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腱肌腱
半腱肌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6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03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现代医院、实用骨科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军第四届关节镜暨运动医学国际研讨会暨全军第五届上颈椎外科国际研讨会、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等;半腱肌腱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敖英芳、陈游、丑克等。
半腱肌腱
-研究学者
- 敖英芳
- 陈游
- 丑克
- 凌鸣
- 王永健
- 黄国良
- 丁焕文
- 何志勇
- 侯树勋
- 冯伟楼
- 张春雷
- 张轶超
- 朱威宏
- 朱迎春
- 沈灏
- 涂强
- 王万春
- 田昕
- 章亚东
- 董向辉
- 蒋垚
- 赵金忠
- 郑小飞
- 陈先礼
- 陈华
- 黄华扬
- Hans H Paessler
- 万斌
- 于广山
- 付卫杰
- 任博
- 余家阔
- 俞芳
- 候江伟
- 傅青松
- 关钛元
- 冯建翔
- 冯颜杰
- 刘军
- 刘时璋
- 刘澍
- 刘铁
- 区永亮
- 华英汇
- 吕天润
- 吕征
- 吕玉江
- 吴庆端
- 吴志伟
- 周建华
-
-
李金平;
李良军;
何志勇;
熊杰鹏;
肖文峰;
丑克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钢板全内重建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3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取同侧半腱肌腱,关节镜下采用全内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肌腱两端行可调节带袢锁扣钢板悬吊固定.应用IKDC、Lysholm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及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感染.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1例,同侧小腿取腱部位周围皮肤麻木1例.术后患者膝关节不稳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后抽屉实验均为阴性,膝关节主被动活动范围均明显改善,主动活动度由10°~80°升至90°~110°,被动活动度由30°~90°升至100°~120°.末次随访,IKDC分级为A级15例,B级8例,Lysholm评分80~95,平均(88.91±3.976)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常规复查X线及CT示骨道位置良好,带袢钢板贴合紧密,无松动. 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钢板全内重建后交叉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取腱用量少、最大限度保留骨量、固定稳定及移植肌腱张力满意的优点.
-
-
-
区永亮;
黄华扬;
张涛;
李凭跃;
沈洪园;
王庆;
孔令闯;
涂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手术时间(38±5)min;术中出血量2~4 mL,平均出血量(2±1)mL.获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0±6.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胫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90.3±6.4)分,明显高于术前(54.3±5.6)分(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结论 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简单,创伤小,中期疗效确切.
-
-
傅青松;
张豪;
王立志;
杨洪彬
-
-
摘要:
目的 对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45.32±6.79)岁.随机分为自体掌长肌腱重建组(18例)和半腱肌腱重建组(18例),两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后分别应用相应的肌腱重建喙锁韧带.定期随访,应用Constant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自体掌长肌腱重建组与半腱肌腱重建组,平均随访(12.57±3.2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喙锁间间距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Constant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结合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均取得满意疗效且疗效未见明显差异,均为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但半腱肌腱较掌长肌腱更粗壮、强度更大,取腱风险更低.
-
-
禄占稳
-
-
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经半肌腱解剖重建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将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半肌腱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疗效优良率,术前、术后12各月Lysholm评分.结果 研究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优良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相比,半肌腱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疗效优良率较高,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较高,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陈根连
-
-
摘要:
目的 观察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该院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5例,行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观察手术前、术后6周与6个月时患者的髌骨脱位次数、髌骨外推试验、髌骨恐惧试验结果,比较各时间点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结果 患者术前髌骨脱位≥2次、髌骨外推试验阳性25例,随访时均未发生髌骨再次脱位、髌骨外推试验均为阴性;术前髌骨恐惧试验阳性23例,术后6周随访时转阴17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全部转为阴性.术后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有效固定髌骨,恢复髌骨的稳定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避免髌骨脱位再发.
-
-
张功林;
甄平;
陈克明;
赵来绪;
杨军林;
周建华;
薛钦义
-
-
摘要:
Objective To summarize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ult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for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by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6 to May 2013,12 patients(8 men,4 women)with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by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with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 and combination lateral release and the medial placation of the joint capsular. They ranged in age from 17 to 36 years(mean,22. 6 years). The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r were located at left knee in eight patient,right in six. Ten patients were unilateral knee and two bilateral. Results Follow-up period ranged from 13 months to 5 years postoperatively (mean,2. 5 years). The recovery results was calculated with Baily scores of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Good and fair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9 and 3 patients,respectively,No apparent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technique.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is series. Conclus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with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 and combination lateral release and the medial placation of the joint capsular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This is a simple and safe surgical technique.%目的:总结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13年5月,对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关节囊外侧松解和内侧紧缩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36岁,平均22.6岁。单侧10例,双侧2例。左膝8侧,右膝6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个月~5年,平均2.5年。术后恢复率根据 Baily 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本组良好9例,较好3例。没有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关节囊外侧松解和内侧紧缩适宜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
-
-
-
-
郑小飞;
黄华扬;
丁焕文;
尹庆水;
张余
- 《全军第四届关节镜暨运动医学国际研讨会暨全军第五届上颈椎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髌韧带与半腱肌腱三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42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23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87例异体髌韧带移植重建ACL的情况,随访11~48个月,平均26.8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评价疗效。 结果:三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髌韧带重建组膝周痛发生率较异体髌韧带、半腱肌腱组高。 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髌韧带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疗效相同。
-
-
肇慧;
陈崇民;
窦智
- 《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回顾2002年2月~2007年4月该院经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25例的资料,总结这一术式优缺点,用Lysholm和IKDC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25例中153例获得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159例为阳性,术后32例弱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0.0±4.5)分,术后(89.0±5.8)分(P<0.01),优良率96.6﹪。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107例、显著异常(0级)118例改进为随访时常(A级)98例、接近正常(B级)46例、异常(C级)3例(P<0.01),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手术切开重建的方法创伤大,而关节镜协助手术入路的优点是皮肤和关节囊切口小,伸膝装置损伤小,减少术后疼痛,可早期康复训练。
-
-
- 北欧机械制造鲁道夫巴德尔有限及两合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6.02.24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离去内脏且完全去掉翅膀的家禽体的内侧胸部肌肉上的肌腱和/或肌腱部的肌腱分离装置(10),其中所述内侧胸部肌肉直接处于屠体(11)上,而盖住所述内侧胸部肌肉的外侧胸部肌肉则位于其固有的位置上,所述家禽体以肩关节(12)朝前的方式在沿着形成了传送平面E的传送路线的传送方向T上被传送,其中向下延伸的胸骨(13)位于所述传送方向T的纵向上并平行于所述纵向,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对用于将肌腱和/或肌腱部从所述内侧胸部肌肉上分离下来的分离机构(14,15),其中这两个所述分离机构(14,15)位于待加工家禽体的传送路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14,15)为屠宰刀(17,18),其中各所述屠宰刀(17,18)用于在不同运动方向上实施至少两个可叠加的切割动作。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肌腱分离装置(10)的加工装置(16)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
-
-
-
-
-
- 北欧机械制造鲁道夫巴德尔有限及两合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4-10-1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离去内脏且完全去掉翅膀的家禽体的内侧胸部肌肉上的肌腱和/或肌腱部的肌腱分离装置(10),其中所述内侧胸部肌肉直接处于屠体(11)上,而盖住所述内侧胸部肌肉的外侧胸部肌肉则位于其固有的位置上,所述家禽体以肩关节朝前的方式在沿着形成了传送平面E的传送路线的传送方向T上被传送,其中向下延伸的胸骨(13)位于所述传送方向T的纵向上并平行于所述纵向,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对用于将肌腱和/或肌腱部从所述内侧胸部肌肉上分离下来的分离机构(14,15),其中这两个所述分离机构(14,15)位于待加工家禽体的传送路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14,15)为屠宰刀(17,18),其中各所述屠宰刀(17,18)用于在不同运动方向上实施至少两个可叠加的切割动作。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肌腱分离装置(10)的加工装置(16)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