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5-07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会议文集: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云南需要尽快开展城镇常住人口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居住证登记和统计普查工作,依托城市详细规划合理测算和分析不同片区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密度和结构,结合现有城镇居民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城镇片区内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序统筹规划居住、商业、绿地广场等一系列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和比例,同时优化片区内外交通网络组织结构,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健康有序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云南省农民工群体进人大、中、小城市的意愿普遍强烈,应及时制定大、中、小城市的落户要求及标准。积极强化省域东部地区主要城市群的发展与壮大,有效推进昆明呈贡新区发展,加快曲靖麒麟-沾益-马龙一体化建设、红河蒙自-个旧-开远-建水-弥勒滇南中心城市群建设、昭通昭阳-鲁甸同城化建设和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全力促进全省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完善全省设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向城市常住人口特别是新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足额、足量、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针对云南省滇西北、滇西南、滇西、滇东北地区的小城镇规模不大、数量不多的现实省情,应加强和提升此类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就地转移农民。
  • 摘要: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弄清欠发达地区女性农民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发展,对于推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加速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培育女性新型农民的深远意义,强化组织领导,将其纳人各级政府的农村工作规划,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作为全省性专项工程来实施,从组织、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应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狠抓督促与落实,确保女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面持续推进。各级应建立女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培育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导向政策,激励女性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和女性农民的自主创业,运用金融、信贷、税收等手段,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应确立自身对女性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保障地位,设置专项基金,逐步加大投入。
  • 摘要:在“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文明”概念提出以先,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文明实践就已经存在,并且因为两者有大量的交集,高原特色农业实际上实践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这两个概念及其实践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也在共处时扩展了交互的影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推进,曾经有效地成长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经济支撑和产业形态。在当前云南迫切推动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关键进程中,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同样可以担当起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落地、落实的新使命,为云南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本文简论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若干问题,指出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智库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多出快出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用人才,立足云南深化对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参与全球性生态问题国际合作研究,提升中国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要为建成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积极作用,积极挖掘各专业学科、国家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中心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的群体优势,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灾害防治、石漠化治理、高原湿地研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再创新的辉煌。要为美丽云南、森林云南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发挥好新型智库的作用,服务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尤其应在云南林业经济研究智库、生态利益补偿机制、木材科学与技术研发等领域继续做好引领前行的作用。要为保护传承民族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要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在生态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社区林业发展等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 摘要:鉴于在德宏州瑞丽市率先实施以周边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条件基本成熟、优势明显和时机恰当,建议群策群力推动建设中国云南瑞丽边境自由贸易园区。云南省积极主动开展边境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研究和规划,作为全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旗舰工程,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予以有力推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争取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早期收获项目。德宏州层面,应该以实施“境内关外”管理方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为抓手,充分发挥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不等不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实践、积累经验。
  • 摘要:对云南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生产组织形式、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选择多样性农业发展模式,改革和创新农业产业化机制,建立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经营的联结方式,建立健全多样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生产提供服务。
  • 摘要:建设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更加主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已初步形成。东向,亚太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路线和互联互通已深入开展;北向、西向、南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开始构建我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区域合作战略平台。云南建设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推进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经济走廊的辐射效应,将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提升经济走廊的国际影响力,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及云南扩大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新引擎,将提升云南在中国与南亚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打造我国开展国际区域合作的新高地。云南作为中国唯一从内陆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省份,有试验中国沿边开放的独特条件,可探索出中国沿边开放的新经验和新途径。通过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大胆探索,着力解决市场中存在的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改革路径。建设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云南转变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和让位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云南具有良好自然资源,拥有较好的芳香产业基础,近年来,政府官员、科研人员及企业家纷纷认识到云南芳香产业的价值所在,纷纷投身于芳香产业的建设中。新任省长陈豪声称要将云南芳香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的新兴支柱产业。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从芳香植物种植、提取、芳香旅游、产业发展等角度对云南芳香发展前景进行研究,企业家更是从种植、提取到后端产品开发利用方面入手,积极投身于各种芳香产业实践。在新形势下,发展云南芳香产业,必须联合芳香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及外围服务企业,形成合力,提升链条上各家企业对外的竞争力。芳香产业涉及行业众多,企业类型也较多,规模差异又比较大。要将这样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芳香产业链条,必须依靠政府的引导及支持。加强芳香技术研发,推进芳香产品的市场化,打造芳香知名品牌。
  • 摘要:通过对昆明实际利用FDI现状及潜力分析表明,自1993年起昆明利用FDI持续增长,总体发展良好,但是在具体方面仍存在不足。根据缪尔达尔1957年提出的“累积因果论”观点: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是累积性的,并以加速方式展开。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底子的好坏是投资区位成本的基本影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驱动因素主要有成本因素、市场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和投资环境因素,其中投资环境因素中包含政策性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基础因素、体制因素。要使昆明的FDI绩效达到最优,就要结合FDI区位选择驱动因素,不断优化影响昆明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十个指标。从而促进昆明在西部4个城市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断扩大累积因果优势,在同区域经济发展中保持强劲竞争力。对此,昆明需要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昆明的经济规模。抓住国家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有利机遇,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依然要保持较高的GDP增速,缩小与东部城市的差距,拉开与同区域竞争城市的差距,扩大市场规模,吸引外商投资的青睐。继续保持在出口、邮电通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增加基础设施的投人,加快地铁、机场、高速铁路、泛亚铁路的建设,打造沿边的立体交通枢纽,促进区位优势更加优化。提高电力供应的能力,促进邮电通讯事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发挥昆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贵阳引进富士康后就出现了产业聚集效应,吸引外商的潜力逐年提高。增加科研投入,增加本地院校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本察赋。同时增加硕士生、博士生等中高级人才的引进,为更多的外商进人储备人才。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大力宣传昆明的环境、气候等自然地理优势,吸引更多高技术含量、高端服务业外商投资。
  • 摘要:本文采用NU国际标准值法对云南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均衡协调发展的策略.指出应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城乡均衡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教育管理、公共医疗等制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城镇化质量,实现人口城镇化“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相协调。促进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来推动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人口市民化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油用牡丹的品质优势、产业效益特性和云南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独特基础条件的分析,提出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支持,认识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自觉。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在云南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宣传才能形成发展共识。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油用牡丹产业的激励性政策,推行油用牡丹产业投资民营化、社会化,形成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营主体多元、经营方式多样的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经营新格局。
  • 摘要:笔者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对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粗浅分析,十大八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根本是稳定,稳定于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一个政治清明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对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有基础性的保证。稳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实现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关键一步。云南地区资源察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根据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实际,对全省县市区分门别类地制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显得十分有意义。否则,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可能成为统计部门和宣传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全面小康。
  • 摘要:法治农村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法治建设融入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当中,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是增强农民法治理念,扩充农民法律知识和提高农民运用法律能力的重要方法。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完善的立法是农村法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完善农村立法,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由政策多变而导致的政府行政行为的不稳定性和盲目、随意性。执法是法律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严格高效的执法对法律的贯彻执行及农民权益的保障至关重要。
  •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家实施“城市优先农村,乡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客观上阻隔了城乡一体化,导致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分化以及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及相应的政府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种模式驱动下,各级政府将更多的精力和财政支出用到了经济建设领域,而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则相对不足。由于各级政府投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总量不足,再加上城市偏向型的支出结构,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长期缺乏,与城市的差距自然也越来越大。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解决我国公共服务严重失衡特别是农村远低于城市、中西部山区农村远低于其他农村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整体服务水平还比较低,覆盖范围不够宽,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更不容乐观。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突出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利益机制,应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积极发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帮扶活动,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着力完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
  • 摘要:云南民族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云南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提出应切实加强云药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要制定云药文化基地建设标准,要把正在建设中的云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成云药文化基地示范点,以引为龙头带动建设一批云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云药文化、培养云药科普人才、普及云药知识的重要阵地。要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云药文化机构建设,积极推动云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专门机构建设,探索云药文化类报刊和书籍出版新模式,着力开展云药文化知识技能培训。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打造集科研、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中云药文化科技示范园,建设各具特色的云药文化产业园区,把云药文化园区建设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云药品牌创意研发、云药文化信息资源、康体休闲娱乐等多个功能区,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园区各项服务功能大大提升。要成立云药文化走出云战略研究机构,研究加快推进云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谋划。要设立云药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基金,扶持云药文化科研项目,加强云药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鼓励云药文化现代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发展,积极为云药文化企业商家搭建创意研发平台、精品展示平台、投融资平台、技术平台和网络推送平台,推进云药文化的传播,让公众高效便捷的享受到云药文化知识、健康资讯服务。
  • 摘要: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国家主体性和自我认同形塑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村落社会的治理正在面临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文化认同的危机与挑战,一旦不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构就将面临灵魂的散失,国家的文化安全也将受到威胁。文化认同不仅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也是建构的。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村落社会而言,文化认同建构对于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民族示范区建设国家的重大政治战略,充分发挥国家在文化认同领域的调整力度,推动村落社会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动态过程,需要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对比、吸收、借鉴、摒弃等过程来实现新的建构,并在不断地重构、重塑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历史和价值框架的延续。新的文化认同的塑造必然暗含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叠加与融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认同的自觉,不断诊释自身的行为规范。
  • 摘要: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亟需大量金融资本投入,而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正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的“温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不仅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撑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支持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云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以及在新常态下应如何克服。从产学研合作的定义出发,论述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到技术的转化路径;从不同的实现路径分析当前云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衡量云南省产学研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第四节,提出新常态下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 摘要:文章指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云南五家国家级经开区之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准确把握国家战略与曲靖经开区发展定位之间的契合点,加强与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目标、重大举措进行深度融合,坚持在服务融合中积极作为、做出贡献、发展自身。
  • 摘要:云南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权问题主要有三种突出表现。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违法违规盲目制定执行错误的政策,如规划建设华而不实政绩工程,强制征地拆迁,建设严重污染环境企业等等。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滥用权力干预行政司法活动,如干预招商引资、人事任命、工程建设,强制司法机关法外开恩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违法违规不作为乱作为,既不履行法定职责,还要吃拿卡要人民群众。这些滥用公共权力特权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甚至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必须刻不容缓着力整治。指出坚决纠正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权问题,最重要的是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以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为重点,把“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即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健全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工作机制、依法干预行政司法工作机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工作机制。
  • 摘要:本文重点对五个自治县基层社会中的三种规范进行分析,考察民族自治县中法律规范体系构建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应以自治县县域法律规范体系为基础构建中国民族自治区法律体系,以单行条例为中心构建自治县合理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应加大在社会、生态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这与中国未来政府将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中心来构建是一致的,而政府治理中以提供服务为中心来构建只有以县域为中心来建设才可能成功。
  • 摘要:本文基于中文核心期刊(2011版)、CSSCI(包括扩展版)来源期刊(2014-2015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3版)以及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对云南省社科学术期刊的总体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与四川省和贵州省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云南省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优势主要集中在综合性人文社科类,专业性社科期刊的发展除经济类外均不够突出。云南省社科学术期刊虽然在西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发展水平比起四川省还是有较大差距,其发展前景任重道远。以笔者一己之见,云南省社科学术期刊应在办刊理念的更新、管理体制的改革、编辑素质的提高、期刊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励精图治,在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期刊特色化办刊的基础上,加大对专业性期刊的投入。同时,借鉴国外办刊的先进经验,集中分散的办刊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竞争对手变成协作伙伴,走协同创新,共同展现自己特色的道路,这样才能使云南省社科学术期刊有更大的发展。
  • 摘要:脆弱有限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直是困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推进的掣肘与牵绊因素。但也正是基于这种脆弱和有限、封闭和落后,却孕生了体现深刻而丰富生态智慧并具有巨大时代价值的生态文化。文化的和自然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决定了以治理的多元合作模式发展以生态文化为灵魂的生态旅游是云南民族地区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在统治模式下,传统政府的角色和定位,决定了政府必须投入甚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才能在一些族群、历史文化比较特殊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且这种统治成果也难以长久巩固,一旦统治力量薄弱,地方上不安定的现象将逐渐发生。当代治理的特征是,政府的角色逐渐转变,政策作为有所调整,借由地方民众的积极参与、自主管理(自治),以及各种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协力合作,使地方治理迈向新境界。云南少数民族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设想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在政府法令规约下,地方社区或部落,透过其原住民文化与生态智慧,以本土化的自组织为管理机构,以生态旅游业为载体,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之永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 摘要: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宝贵的环境资源和特色文化,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通过对传统村落中各要素的保护,使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基地”得到保护,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传统村落中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巩固中华各族儿女“乡愁”的主要载体,让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村落特色更为鲜明,最终实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
  •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云南,对云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测算,且对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研究。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主要分为私人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社会公共成本两大类,其中私人成本具体包括私人成本包括个人生活成本、城市住房成本和机会成本;公共成本包括社会保障成本和城市基础设施成本两大类。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的,数额巨大。政府、企业及个人中某一单方面不能单独承担起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应该根据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共同分担,形成解决市民化成本分担问题的合力。通过分析云南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可知,不同级别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差异较大,但是市民化成本构成及相应的成本测算方法大致相同。因此,只需要把该城市的相关调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代人成本测算模型中即可得到相对应的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所需要的大致成本。同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个长期系统过程,涉及到社会多方面,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解决。
  • 摘要:在新常态下,要打开云南经济新局面、实现云南经济新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注重创新四个方面狠下功夫。要在深化改革上狠下功夫。发展需要改革,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也需要改革。换言之,不深化改革,既不可能适应新常态,更不可能引领新常态。因此,要在深化各方面的改革上尤其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营造环境等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上下更多的功夫、花更多的精力、求更多的实效。要在转变方式上狠下功夫。云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地区相比,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效率的粗放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要跟全国一样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既很艰巨又很紧迫的任务,必须克期完全。如果实现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不可能适应新常态,更谈不上引领新常态。要在调整结构上狠下功夫。整个中国的经济存在不少结构性的问题,云南省的经济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多、更严重。云南的经济从总体上讲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尤其是工业,云烟、云铜、云锡、云天化,一听都是资源性的工业企业。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产品结构,云南经济都有很多结构性的短板。必须下狠心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要把建设创新型云南提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创新,认真研究创新,全力推动创新。
  •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资金和科技被投入到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走生态林业道路成了大势所趋。在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努力和推动下,思茅林区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发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在最近几年里,虽然思茅林区在我国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森林覆盖率,林业生产总值,非木质林产品产量等各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区林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与丰富的森林资源及优越的自然条件不相适应,与广大林区群众要求兴林致富的迫切愿望不相适应。林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提高整体效益这个中心和兼顾生态环境两个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趋于合理,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
  • 摘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走向了一条改革开放、建立法治国家的道路。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35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各部门法中发展最快的法律部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基本规律和环境要素总体演化规律的要求加以创设。其基本内容包括确立基本原则、构筑体系框架、建立基本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必须以一系列较为成型且彼此联结的法律制度作为其基本立足点。这些法律制度可以大体上划分为预防性制度、管控性制度和救济性制度三大类别。
  • 摘要:云南作为农业大省,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实践中“真正闯出了路子,形成了规模,取得了实效,创造了经验”。立足于如此好的农业禀赋基础,如何紧紧抓住“互联网+农业”的时代发展之潮流和重大政策利好之机遇,实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每个云南本土涉农学者的时代重责。指出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农业互联网将成为促进智能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嫁接互联网,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效减少行业中间环节,创建廉价高效的营销入口,可以升级产品经营模式,使信息更加透明化;有助于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使用效率。因此,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 摘要:本文就云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农业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云南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正是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和选择。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在云南,针对山区农业经营中土地相对分散、规模小、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等特点,很多标准难以操作或标准的实施难以监督管理的问题,对此只有进一步完善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才能确保绿色农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应借鉴国际农业补贴政策实践经验,结合地方特点,针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与消费,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建立合理的绿色农业补贴机制。
  • 摘要:本文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云南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从加强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高度,探讨金融支持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定位中的现状、角色、路径、重点及对策。指出应积极争取“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支持云南,进一步挖掘云南与东盟国家经贸人文交往的地缘优势,积极稳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积极探路,争取国家在有关方面政策的先行先试。应当加大金融领军人物和金融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先进金融人才,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培育先进金融人才,通过国家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人才挂职锻炼等形式带动,千方百计补齐金融人才短板。
  • 摘要:云南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必须坚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原则,立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构想,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积累先行先试经验.由省委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统筹协调,省商务厅(省委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省委、省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州市党委政府参与,建立统一协调、高位推进、部门合作和上下协同的组织领导机制。在自贸区政策试验过程中,按照不同立法权限予以法制支撑,确保依法依规进行政策试验,并以法制化形式固定试验成果,确保有效复制推广。全面梳理与自贸区相关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和鼓励政策,依托自贸区各个开放合作功能片区现有园区政策体系,整合商务、发改、财政、土地、税收等省级各部门政策,协调外汇管理、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国家支持政策,强化地州和基层地方政策承接和配套。积极对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等融资渠道,加大对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撑力度。立足云南实际,找好与自贸区建设关联性较强的先行先试切入点,提出符合发展实际的支持政策并给予细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