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导航
区域导航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航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9076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科技风、科技创新导报、科学中国人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3年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航空学会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及空管(CCATM2012)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生命系统建模仿真学术年会等;区域导航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昊、孙晓敏、曹镇等。
区域导航—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0763篇
占比:99.83%
总计:90922篇
区域导航
-研究学者
- 张明昊
- 孙晓敏
- 曹镇
- 王丹
- 马航帅
- 黄磊
- C.吕
- P.D.卡尔森
- R.J.杨
- 任学宁
- 周其焕
- 张军
- 朱丽娟
- 林来兴
- 陈杰
- 刘洪飞
- 方学东
- 朱国辉
- 朱衍波
- 许有臣
- 赵朋
- 郭平平
- A·A·戈亚尔
- A·J·莫提卡
- R.L.瓦肖尔
- 付莹
- 余航宇
- 刘娜
- 刘建业
- 刘晓丽
- 叶军晖
- 吴贵臣
- 唐治理
- 唐羽
- 姚峥
- 姚迪
- 尚俊娜
- 屠巴宁
- 方晓星
- 施浒立
- 易观理
- 曹岸杰
- 朱永文
- 李斌
- 杨明
- 杭添仁
- 沈笑云
- 焦卫东
- 熊智
- 熊智勇
-
-
李彬;
丁国斌
-
-
摘要:
在构建无人机区域导航定位信号特征提取模型时,如果没有及时获取定位信号,将会导致模型的构建时间长,精准度低、识别率差,因此,提出基于GM-CBMeMBer算法的集群无人机区域导航的定位信号特征提取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先利用GM-CBMeMBer算法对集群无人机区域导航时的随机噪声及滤波进行改善,计算出无人机导航时的衰减因子和新息协方差,再将计算后的滤波进行高斯项剪枝合并以此获取定位信号。最后将定位信号进行特征的提取压缩,构建定位信号的特征提取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模型构建时间短、提取特征的精准度好、识别率高。
-
-
黄颖涛
-
-
摘要:
在区域导航系统基准站站间的时间同步中,因动态、干扰和测量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等因素影响使测量数据突跳带来的时差野值问题,导致时间同步精度下降,严重影响导航系统的时间同步性能.本文基于双向时间比对同步技术,给出区域导航站间时间同步算法,并提出一种站间时间同步野值剔除方法和滤波方法,解决由不定因素带来的时差测量野值问题,提升系统站间时间同步性能.通过在区域导航系统设备中的实施和外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
-
刘建业;
许建新;
熊智;
王融
-
-
摘要:
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和备份,区域导航服务系统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在基于无人机的区域导航服务系统中,无人机自身的定位精度对区域导航服务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直接的影响.针对无人机导航传感器及系统的容错和可靠性问题,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和自优化功能的多源信息融合容错导航方案,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基于矢量分配形式的自适应联邦滤波算法.通过对每个状态量设计不同的信息分配系数,实现传感器量测噪声的动态优化调整,有效减小了传感器故障对融合导航系统的影响,提高了无人机导航系统的鲁棒性.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小子滤波器故障信息对融合导航系统联邦滤波全局估计的影响,避免了故障子滤波器在信息重置过程中对系统造成的污染,提高和保障了无人机空中基准站多源信息融合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
许新瑞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地面导航设备业务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区域导航DME/DME 性能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从系统架构、DME/DME 更新区算法、系统功能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系统设计流程;最后,探讨了系统的应用前景。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
-
伊春燕
-
-
摘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
-
-
-
潘大伟
-
-
摘要: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是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截至2017年9月,系统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测速精度0.2米/秒,定位精度10米,授时精度10纳秒。
-
-
陈咪娜;
郭平平;
于荣权
-
-
摘要:
区域导航(RNAV)等待程序保护区自动绘制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全向等待保护区的绘制工序和计算过程复杂问题,为了提高制图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编程的等待程序全向保护区自动绘制方法.首先,采用风螺旋线精准绘制方法,建立RNAV等待设计模板绘制方法;其次,采用图形平移和Jarvis步进法[1],建立绘制基本保护区外廓线的寻找外边界点算法;最后,采用图形平移和旋转、Jarvis步进法和分治算法(适用时),建立全向保护区外廓线的绘制方法,并基于开源GIS平台实现RNAV航路点等待程序的自动绘制.计算机绘制结果表明:自动绘制的RNAV等待程序保护区图形基本和Doc 8168号文件第Ⅱ卷[2]的等待设计准则中的保护区图形一致,相关参数计算正确,且显著提高了图形的准确性,缩短了绘图用时.
-
-
Lin Lanzhi;
林兰之
- 《2013年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在国内运输机场上PBN(基于性能的导航)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区域导航技术(RNAV)在通用机场的使用率却非常低,特别是截至目前在直升机场上的开发设计为零.分析了目前国内和国外的直升机区域导航空间点进近程序设计规范的现状,并得出如下结论,即为提供直升机的运行安全性而实施直升机区域导航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
-
-
石宝峰;
程朋;
程农
- 《2011年全国生命系统建模仿真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导航台自动选择是区域导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进近阶段VOR/DME和DME/DME区域导航要求设计了VOR/DME无线电导航台自动选择算法,引入了DME纽对有效导航距离,同时加入了合理的导航台切换准则。利用在MALAB Simulink下建立的VOR/DME导航台选择及区域导航仿真模型,采用广州白云机场以及北京首都机场的区域导航进近航路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表明该算法能选择有效的导航台,在及时切换为更好的导航台同时能避免导航台切换过于频繁。
-
-
Shi Jian;
施健;
Cao Li;
曹力;
Shu Ping;
舒平
- 《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应用区域导航技术到终端区或航路,需对相应导航系统的导航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利用国际民航组织的导航精度计算方法,对DME/DME和VOR/DME两类陆基导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京沪航路陆基导航设备分布情况,分析了航路区域导航实施的关键要素和具体方案。得到以下结果:DME/DME系统相较于VOR/DME系统,精度更高,覆盖的范围更广;京沪航路周围VOR/DME同址台位置分布不理想,不适合建设基于VOR/DME的京沪区域导航航路,而建立基于DME/DME的京沪区域导航航路,可以满足RNP 4的标准。
-
-
方晓星;
蔡志浩;
屠巴宁;
王英勋
- 《第十二届全国petri网理论与应用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针对可采用区域导航方法的飞行器,研究了水平导航控制方案。根据区域导航在定位方法上采用飞机在地球上的绝对位置的特点,给出了侧偏距及侧偏移速度等领航参数的解算方法。在设计水平导航控制律时,利用相平面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控制算法结构的确定。考虑飞机质点运动为长周期运动模态,将飞机的侧向运动近似为二阶系统。简化了控制算法系数的选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其实用性强,领航精度高,对于飞机航迹的修正过渡过程品质好。
-
-
-
过静君;
李岩影
- 《全国卫星导航体制与导航战学术研计会》
| 2000年
-
摘要:
本文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区域导航的星座设计方案,由三颗静止卫星和三颗大椭圆轨道卫星组成.论文对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给出导航星座的覆盖面积,并对定位精度进行了估计.由分析结果可知,该方案设计能够保证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连续、实时导航.
-
-
林来兴
- 《'03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虚拟卫星,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这将开拓小卫星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论述编队飞行概念和应用,其次研究轨道动力学.系统地研究编队飞行三种动力学模型,最后进行电子侦察卫星和区域导航系统两个型号数学仿真,分析研究各种数学模型的精度和它们的应用场合.
-
-
Liu Xichun;
刘喜春;
Li Jianzhao;
李建昭;
Teng Jitao;
滕继涛
- 《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军用飞机和民用航空通常共用一个空域,为了解决空域日益拥挤的问题,当前民用CNS/ATM系统组织结构得到了大力发展,美国空军和海军都在升级改造飞机来达到相关标准.RNP/RNAV导航发展作为新航行系统的支撑能力之一,未来空域运行需求要求飞机具备该能力.本文首先介绍新航行系统及美军应对新航行系统发展的政策,接着详细论述了美军的RNP/RNAV导航能力实现及验证过程,最后谈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能力实现、借用民航标准,但不完全照搬、完善验证流程,实现自验证几点启示.
-
-
Liu Xichun;
刘喜春;
Li Jianzhao;
李建昭;
Teng Jitao;
滕继涛
- 《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军用飞机和民用航空通常共用一个空域,为了解决空域日益拥挤的问题,当前民用CNS/ATM系统组织结构得到了大力发展,美国空军和海军都在升级改造飞机来达到相关标准.RNP/RNAV导航发展作为新航行系统的支撑能力之一,未来空域运行需求要求飞机具备该能力.本文首先介绍新航行系统及美军应对新航行系统发展的政策,接着详细论述了美军的RNP/RNAV导航能力实现及验证过程,最后谈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能力实现、借用民航标准,但不完全照搬、完善验证流程,实现自验证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