CT系统的主要光学器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光CT各主要光学器件非理想性对电流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琼斯矩阵描述了该系统各主要器件和数学模型,并给出系统输出光的表达式和解调检测后系统的注入电流测量值;然后,基于系统数学模型,分别分析了传感光纤的线性双折射、圆双折射的偏差和保偏光纤的线性双折射对光CT的注入电流测量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光纤的线性双折射偏差对光CT注入电流测量准确度的影响最为突出;传感光纤的圆双折射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抑制传感光纤线性双折射对光CT注入电流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 尚秋峰; 管帅; 李玉洁
    • 摘要: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广泛,为了利用单模光纤中的双折射变化规律进行振动信号监测,综合考虑了单模光纤中波导形状双折射、应力双折射以及振动引起的动态应变双折射等因素,建立了基于琼斯矩阵和斯托克斯矢量分析方法的单模光纤振动监测模型,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模型对10 Hz正弦与方波振动信号的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识别光纤所受振动信号的类型和频率。
    • 慈英娟; 任芳; 张金玉; 牛晶晶; 雷晓; 张燕飞; 王晓晖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弱耦合领结型椭圆芯应力保偏少模光纤(PM-FMF),通过使用高折射率纤芯,所提出的光纤可在1505~1585 nm波段下,支持32个独立的本征模式。椭圆纤芯和领结型应力区的引入,有效地分离了相邻的本征模式。采用有限元法对领结型椭圆芯应力PM-FMF的纤芯及领结型应力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评估了光纤参数对模式数量、模式间的最小有效折射率差、模态双折射、应力双折射以及弯曲损耗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该光纤的带宽性能,包括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有效折射率差、差分模式时延(DMD)。经数据分析,在1505~1585 nm波段下,该光纤支持的32个本征模式是完全分离的,相邻模式之间的最小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295×10^(−4)。所提出的弱耦合保偏少模光纤能够提高传输容量,在本征模式复用传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张正雄; 陈吴; 佟亮; 代问问; 刘韶清; 郑子其; 叶珊珊; 王洋洋; 蒋文辉; 高伟清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具有偏振滤波特性和保偏特性的空芯负曲率光纤(HC-NCF),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内包层管破坏常规HC-NCF的对称性,使两个正交方向的基模和内包层玻璃管模式进行耦合,从而增加两个偏振方向的折射率和损耗差异。进而对光纤双折射特性和损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内包层管的壁厚、内包层管的内直径和纤芯直径。结果表明,当光纤纤芯直径和外包层管环内直径为30μm,外包层和内包层管环壁厚分别为1.116μm和1.56μm,内包层管的内直径为9μm时,在1.55μm波长处双折射达到1.33×10^(−4),基模x偏振和y偏振方向的偏振消光比达到4723(36.7 dB),并且偏振消光比大于100的带宽为7 nm。此外,1.55μm波长处的最低损耗约为0.03 dB/m。这种保偏HC-NCF可应用于对偏振敏感的光纤器件。
    • 樊林; 刘学清
    • 摘要: 为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备受关注。通过在聚氧化乙烯(PEO)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并进行循环加热处理,利用穆勒矩阵椭偏仪(MME)监测PEO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薄膜厚度以及双折射的变化,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偏光显微镜(POM)对其结晶行为和表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EO在加热和冷却时薄膜厚度和双折射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用DSC和XRD验证发现其改变的温度对应PEO的熔融和结晶温度;添加LiTFSI的PEO薄膜熔点由64.55°C降低到59.47°C,结晶度由55.6%降低到23.1%,但是经过热循环后结晶度会增大。
    • 齐淑霞; 刘圣; 李鹏; 魏冰妍; 张蒙蒙; 豆嘉真; 张继巍; 赵建林
    • 摘要: 偏振是光的固有属性之一,用于描述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也是光场的一个重要信息参量。光场的偏振测量,尤其是具有复杂空间结构光场的偏振分布测量,是研究光场偏振特性及其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偏振测量的相关原理出发,总结评述近年来有关光场偏振分布测量和材料光学各向异性测量方法的发展动态,以及不同条件下光场的斯托克斯参量、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琼斯矩阵和双折射参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 卫较霞; 王豆豆; 张悦; 田江锟; 岳帅
    • 摘要: 为了实现太赫兹波的保偏波导传输,设计了一种含有纤芯缺陷孔和椭圆形包层空气孔的高双折射微结构光纤。通过在包层空气孔中选择性地填充太赫兹近零介电常量(epsilon-nearzero,ENZ)材料,引入了几何结构和材料分布的双重不对称性,破坏了2个偏振基模的简并以获得高双折射特性。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光纤的双折射、损耗和色散等传输特性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在0.5 THz~2 THz的宽频段范围内获得了大于0.01的高双折射。x和y偏振基模的损耗在0.8 THz附近具有最小值,分别为0.903 dB·cm^(-1)和0.851 dB·cm^(-1)。纤芯缺陷孔可以有效调节色散特性,y偏振基模在1 THz~1.8 THz范围内具有(0±0.054)ps·THz^(-1)·cm^(-1)近零平坦色散特性。光纤的传输特性对ENZ材料的折射率变化不敏感。研究结论为研制太赫兹保偏光纤提供了理论参考。
    • 余晨; 杨华; 陈书圆
    • 摘要: 光学微分运算是边缘图像的光学检测核心原理,与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且无需考虑算法和功耗等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晶体的光学微分运算装置,用定制的晶体片实现光的空间分化,从而实现多角谱分量下的全方位边缘成像.本文中的方案需要将光束的左右旋圆偏振分量横向分离,再对中间部分的线偏振光进行滤波处理.该方案主要是基于各向异性晶体的双折射效应,整个装置整合为一条笔直的光路,与自旋霍尔效应和超表面相比,具备原理简单、成本较低且成像稳定的优点,不过对晶体的厚度有较高的要求.实验结果也较为理想地验证了此方案,未来可望在量子观测、生物细胞和医学等领域实现一定潜在应用.
    • 韩月; 孙德贵
    • 摘要: 钛酸钡(BaTiO3)作为具有超高电光效应的铁电晶体,近年来已经成为光电子器件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BaTiO3晶体薄膜波导中光偏振态的变化与晶体双折射和波导结构的关系,从理论上对BaTiO3晶体薄膜波导结构的双折射与光偏振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波导结构得到的输出光偏振态。进一步,结合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光偏振态变化与晶体双折射和波导结构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