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
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

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1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会议文集: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坚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实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履行人大职能,促进首都民主法治健康发展,着眼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推进首都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市的进程,切实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为首都改革开放和首善之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首都国家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依法建立健全成果,同时人大自身建设成为首都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并指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市委领导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始终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人大工作放到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格局中,放到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来定位、安排和开展,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摘要: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也是我国参政党建设理论从起步到逐渐发展的30年.30年来,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论在组织规模、参政实践还是理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的探索,在吸收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精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参政党建设理论,推进了参政党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分别从九个方面总结和梳理理论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包括根据国内阶级状况、社会结构变化,明确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民主党派是法律承认的,接受共产党领导、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参政党的职能的确定和作用的提升,确立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内涵和原则等方面,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参政党建设理论。虽然这个理论还在建设和发展完善之中,但是理论源于实践,有生命力的学科必然起源于完善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之中。理论建设的发展反映了参政党建设正在走向自觉,走向成熟。今后,还将沿着理论指引的方向和路径把自身建设实践推向前进,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推向前进。
  •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稳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30年的进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回顾30年来我国政党制度取得的进步,并对这一制度在一些层面上进行反思,以及其存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不匹配,部分地方党委领导干部对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认为今后我国政党制度建设需要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把多党合作制度纳人地方党委考核的内容,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效率和水平,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统一于我国的政党制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监督。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共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执政,从而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真心诚意地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仅仅把民主监督的效力发挥程度依托于中共各级领导干部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是不现实的。因此,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保证民主监督的正常运行和切实发挥作用。
  • 摘要:自1978年以来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的30年.历史证明,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这30年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来,非国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外部政策完善与权益保护对发展非公有制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期待公平环境,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自身等问题,指出宏观调控对中小企业而言恰恰是个机会和挑战,宏观调控是一个调整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好时机,让中小企业不能再走以前那种低附加值的路子了,而是要提高技术含量,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企业,从而改变国家的外贸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非公有制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时机,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就会提高。只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的政策解决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非公企业自身解决发展理念,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将再创辉煌。
  • 摘要:《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由于《物权法》的制定和颁行确认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反映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体现了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实了《宪法》的原则规定并使之迈向了制度建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其物质财产利益的需求,因而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指出《物权法》是我国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优化《物权法》保障妇女财产权益的社会环境,并从社会性别视角下分析了《物权法》,认为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妇女财产权益以及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添附的归属问题,《物权法》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这也是在今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应给予特关注的问题。
  • 摘要:职业妇女保健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妇女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在介绍压力的概念及影响力和压力的生理学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压力与内分泌系统及心身疾病、女性生殖系统心身疾病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预防职业女性压力首先应探寻和明确压力源,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来采取预防措施。前者应设法消除压力源,改进作业环境、工作内容和劳动安排,后者则设法增强对职业要求的适应能力,实施亚健康期的保健措施与健康促进。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干预,都需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监测与评估,从立法上明确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工作时间(包括倒班)和工资制度都应有利于促进生产,并应避免对作业者产生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促进组织管理机构创造人与环境一个较好的适应关系,在工作方式和劳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上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并应尽可能满足作业者的心理需求,针对需要进行职业指导或就业技术培训,帮助其克服物质、精神和社会上的困难和障碍,鼓励作业者自己身边的环境,创造条件改善人与环境的协调性。
  • 摘要:受北京市纪检监察学会的委托,本文重点对局、处两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指出其存在上级监督的主要问题在于“虚”,同级监督的主要问题在于“难”,民主监督的主要问题在于“软”,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信心不足等问题,认为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要改革和完善权力授予机制,充分体现“人民授权”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把上级党政组织对下一级“一把手”的监督做真做实,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抓紧在区县进行试点,积极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把党政“一把手”置于党代表和广大党员监督之下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部门在总结乡镇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经验的基础上,就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中有关代表的选举和罢免、代表的职责和权力、党代会的议程和表决程序、党代会的常设工作机构以及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如何发挥党代表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深人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经市委批准后,选择两三个区县进行试点,并尽快在全市逐步推行。
  • 摘要: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黏合剂,是人的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标准系统,是人们的价值追求、取舍模式.在当代世界互相竞争的多元价值观面前,在日益普遍的价值矛盾和冲突面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事业,要求人们增强理论上的自觉性,自主创建一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适应、能够凝聚、引导和激励全国人民投入建设的主导价值观.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在当代生活实践中,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全球基木价值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华相结合的现代价值观。它不回避时代和时代的要求,而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它也不否定全球业以取得的价值实践成果,而要主动纳人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在与世界的充分联系、交往互动中,吸取全球基本价值(科学、民主、人权、法治等)并以之作为中国特色价值观的基础。同时,它坚决地拒绝全盘西化,反对任何形式的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旗帜鲜明地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个性与特色。它旨在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全球基本价值和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自觉的综合创新。
  • 摘要:一个民族、国家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价值观,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民族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得以团结、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精神支撑.本文在分析价值观和民族价值观联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演变历程,并在在汉川大地震中得到凸显与升华,指出中华民族价值观重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优秀成分,积极引导价值观冲突,批判地吸收外来价值观,有选择地引进和借鉴外来价值观,博采众长,吸取其积极成分,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经过改造,将西方的价值观加以改造,使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从而构建起面向世界和走向现代化的有中华民族特色民族价值观。
  •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国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指出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对经济体制实行根本变革,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循环,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改革开放使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中国模式”影响深远,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摘要: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对双关语,政治发展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与进度。本文通过对关于政治领域权力结构的平衡与协调的探讨,认为达到国家与社会的平衡与协调需要摆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由社会产生,国家为社会服务,不能颠倒,社会不能服务国家。必须努力减少国家对社会的负效应。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与协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平衡与协调以及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政治权利的平衡与协调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当前在全国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定要从政治发展的大局上,努力实现几个重要方面的平衡与协调,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国家在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 摘要:在即将迎来新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当前改革整体形势的判断,指出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指出应当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四种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为了实现这四个目标,将会有一系列的改革的政策出台,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政人册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 摘要:本文在分析1982年宪法的制定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分析了宪法修改工作的特点,指出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指出宪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30年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开放无疑为宪法的生命力注人了活力,宪法及其修改深刻地反映了改革的成功历程,确认了改革的胜利成果,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顺应了国家整体上的改革开放的需要,也许修宪的频率是高了一些,但当一个国家处在这样的一个改革的年代,宪法所能做的只能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了。这样的30年的宪法实践可以说是中国宪法面对自己国家改革开放、解决自己国家宪法问题的成功之路,同时也为改革转型中的其他国家如何面对和解决转型中的宪法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 摘要: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选择的基础上,研究了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张,包括从短期来说,调节人民币的供求是上策,提高人民币的汇率是下策。处理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比处理外汇储备流失的问题更容易。从长期来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比调整人民币汇率更重要。即使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任何的经济计量模型和任何的经验判断都无法准确地确定应该升值多少等,并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实际进程,指出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要维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必须尽可能保证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需求和供给的真实性。但是,近年来,由于热钱流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冲击。要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剧烈动荡,要防止我国发生金融危机或停滞膨胀,必须控制热钱的流动。我国政府必须借助现行的外汇管制制度,全力围剿热钱,防止热钱大规模地流进或流出我国。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为历史解释理论的变迁和新研究领域的出现。其中,环境史继社会史之后,成为史学界瞩目的新亮点。本文通过对中国环境史学术渊源问题、中国学者关于环境史的概念、定义和学术指向问题等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中国的环境史发展到今天,学人们除了在环境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宝贵的探讨外,在环境史实证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中国史学者的许多研究值得称道,而且世界史学者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对于中国环境史下一步的发展来说,除了学者们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领域奋力开拓外,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规划环境史学科建设的问题,这显然有待于学界内外的共同努力。
  •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人权事业大踏步前进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的回顾,指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必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坚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人权外交作斗争,目前中国人权在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平等教育权等方面还亟待完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权的含义也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的各种权利会逐渐增加,人权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 摘要:本文将以改革以后的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为分析重点。1979年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政策有了重大调整,开始实行一套全新的改革开放政策。并分别从身份制的变迁、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中心群体与社会边缘群体关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改革以来,最主要的和最有特色的新阶层还是私有经济的所有者。承认私营企业主、私营经济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这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实验,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提供了参考。
  •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生问题的界定,分析了其文化涵义,并将其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包括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并总结出其具有直接生活消费性、基础保障性、生存保底性、增益不可逆性等特征,为民生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 摘要:本文在对改革开放前对人口学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改革开放恢复了人口学,对人口理论拨乱反正,指出只有改革开放尊重人口学知识才能力挽人口狂澜,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控制处于爬坡阶段,人口学作用不可替代,只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充满活力,人口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为人口学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民主法治为科学发展护航。在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人口学空前繁荣,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给人口学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开辟道路;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人口学已成为一门朝阳科学;对外开放大大加速和提升人口学的科学水平,大力引进并发展人口学方法,使人口学成为一门无可替代的科学;人口学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这一切使我国人口学无愧于我国将由一个人口大国变为一个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强国的称号。
  • 摘要:改革开放是场深刻的革命,改革的范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在生育领域里,同样进行了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场变革也是渐进式的,经过充分的舆论准,工作由松到紧,政策由宽到严.生育观念的变化是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经济发展是基础,公共政策为主导,科学普及是关键.通过对我国农村妇女的生育观念深刻变化的分析,其主要表现在文明意识的普及,自我意识的觉醒,责任意识的催生,发展意识的树立,指出当前我国人民面前改革开放的道路依然漫长,生育观念转变也还任重道远.总结经验,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坚定不移地把人口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进行到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项目标都是可望实现的。
  • 摘要:本文采用自主研发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合老年人群、简便有效的《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并在全国范围内对老年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为全面地评估了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不容乐观。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此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经济和参与活动等多项因素存在显著相关。
  • 摘要:本研究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同时关注该群体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一方面梳理20多年来大学生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力求勾勒出北京大学生价值观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基本轨迹;另一方面考察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前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社会变迁与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具有社会依从性;当前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为社会型和实用型;重大社会事件会引发大学生价值观的波动。在SARS期间,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发生改变,实用型价值观弱化,健康型价值观突起;5·12汶川地震后,京川两地大学生的社会型价值观进一步凸显,成为稳定的首位价值观。
  • 摘要:本研究把工作场所中员工的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干预,作为《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与预测系统的建立》的核心问题之一来研究,以便为探索工作场所中的亚健康的综合评估和诊断系统,编制完成我国企业员工抑郁症状的诊断量表,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界定抑郁症状与工作倦怠、抑郁症的区别与联系,揭示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个性化综合干预、团队培训和基于抗逆力模型的组织干预等多种方法,形成有效的组织干预模式,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一生活质量、增强工作效率和建设和谐企业的目的。
  • 摘要:自1978年开始学科建设的3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在国家的发展和重视下,在老一辈语言学家的参与、扶持下,在语言学界、心理学界、信息处理界的支持和关注下,学界同仁辛勤耕耘,初步形成了学科的理论框架,本文分别从12个方面简述30年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包括学科理论研究,教学理论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等方面,指出30年来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对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对学科的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由谁来教有了清楚的答案,为国内外提供了广为采用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材、教法、测试手段。为国内外培养和培训了数以万计的汉语教学工作者,产生了几代专家。通过教材、教学方法、语言测试,向全世界推广了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字,为国家语文政策得到国际认可创造了条件。
  • 摘要:电子语言指应用于网络论坛、聊天软件、手机短信等媒介中的新的语言形式.它伴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而产生,随电子媒介的普及而逐渐发展蔓延.电子时代诞生了更多新媒介,互联网、手机等从文字和语言两方面更新了表达方式。由于电子语言的口语化、随意性,电子语言使用者的公众性、主题的隐蔽性等优势,使电子语言得以自由地跨界、融合—书面语与口语的融合;外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融合;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融合;图形和语言论释的融合。可以说,跨界与融合是电子语言的魔力配方,正是这自由的跨界与强大的融合,使电子语言得以兼收并蓄,跨界流行,丰富甚至引导了大众语言的变化。生动的、具有口语性质的电子语言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艺术,它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创造力,其中闪现着个性化的不可复制的语言形式和语句组合。电子语言反映着民众的力量,他们推动文化风格的发展,以自己的力量在文化的嬗变中留下了看得见的痕迹。
  • 摘要:中国逻辑和中国哲学,是国内学界的普遍话题,也是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而且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在分析中国逻辑和哲学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始终与西方逻辑和哲学的概念交织在一起,受其影响.逻辑的情况最明显,因为它专业性较强,有一些非常明确的东西的基础上,研究了中西方关于逻辑和哲学的理解,指出西方哲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它与其他学科不同,本身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比如与逻辑相联系,与科学、语言学、宗教等学科相联系。因此,理解西方哲学,对哲学这门学科的其中之一是与一些学科密切联系学习、研究、领悟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于它们所提供的理论方法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 摘要:我国执政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的领导功能应当由一般性政治领导发展为规范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是充分满足公民政治要求、努力捍卫公民政治权利、不断扩大并合理分配政治资源,有效维护政治秩序与政治安全的过程及制度安排;加强政治管理的重点是完善对城市流动人口、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管理,改进城乡传统领域的政治管理,强化政治危机管理;为此应当改革与完善相关的制度、体制和法规,特别是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探索农民和农村组织的新形式,健全政治危机管理体制。
  • 摘要:本文在分析公共文明建设的内涵、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共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并介绍了北京市持续推进公共文明建设的基础实践活动,指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礼仪文明、赛场文明、服务文明这五大文明行动,是奥运筹办以来北京市持续不断开展的系列公共文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这五大行动,构成一个由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组成的完整体系。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到2008年,呈现出持续稳步上升的过程,这既反映了公共文明建设的客观现实,又反映了北京公共文明建设工作绩效评估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 摘要: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理由的论证,学界多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阈,少有伦理学的分析,似乎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学无涉.其实,企业社会责任除了经济学法学的理论支撑外,更为根本的是哲学的人学理论和伦理价值观.本文在分析人性的精神特质的基础上,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了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人本目的性,经济活动方式的人道归属性,指出意志自由与责任的对应性,企业道德责任主体的确证,除了学理的逻辑分析外,还有经验的实证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众对于企业道德责任的追究,不是以企业中的具体个体呈现的,而是以企业整体为对象的,也就是说,员工个体在企业中被人格化的组织普遍化,以至于任何员工的可称颂的行为或谴责的行为,都是直指企业,只有在企业内部的责任分担中,善责和恶责才能具体化,才会追究直接的责任主体。
  • 摘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进程,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都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而核心价值体系是软实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提炼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提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其次,提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际论域中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最后,提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性,增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指出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要尽力提升价值观的“普世性”,提高其“普适性”,扩大其影响力。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普遍意义,不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保持理想状态的引导性理念的力量。这种普世所指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本质,而是代表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价值取向。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在分析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和价值运动的统一的基础上,指出要合理区分和处理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发展的目标性设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则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途径,它们在实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在功能和作用上是相互支撑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的过程,是用这一套价值体系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群众、更多的民族的过程,是促进以人类解放为旨归的共产主义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 摘要:人们经常不断地被告知要敬重自然界,因为自近代人类历史以来,人们对自然界的持续不断的开发和没有思虑的劫掠,更严重的是破坏自然生态、污染自然环境,将最终会带来人类自己的毁灭。 一方面,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再现或折射,这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六种关系:实践(改造)与被实践(改造)、认识与被认识、道德规范与被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与被价值(取向)、审美与被审美、异化与被异化。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更多地是以这六种关系的方式及其蕴涵反馈到人的关系之中而成为社会化的、历中性的和具体性的关系,人们有可能或有能力带来对自然界也是对人与自然界之关系的破坏、损害和危难,这同时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或更有能力来解决或减缓或消除这种破坏、损害和危难。当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成为一种异化与被异化的关系时,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关系不可能是由自然界所造成的,而是由人对于自然界的异化了的行为作用和行为后果所带来的。
  •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科学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学科建立起来,首先必须回答的是这门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三十年来其重点研究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路径,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等问题,并对国外社会主义进行了研究,以及资本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指出注意客观地和历史地对待资本主义,既看到它所起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又看到它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和问题;注意对资本主义的具体分析,把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它的体制、机制、方法等区别开来,强调对基本制度不能简单照搬,但对具体文明成果要积极吸取和借鉴。
  • 摘要:3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总结开展党内民主的经验教训着手,认真分析了"左"的思想路线和"文化大革命"造成党内民主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要走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道路,既富有理论的彻底性,又富有实践的可行性,使党内民主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呈现出继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本文认真总结了发展党内民主的经验,包括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克服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破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克服党内留存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落实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指出未来党内民主的发展应着重强调3个重点即在继续抓好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同时,要以制度的精细建设为重点,继续制定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同时,要以制度的贯彻落实为重点,在继续展开党内民主全面建设的同时,要以发展基层党内民主为重点,从而促进党内民主工作顺利开展。
  • 摘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学科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宪法学研究和教学中,始终没有对中国宪法学自身的学科体系本身予以认真地科学对待,应当而且必须重视宪法的科学规范要求,中国宪法学目前亟待校正自己在国际化、现代化大潮中的地位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继往”与“开来”的关系,在建构中国宪法学的学科规范体系方面,当务之急是如何使宪法学的研究与教学适当地从当下流行的政治语境下解放出来。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宪法学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
  •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新特点的总结,分析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引发的结构性变化,研究了中国经济能否维持长期高速增长态势,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态势还将长期保持,尽管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成熟,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逐渐放缓,但至少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还可能保持20-30年,这是因为符合经济成长阶段的一般规律,30年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内生的增长机制形成,这将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继续主动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推动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国30年来的发展探索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将保证未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 摘要:中国近代文化史(1840-1949),既是中国文化通史的组成,又是中国近代史属下的专史.相当长的时间内,少有学者予以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就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状况予以回顾和总结.指出 新世纪新风貌,进人21世纪后,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表现出较好发展势头,专业人才队伍空前壮大,学科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学科规划、学术交流受到重视,学术团队建设得到加强。在理论方法卜,一些学者借鉴海外的新文化史、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论方法,更新治史理念,丰富研究手段。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摘要:"确认指导、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是当代中国社会学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也是它的鲜明特色.这里"确认指导"说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立足现实"说的是它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开发传统"说的是它与历史中国学术传统的关系,"借鉴国外"说的是它与外国社会学的关系.通过对“确认指导”、“立足现实”的理解,指出“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批判地借鉴汲取国外社会学中一切精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东西,也即“借鉴国外”。指出社会学这一学科今后需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性,进一步用辩证思维处理好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进一步增强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进一步深入实际、基层,跟治理难度极大的国家、进步与代价对比鲜明的社会、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发挥自己学科的作用,推进伟大国家的治理,减少剧变中的社会的代价,加速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安居乐业,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型社会主义的事业更加辉煌。
  • 摘要:阶级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西方城市社会学发展脉络与城市阶层结构变迁的基础上,研究了北京市30年间的阶层结构变迁,指出北京阶层结构变迁对城市社会学提出的挑战包括城市社会的社会整合问题,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创新问题,以及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性大都市社会特性问题,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研究综述,对“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假设”的证明和证伪,指出针对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应当减少北京城市的功能超载,把部分功能及相关组织外迁,是分流和减少人口(包括户籍和流动人口)的根本战略和唯一出路,采取合理的疏和堵措施,鉴别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实施适度控制的移民政策,制定制度性移民法规,通过激励和约束引导移民行为,总之,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化大潮是历史上最壮观的变迁,农民进城经商务工是这一伟大变迁的鲜活写照,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正视北京流动人口“不流动”的现实,直面“行为移民”群体,制定适度控制的移民政策,给他们成为北京制度性移民的期盼以希望,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了。
  • 摘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北京人口发展变化呈现的六大特点进行了总结,包括人口总量增加已由自然增长为主转变为迁移增长为主外来人口流入已是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口再生产”已实现较理想的“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三低模式,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少儿人口比重显著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使北京提前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人口素质全面提升,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显著,人才优势全国第一,城乡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到新的水平,改革开放对北京居民传统的婚育观念带来巨大冲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些变化反之又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口问题仍将是北京城市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涵,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始终是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重要课题。
  •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制定的国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解决家庭矛盾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而解决代际矛盾又是解决家庭矛盾的首要任务。弘扬孝文化可以促进代际和谐。本文将调查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对精神慰藉和孝顺的不同理解,结果表明与子女关系、团体活动参与程度是最重要的影响精神慰藉因素,精神慰藉与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相关。老年人精神慰藉主要来源是子女,但子女能提供的实际支持有较大差距。
  • 摘要:本研究从考察父母对子女照料方面的孝顺期待人手探查孝观念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表现特点。通过采用《老年人孝顺期待信念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孝顺期待信念仍然普遍见于老年人,并且与老化的心理体验存在密切关联;孝顺期待的传统信念出现削弱态势,同时不期待成为现时代老年人孝顺期待信念的一个重要成分;自编的《老年人孝顺期待信念问卷》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可靠工具。
  • 摘要:老年抑郁症是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它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命质量.本文对北京城市丧偶老年人进行研究,比较有偶老人和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的特点,探讨影响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的因素,指出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是有偶老人的二倍;缺乏亲情关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和经济无保障的丧偶老人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建议政府要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多层次社区服务网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丧偶老人家庭要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和照顾;丧偶老人要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极调解不良情绪。
  • 摘要:本文在介绍中产阶级的兴起与研究中产阶级公平感的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指出从总体上看,中产阶级的收入公平感低于私有企业主阶层,高于工人阶层。这表明其公平感与他们的社会地位相一致,处于中间位置。但是,当对中产阶级内部分类的时候,其中的业务人员的公平感高于私有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平感低于工人阶层。这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所得的收入最为不公平。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公平更主要地体现为投入-结果的不公平,即其知识能力、岗位责任、业绩贡献等人力资源投入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其体现程度不仅低于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而且低于属于蓝领阶级的工人。这反映出在这个社会中知识技术资源与经营业务和行政管理资源相对比的弱势地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低的地位。国家调整对于中产阶级收入的政策是必要的。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增加中产阶级的收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低层管理人员的收入。
  • 摘要: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20世纪50年代是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第二个黄金时代.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都比第一个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丰富得多,深入得多.其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包括田野调查更加广泛、深入和细致,描写研究硕果累累,历史比较研究开局良好,应用研究方兴未艾,文化语言学研究初具规模,濒危语言现象研究受到重视,实验语音学和计算语言学研究开始起步,古文字古文献研究成果卓著,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得重视,民族语言学科在长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开始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而且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坦率直陈的进行讨论的良好学术气氛已经形成,通过质疑和辩论,使理论认识更加清晰,研究方法更加完备有效。
  • 摘要:本文在介绍播音主持语言范畴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内容的发展变化,并研究了影响语言评价内容变化的因素,其中包括科技发展带动新型媒体的产生,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指出全面、系统、新型的评价体系要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设置了通用评价体系、招生评价体系、竞赛评价体系及上岗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当前播音主持各应用领域的语言评价标准设置,解决了竞赛、招生、考核等过程中所存在的标准问题。
  • 摘要:电子时代的民俗是指互联网上风行的某些礼仪、习俗和风尚,如:电子贺卡,手机拜年,网上灵堂,电子算命,甚至还有电子社区婚礼等等.电子民俗是当今的时尚,是传统人际关系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多重媒体交叉,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和时间,加快了人际的交往频率,然而交际频率的加速,需要某些支撑,交际是需要欲望和心理理由的,传统民俗则为交往提供了平台和充分的理由。并以电子拜年和网络算命为例,对其进行了功能分析,指出电子民俗的重要功能就是一方面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巨大的参与平台;另一方面免去了参与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的不便、尴尬和可能产生的沉闷状态。在电子民俗中,亲缘关系不起太大作用,或者说电子民俗的长处正是免除了亲缘关系的束缚,使得参与者有广泛的自由度。
  •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是思想不断解放的三十年.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每一步跨越,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催生和引导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继续解放思想.当然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为解放思想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冲破种种牢笼的束缚,解决所面临一系列艰巨的任务,把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指出继续进行思想解放需要继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要有一个自由、宽松的言论环境。要建立起执政党与民众间良好的互动机制。新一代领导人应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而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推动思想解放。
  •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代邻里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现代邻里关系建设的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建设和睦邻里关系是人民群众的内在需要,和睦邻里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落实,邻里社区文明建设是培养公民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认为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道德建设为核心,要以公益精神为要旨,同时需要履行的伦理责任包括信任和睦,友善尊重,守规相助,尽责奉献,对社区尽到一份作为居民的责任,奉献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多多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这正如前面所说,是公民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之一。
  • 摘要:在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建构问题时,必然会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公共政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核心价值体系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政策、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公共政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出公共政策对作为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方式,它可以通过利益这一有效的杆杠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发挥重要的影响。每个个体都有独立于集体之外的个人利益。但个人只有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得到发展,个人利益必须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实现。制定政策,就是在承认每一个利益主体对利益追求的合理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解决好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使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承担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化作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 摘要:本文在全面把握新时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意义,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新时期,要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坚持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正确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督导,提高志愿行动的组织化程度。还要重视志愿者组织培养,着力培养志愿组织文化,努力把志愿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打造成展示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不断延伸精神文明建设的手臂,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全面和谐。
  • 摘要: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立法工作的主要成绩的基础上,认为在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法与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法制统一原则,突出首都特色,增强法规可操作性,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提高立法工作水平,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加强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立法,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注重问题引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使法规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协调。继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要积极探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有效形式,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广大人良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
  •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就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的事项提出议案,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简称建议),是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代表人民当家做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和文化事务的重要形式,也是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监督有关机关和组织改进工作的一条畅通有效的民主渠道.在分析议案、建议工作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议案、建议在推进首都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推进了首都法制化建设,推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和市委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议案、建议工作的认识;不断完善代表议案地方性法规,依法规范议案处理程序;加强对建议的综合分析,提高办理工作实效;不断改进督办工作方法,提高督办实际效果;加强代表学习培训,提高议案、建议质量,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工作水平。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各民主党派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研究了民主党派的新发展,指出在新时期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使党派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作为履行职能的中心工作,建立健全正确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规范化机制,教育引导、团结带领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围绕党政工作重点、改革发展难点、群众关注热点和易被忽视的冷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广大成员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加深对执政党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的.从人民政协成立伊始,毛泽东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工作方针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理论观点和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使人民政协有了基本的遵循规范和理论依据.通过对人民政协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创新的研究,包括确立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提升了政协性质,拓展了政协职能,夯实了政治基础,明确了政协工作主题这五方面,总之,改革开放30年,中共中央坚持把人民政协工作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先后颁发了一系列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要求,阐明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这些重大举措,不仅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同时也使人民政协理论空前丰富、成熟。正是在不断创新的人民政协理论大力推动下,人民政协坚持将团结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进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 摘要:回顾一下统一战线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统一战线的名称是变化多样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再到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系列的变化正说明了党统一战线是一定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派别之间为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它是由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的.在分析新时期统一战线构成的变化的基础上,指出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中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完善参政党参政议政,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力,参政党的民主监督能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机制是关键。要造就一个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氛围,进一步规范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制度,完善和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通过人民政协,通过参加中共召开的座谈会以及聘请参政党成员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等形式进行监督。
  • 摘要:本文分别从家庭角色分工的变化和劳动性别分工的变化两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家庭与性别关系变迁进行了详细叙述,指出30年来北京人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得丰富多彩,夫妻关系也呈现出多元化景象。在此期间,女性在职业变迁和家庭角色调整中经受了较男性更复杂和艰辛的考验,她们因此而成长,也因而倍加珍惜法律赋予自己的与男性的平等权利。
  • 摘要: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和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严重问题.本文在分析法治背景之下权利与权力在社会结构中的格局的基础上,以明朝为例研究了我国传统社会中权力与权利在社会结构中的格局,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较,我国当下在权力结构方面虽然也不是很完善,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并且在政府和学者们的推进下还在不断地得到改善;但是,公民的权利结构和权利意识受传统中国观念的一些影响还很深,虽然有了提高,但是还远远不够。法治语境下对腐败的有效遏制有赖于权力机构内部的有效约制,同时还必须依靠公民权利体系的强大对抗。
  •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领域滋生蔓延,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交易规则,诱发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毒化社会风气,损害人民的切身利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本文运用政治学理论视角来研究商业贿赂的性质,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当前商业贿赔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加强商业贿赂危机的事后管理。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忠于事实真相,反对为了完成任务指标或工作业绩而搞刑讯逼供或主观办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的质量。要保证涉案单位的工作秩序。对于重点排查的单位,不能大造声势,不能造成人心恐慌和人人自危。对于个人发案的单位,要努力维护该单位的声誉,对案件的宣传要履行审批程序,掌握宣传尺度,防止媒体炒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