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基础油
加氢基础油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29631篇;相关期刊21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炼油与化工、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石油润滑油科技情报站2007年会、2006润滑油科技情报站年会、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新疆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等;加氢基础油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英、李建明、李桂云等。
加氢基础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9631篇
占比:99.96%
总计:229716篇
加氢基础油
-研究学者
- 刘英
- 李建明
- 李桂云
- 王会东
- 刘岚
- 李雪静
- 薛卫国
- 孙丁伟
- 徐平
- 李辉
- 汤仲平
- 白嘉玲
- 胡晓黎
- 金理力
- 乔琦
- 仇建伟
- 付兴国
- 伏喜胜
- 何萍
- 刘燕
- 刘维民
- 周亚军
- 周旭光
- 姚广
- 宁苏明
- 张世伟
- 徐美娟
- 文斌
- 施洪香
- 李云鹏
- 李军
- 李勇
- 杨俊杰
- 杨慧青
- 林卫红
- 毛丰吉
- 王平
- 王爱勤
- 王雪梅
- 盛祖红
- 石杰
- 祝玉杰
- 罗来龙
- 荆海东
- 金宗斌
- 陈以南
- 陈刚
- 于海彬
- 任天辉
- 何忠义
-
-
赵宁
-
-
摘要:
随着运行条件的日渐苛刻,燃气/蒸汽涡轮机油在轴瓦上的结焦有增加的趋势.为了解决燃气/蒸汽涡轮机油的结焦问题,对抗结焦型燃气/蒸汽涡轮机油进行了研制.通过对加氢基础油及油溶性聚醚的性能进行分析,用旋转氧弹试验对复合抗氧剂进行考察,研制了一款VG46黏度等级的半合成抗结焦型燃气/蒸汽涡轮机油.半合成抗结焦型燃气/蒸汽涡轮机油由半合成基础油(加氢基础油+油溶性聚醚),1.7%的复合抗氧剂(0.2%高分子酚+1.5%二壬基二苯胺)和0.3%的硫代磷酸盐抗磨剂组成,其典型的理化数据为黏度指数130,闪点(开口)240°C,空气释放值(50 °C)2.0 min,抗乳化性能(54°C)10 min,铜片腐蚀(100°C,3 h)1a,旋转氧弹试验1896 min.研制的半合成抗结焦型燃气/蒸汽涡轮机油的性能到达了拟定的技术指标,并且到达和/或超过了进口燃气/蒸汽涡轮机油的水平.结焦板模拟试验表明,研制的半合成抗结焦型燃气/蒸汽涡轮机油的抗结焦性能优于进口燃气/蒸汽涡轮机油.实际应用表明,研制的半合成抗结焦型燃气/蒸汽涡轮机油能够满足燃气/蒸汽涡轮机润滑和抗结焦的要求.
-
-
乔琦;
刘燕
-
-
摘要:
以秦皇岛32-6减二馏分油为原料,考察(加氢)操作工艺对目标基础油倾点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操作工艺条件,并以加氢侧线油为原料,经过添加剂配方的评选,对其氧化安定性 、润滑性 、泡沫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L-DRG10添加0.6% 抗氧剂B,2.6% 抗磨剂C,0.0015% 抗泡剂G;L-DRA46添加0.3% 抗氧剂B,0.8% 抗磨剂C,0.0015% 抗泡剂G.研制出符合GB/T 16630—2012质量标准的L-DRG10和L-DRA46冷冻机油.
-
-
乔琦;
刘燕
-
-
摘要:
以秦皇岛32-6减二馏分油为原料,考察(加氢)操作工艺对目标基础油倾点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操作工艺条件,并以加氢侧线油为原料,经过添加剂配方的评选,对其氧化安定性、润滑性、泡沫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L-DRG10添加0.6%抗氧剂B,2.6%抗磨剂C,0.0015%抗泡剂G;L-DRA46添加0.3%抗氧剂B,0.8%抗磨剂C,0.0015%抗泡剂G。研制出符合GB/T 16630—2012质量标准的L-DRG10和L-DRA46冷冻机油。
-
-
于海彬
-
-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白油及其应用状况,探讨了国内加氢基础油的加工流程,最后分别从原料油的组成特点、工艺条件的选择及高黏度白油的应用试验等方面对加氢基础油生产高粘度白油技术展开论述,经研究可知,此技术适应性强,流程简单,对于生产高粘度优质白油尤为适用.
-
-
-
-
-
-
-
-
金理力;
李桂云;
刘岚;
李静
- 《中国石油润滑油科技情报站2007年会》
| 2007年
-
摘要:
主要以独山子加氢基础油在汽油机油中的合理利用为目的,将汽油机油复合剂应用于该基础油中进行理化性能和模拟性能评价,考察了油品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泡性能,最终确定了独山子加氢基础油可以调制SJ、SF质量级别的内燃机油产品,并推荐了产品调合方案。
-
-
-
蒋舰;
曾佑富;
闫桂玲;
白玉强
- 《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新疆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本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对加氢裂化尾油而言,加氢基础油的紫外吸收值随着糠醛精制温度及溶剂比的增加而减小,加工重质尾油须采用高的糠醛精制深度:糠醛精制温度:130°C,糠醛精制溶剂比:3.5~4;中质尾油适宜糠醛精制温度为120~125°C、轻质尾油适宜糠醛精制温度115~120°C,中/轻质尾油糠醛精制适宜溶剂比范围在2.4~3:1。对加氢裂化尾油酮苯脱蜡试验结果表明,中/轻质尾油酮苯脱蜡适宜的脱蜡一次稀释比为1.0~1.2之间;重质尾油适宜的酮苯脱蜡操作条件为:脱蜡溶剂比为3.5:1,脱蜡温度为-14°C,丁酮含量在50%~60%之间。加氢裂化基础油是生产高品质润滑油产品的优良调和组分,独山子润滑油厂应用加氢裂化基础油调制出的内燃机油多级油、抗磨液压油、船用系统油及特种油满足各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党兰生;
徐京民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工艺润滑油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情况,指出国内在金属板带箔材轧制工艺润滑油领域研究成果多,但工业化应用少.国内生产的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工艺润滑油主要以中档油为主,低芳烃、低硫含量的高档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油仍然依赖进口.同时还指出低硫、低芳烃、低粘度、高闪点、窄馏程是高档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工艺润滑油的发展方向.我国加氢基础油的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kt,为研究和生产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润滑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研究单位应将高档油的开发作为研究目标,并与国内的主要有色金属板带箔材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使开发生产的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一些仍然在使用进口油品的有色金属板带箔材加工企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