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0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66187篇;相关期刊658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生产力研究、商情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区位选择的相关文献由20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疆、唐礼智、张为付等。

区位选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0 占比:1.98%

会议论文>

论文:8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66187 占比:97.90%

总计:67610篇

区位选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申玉铭; 许欣
    • 摘要: 工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规律历来是经济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劳动力等传统因素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新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矿产资源、水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弱化,全球化、资本、技术、信息等新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工业区位选择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依据产品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区位需求,综合权衡成本节约、市场、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安全和供应链韧性等区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区位.
    • 王丽娟; 陈秧分; 徐梦洁
    • 摘要: 农业跨区域投资对于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跨区域农业投资项目库,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宏观上解析农业跨区域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结合微观调查法从投资主体视角分析其区位决策机制。研究表明:浙江农业跨区域投资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区位特征,且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市)和农业大省;耕地资源条件、农业发展基础、与产业类型相匹配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与产品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是农业跨区域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跨区域投资区位决策中,农业投资者除了关注土地、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优惠政策等经济因素外,还较关注社会治安、民风状况、政府部门工作效率、领导重视程度等社会政治因素。据此,提出了农业“精准招商”策略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 骆晨; 郑伯红; 刘琳琳
    • 摘要: 以长沙都市区为例,基于1978—2020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2020年,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扩张规模较大,以“西北—东南”向扩张为主,由中心区扩张转变为郊区集聚重组。其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接触性扩散和等级扩散为主,呈“中心集聚、分散布局”的空间特征,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呈“大范围扩散、小范围集聚”的空间特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受国家级开发区吸引较大,区位指向性强。在制造业空间演变过程中,社会经济、生产成本和政府行为等因素产生显著影响。3类制造业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受经济基础、生产成本和政府行为的影响;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而言,社会经济、劳动力成本、交通可达性、工业园区数和创新能力作用突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人口数量、生产成本、交通可达性和工业园区数的依赖性强。所有制造业均明显受到对外开放水平的负向影响。
    • 韩昊英; 陈宇; 张小东
    • 摘要: 文章利用2008—2019年中国土地市场网的杭州市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规模、均价和开发强度等要素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时空演变特征,梳理出杭州市的居住用地出让的区位选择模式以及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1)总体上,居住用地出让的区位选择上表现出凝聚性空间分布的状态,区域分布的均衡度偏低。其中主城区较为密集、外围区县较为稀疏;县域中心较为密集、一般乡镇较为分散,且随着主要交通轴线呈带状分布。(2)居住用地出让规模空间上呈现出"点状集聚—线状串联—面状围合"空间集聚的发展趋势,其集聚核心呈现出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趋势。(3)居住用地出让平均收益逐年升高,呈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在主城区产生高值集聚现象。(4)开发强度的演变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由原先较为分散、平均的低强度开发演变为如今的高强度开发集聚的空间特征,尤其是主城区的开发强度增长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归纳推导出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发展阶段和区位选择模式:整体上呈现出"成长—起飞—成熟—击穿"4个阶段;对应4个阶段居住用地的区位选择演变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逐渐集聚并扩张,局部地区形成多个次核心地区。
    • 何馨悦; 刘佳琪; 刘禹杉
    • 摘要: 双边关系、制度距离是影响一国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考虑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省域异质性,因此本文从对国家宏观层面的研究转向省域层面的探讨。研究选取辽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离散数据,通过构建负二项-投资引力模型,从实证角度分类检验了制度距离、双边关系对辽宁企业OFDI的影响以及双边关系对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制度差异会显著抑制辽宁企业OFDI;双边关系越远越抑制辽宁企业OFDI;良好的双边关系可代替较小的制度差异正向促进辽宁企业OFDI;双边关系对两种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在分类样本中存在失效。
    • 杨浩天; 陆军; 黄伟杰
    • 摘要: 本文研究单中心区域中运输成本对厂商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厂商短期生产规模和长期区位选址策略。通过纳入生产市场自然垄断和消费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假设,构建了一个包含原料厂商、生产厂商、消费者、运输部门的多阶段厂商模型,得出了运输部门在不同市场的分别定价策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厂商的短期最优规模和长期最优区位决策。数值模拟发现,代表厂商生产技术的运输依赖程度,是影响最优规模决策的核心。以运输依赖程度将厂商所属产业类别划分为重工业、轻工业、郊区农业、服务业,不同类别的厂商会选择不同的最优规模进行生产。此外,最优区位决策不仅受到厂商运输依赖程度影响,还与原材料和制成品分别的运输难度相关。长期来看,生产技术和运输技术进步改善运输条件,进而影响企业的区位决策,形成区域环状产业带。这对于解释大都市区内部的产业圈层分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运输条件和运输技术的改善促进产业的合理分工,能够更好地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 毛炜圣; 刘承良
    • 摘要: 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应对科技全球化及国际技术主权化等新形势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基石。本文构建了“主体—环境—功能”要素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评估框架,糅合多主体、多要素、多功能的系统视角,刻画了2020年综合性科学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不均衡性、等级层次性及地方根植性特征,进一步提炼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位选择的主导因子:经济社会发展主阵地、全球顶尖人才汇聚地、科技创新主体承载地和大科学装置策源地。
    • 赵青松; 张达辉
    •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地区分布和专业领域分布,发现亚洲、非洲地区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交通运输、电力工程和一般建筑是三大重点领域。从政治、经济、人口结构、基础设施与资源状况五个维度,研究发现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政府治理效率、GDP、人口总量、劳动力水平、腐败程度、航空货运量和矿石商品出口占比等因素均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并提出了构建支持系统、完善保障体系、深挖传统市场潜力、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多方合作等对策建议。
    • 张秋平; 王萌
    • 摘要: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推进,中国与世界在经济方面的融合越来越深,对外直接投资长久以来保持稳健增长的趋势。中国长期作为一个引资大国,投资输入国思维和政策体系长期存在,对优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不够重视,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及研发投入等视角考察了企业异质性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的各因素在我国进行OFDI区位选择时有明显作用,说明企业异质性对我国OFDI的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
    • 邵笑; 车翼
    • 摘要: 基于2001年国家统计局对5926家美国公司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吸引美国直接投资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制度对社会信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完善的合同执行和产权保护制度会扩大该正向影响;此外,该影响和调节作用在企业规模和类型上存在差异。在考虑了信任水平测度问题以及放宽了模型IIA假设后,该结论依然稳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