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偏振

偏振

偏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7596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9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6580篇;相关期刊393种,包括红外、红外与激光工程、激光技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九全国X射线光谱学术报告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2008年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等;偏振的相关文献由2203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雷、李九生、杨健等。

偏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9 占比:5.6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6580 占比:94.23%

总计:17596篇

偏振—发文趋势图

偏振

-研究学者

  • 郭雷
  • 李九生
  • 杨健
  • 后藤周作
  • 外山雄祐
  • 付强
  • 杨军
  • 刘铁根
  • 宫武稔
  • 岸敦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飞宇; 赵小侠; 张云哲; 于阳; 沈睿静; 张莎
    • 摘要: 介绍了课题组设计的一种物理光学综合实验仪,文中先对物理光学综合实验仪的设计光路进行了介绍,接着对设计制作好的物理光学综合实验仪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表明物理光学综合实验仪满足了预期设计功能.
    • 尚春雷; 王石; 卢城臻; 梁春豪; 高垣梅; 蔡阳健; 温增润
    • 摘要: 报道了LiNbO_(3):Fe晶体内光致散射过程中偏振态的变化。将圆偏振光聚焦成极细的光片,并将其照射在c轴沿竖直方向放置的晶体上,研究了不同入射角时的光散射现象。在散射光从产生到达到稳态的数十分钟内,散射光主要在平行于c轴的方向上产生,同时在平行于光片的方向上存在分量,散射光产生速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进一步观察表明,圆偏振光通过晶体后变成普通椭圆偏振光,不同入射角下出射光椭圆度也不同。结合晶体内部形成的噪声光栅,建立了圆偏振光的散射模型,并计算分析了偏振态变化的原因和机理。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利用光折变晶体的光致散射特性产生椭圆偏振光的方法,在基于光折变材料的光存储、光子晶格等方面有应用价值。
    • 程璐璐; 施文杰; 夏果; 王江涛; 陈巧芹; 金施群
    • 摘要: 为评估从偏振氧A带光谱中提取的气溶胶垂直剖面的信息量及提高光谱分辨率对偏振测量的气溶胶垂直剖面信息的影响,采用线性化矢量辐射传输模型(UNL-VRTM),对氧A波段线偏振度(DoLP)星载测量中气溶胶垂直剖面的信息量及不同观测条件和光谱分辨率下DoLP的气溶胶峰高信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oLP所包含的气溶胶峰高的信息比辐射度更多,辐射度的信号自由度(DFS)最高为0.49,而DoLP的DFS为0.76;且随着光谱分辨率的提高,气溶胶峰高信息量增加,对表面反射率、观测几何以及先验误差的依赖大大降低。
    • 陈瑞; 袁小瑾; 庞晓宁; 崔新图; 赵福利
    • 摘要: 偏振是光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光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光学课程对于光的偏振介绍比较简单,内容也局限于老旧内容。随着光学的发展,矢量偏振光束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已经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在光学课程中引入偏振发展的前沿知识,有助于学生探索新的光学发展领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推动教研融合作出积极贡献。本文以矢量偏振光束通过高数值孔径物镜的衍射为例,基于矢量衍射理论和MATLAB模拟仿真展示偏振态对光场传播过程和聚焦光场的影响。首先根据矢量衍射理论推导了聚焦场分布积分表示;然后借助MATLAB仿真给出了矢量偏振光束入射情况下聚焦光场分布;最后通过与常见的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对比,对矢量偏振光束聚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郭家祥; 谢润章; 王鹏; 张涛; 张坤; 王海露; 贺婷; 李庆; 王芳; 陈效双; 陆卫; 胡伟达
    • 摘要: 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获取目标反射和自发的红外辐射,具有抗干扰性强、全天候观测、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国防、通信、遥感、航天等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低像素探测器的应用到90年代末第三代SWaP^(3)概念的提出,红外光电探测器正经历着变革性发展。专注于阵列规模、灵敏度、分辨率等性能指标提高的传统光电探测器利用光强度信息进行成像,无法满足未来目标多样化、环境复杂化、任务多元化等发展需求。多维度光信息的获取为提升红外探测器性能提供了新途径,除强度信息外,通过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获取光的波长、动量、偏振和相位等本征信息,也可利用光的传输时间获取光程信息。本文面向多维度红外探测发展需求,聚焦波长、偏振、光程和相位四个方面的特征,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多维度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对多维度红外探测器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展望。
    • 洪昕; 王晓强; 李冬雪; 商云晶
    • 摘要: 各向异性贵金属纳米结构所特有的表面增强电场和近红外性能在纳米光电和生医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但是其最佳光学性能的激发受限于结构姿态与光电场偏振方向的匹配.本文基于芯帽颗粒特有的两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提出引入补偿结构,利用二聚体结构间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作用补偿电场偏转时缺失的近红外性能,实现解除对激发光偏振方向的依赖关系.基于有限元法数值求解了光与三维复杂异构二聚体作用后的电磁场分布,分析了芯帽-芯壳异构二聚体间的作用模式,从理论上明确了补偿结构去除偏振依赖的机理.补偿后,芯帽异构二聚体可在任意姿态下产生稳定的近红外高吸收性能,在传感、成像、药物释放与光热疗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 刘世晶; 涂雪滢; 钱程; 周捷; 陈军
    • 摘要: 针对鱼类连续摄食行为较难识别与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帧间光流特征和改进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的草鱼摄食状态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偏振相机搭建户外池塘采样系统,采集不同偏振角度水面图像,并基于图像饱和度和亮度模型自动选择低反光角度图像,构建图像样本库;其次通过光流法提取帧间运动特征,并基于投饲机开关状态构建时间序列帧间特征样本集,然后利用样本集训练改进RNN分类网络。以上海市崇明区瑞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方法综合准确率为91%,召回率为92.2%,均优于传统的鱼类摄食行为识别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鱼类精准投喂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鲁斌
    • 摘要: 介绍了在光盘上完成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实验的方法.测量了光盘基板折射率、光道间距等数据,比较了空白和非空白光盘对于偏振实验的影响.
    • 宋子豪; 韩阳; 韦晨阳; 陈新; 顾谦益; 刘自平; 刘莎莎
    • 摘要: 遥感技术依据传感器所接收到的探测目标所反射或主动向外发射的电磁波特征进行地表物体的识别和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对地观测手段,其中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是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偏振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在商业和科技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偏振光遥感已成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对地观测手段。传统的光学遥感依赖光强信息对地物进行探测和识别,所得的地物识别和信息提取结果往往不够全面,而利用偏振光信息可以弥补传统光学遥感方法的不足之处,人们可以从地物的偏振信息中得到其更重要的性质和特征。土壤是一种复杂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土壤遥感能够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洁净干燥土壤本身的光谱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吸收谷和反射峰,而在自然条件下土壤的光谱特性与含水量、表面粗糙程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石油对土壤偏振光谱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石油的偏振光谱响应十分明显,因此可以利用该现象并运用遥感技术大范围多时相地探测地表被石油污染的情况。许多研究发现石油的浓度和种类等因素能够影响土壤的偏振光谱特征,进一步地,可以猜想石油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可能会有不同的探测影响效果。故在吉林油田的镇赉石油厂实地采集受到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通过多角度偏振光谱测量并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比两种土壤样本的偏振光谱特征,分析石油对两种土壤类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因含水量和土壤结构的差异,以及土壤颗粒间石油成分的存在使得两种土壤样本的偏振光谱特征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导致了二者偏振反射率的实验测量值与运用理论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存在明显的偏移。
    • 徐康怡; 王军; 袁梦; 吴抒阳; 韩志刚
    • 摘要: 对溶液旋光度测量装置进行改进,利用宽光谱光源和光谱仪替代单色光和灵敏电流计,实现了可见光范围内的旋光度测量;利用四步移相法替代寻找消光位置的方法,消除了探测器背景噪声对测量的影响.对钠黄光波长下果糖溶液的旋光度进行测量,精度从0.1°提升至0.0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