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压电作动器

压电作动器

压电作动器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02313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振动工程学报、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年小功率电机学术交流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10年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等;压电作动器的相关文献由49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明龙、金家楣、王亮等。

压电作动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23138 占比:100.00%

总计:3023264篇

压电作动器—发文趋势图

压电作动器

-研究学者

  • 徐明龙
  • 金家楣
  • 王亮
  • 邵妍
  • 敬子建
  • 邵恕宝
  • 杨靖宇
  • 陈国平
  • 宋思扬
  • 陈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荣秀; 王波
    • 摘要: 针对目前压电微位移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模型非线性、系统复杂或不稳定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迟滞对称性及单向单回路循环的微位移线性控制系统。首先利用压电迟滞效应中回路正调曲线与逆调曲线之间的轴对称性质,使二个性能一致的压电位移作动器位于回路的对称点,其迟滞非线性效应得以相互抵消,从而使其总的位移输出与输入驱动电压呈线性关系;其次,在控制策略的选择上,为避免因次级回路的出现而导致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并保证压电系统的输出精度,位移调节过程中仅采用一个确定的主回路,且二个位移作动器均按此主回路的单向逆时针方向调节;依据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与补偿;结果表明模型位移输出精度达到nm级,最大误差15 nm,平均误差约0 nm;同时该模型还具备结构简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输入与输出为线性关系等优点。
    • 刘昊; 王巍; 金伟; 牛文超; 杨智春
    • 摘要: 针对垂尾模型低阶模态抖振响应的主动控制问题,设计鲁棒控制器对次级通道进行反馈式阻尼补偿,建立了多模态的RFxLMS控制器,采用宏纤维复合材料压电作动器,开展了垂尾抖振响应压电主动控制的地面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RFxLMS控制器具有收敛速度快、控制效果好的优点,并且相比于单独的FxLMS控制器或鲁棒控制器,对垂尾抖振响应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进一步开展了垂尾抖振响应主动控制的风洞试验.结果表明,RFxLMS控制器在多个试验工况下均有稳定的控制效果,并提升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垂尾抖振受控响应的RMS值比无控响应的RMS值降低了39.7%~48.1%.
    • 胡佳明; 朱晓锦; 方昱斌; 高志远; 苗中华
    • 摘要: 压电堆具有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的作动装置.然而,压电堆输出位移与驱动电压之间存在的迟滞效应会严重影响控制精度.为了补偿迟滞效应带来的影响,提升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类Luenberger迟滞观测器,观测器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外部扰动带来的影响.根据反步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一个基于迟滞补偿系统的跟踪控制器,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观测器的迟滞补偿误差,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通过仿真及试验验证,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良好地对压电堆实施跟踪控制,且控制效果优于传统控制器.
    • 郑科; 邱建敏; 王一平; 杨颖
    • 摘要: 提出了一种惯性式多自由度压电作动器,该作动器利用梁的面内二阶弯振和面外二阶弯振作为工作模态,以锯齿波作为激励电信号,依靠转子的惯性力,克服滑动摩擦力驱动转子绕Z轴和α,β,γ轴旋转.分析了惯性式多自由度压电作动器的驱动机理,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3a对压电振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压电振子的工作模态.实验样机的机械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作动器绕Z轴和绕α,β,γ轴旋转的最优工作频率分别为46.8 kHz和80.1 kHz.在电压有效值为60 V的条件下,作动器绕Z轴旋转的最高转速可达162 r/min,堵转扭矩可达1 mN·m;绕α,β,γ轴旋转的最高转速分别可达305 r/min,310 r/min和300 r/min,堵转扭矩可达2 mN·m.作动器绕α,β,γ轴旋转的角度范围可达±36°.惯性式多自由度压电作动器结构紧凑,极大地减小了现有多自由度压电作动器的体积,可应用于姿态调整、类人机器人眼球和精密指向系统等领域.
    • 曹利民; 王伟; 郭宗和
    • 摘要: 为了有效抑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提出一种新型的拱形压电作动器.利用卡式第二定理推导该作动器的输出力表达式,并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由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可知:该作动器的输出力和输出力矩与驱动电压成正比,在0~200 V区间内可以保持线性输出;跨度越大,输出弯矩越大,对悬臂梁的振动和变形的衰减效果也就越好,并且拱形装置的弹性模量比悬臂梁的弹性模量大时,作用效果越好.数值算例证明,使用该作动器可以有效抑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
    • 寇寅欣; 王贺贺; 刘后广; 刘耀松; 周雷; 黄新生
    • 摘要: 针对现有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存在的低频增益不足,与圆窗膜尺寸不匹配及初始压力不可控的问题,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一款带有弯张放大器的新型压电作动器。为了辅助设计该作动器,建立了作动器有限元模型及作动器-人耳耦合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作动器弯张放大器、支撑弹簧、耦合杆端面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实验对所设计的压电作动器的频响特性、总谐波失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压电作动器工作频带宽,低频性能优越;最大谐波失真仅为2.36%,满足助听装置清晰度要求。
    • 乔冠尧; 何勍; 郭栋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拓展压电式挠性驱动的研究和大包角挠性驱动机理,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挠性驱动的双足压电作动器压电作动器结构为带有两圆柱驱动足的方形截面梁,在驱动足外圆柱面加工螺旋槽,既保证了挠性丝与驱动足的充分接触,又使挠性丝缠绕多圈时不会相互影响。根据设计思路,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压电作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并确定其合适的工作模态。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分析可得到压电作动器的两同频正交二阶弯曲模态的固有频率为27.8 kHz。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探索了正压力及包角大小对驱动效果的影响,并在一种旋转直线超声电机振子上验证其可行性。
    • 马金玉; 余胜东; 康升征; 沈耀辉; 潘亮; 吴洪涛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由压电作动器驱动的微操作机构.基于柔顺机构原理设计了桥式位移放大机构,以改善压电作动器的输出位移.利用伪刚体法和Euler-Bernoulli柔性梁理论建立微操作机构的静力学模型,并通过Lagrange方法推导出其动力学方程,进而获得机构的自然频率.借助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柔性铰链几何尺寸优化,并与计算机有限元仿真分析进行交叉验证.最后,实验验证了所提出微操作机构能够获得位移放大倍数为9.8和行程为180 μm;在基于观测器PID控制下,机构位移均方根误差和最大位移误差分别为0.071、0.128μm.本文提出的微操作机构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强的运动效果.
    • 王均山; 陈超; 石明友; 曹静
    • 摘要: 针对机械转子式陀螺仪对支承和高转速的特定要求,设计出一种兰杰文振子和压电圆盘复合驱动的定子,从而在定子振动输出面获得足够振幅的行波运动,实现对球转子的超声近场非接触支承和高速驱动.对圆盘定子进行了结构动力学设计,使其工作频率与兰杰文振子频率基本一致.样机模态实验表明复合定子频率一致性较好.通过悬浮高度和转速测试发现,转子悬浮稳定,转速与驱动频率有关,在200 V激励电压下的共振频率附近可获得最大转速3880 r/min.
    • 钱承; 殷小亮
    • 摘要: 为辨识压电作动器在应用过程中的率相关迟滞特性,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对压电作动器进行建模,并引入粒子群算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模型以当前及历史输入电压、历史输出位移组成的向量作为模型的输入,而以当前的输出位移作为模型的输出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本文建立的压电率相关迟滞模型平均误差为0.0208μm,最大误差为0.4290μm比Bouc-Wen模型精度高,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