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造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75293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决策、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 等;制造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纪玉俊、于哲浩、况佩杰等。

制造业集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5293 占比:99.97%

总计:575483篇

制造业集聚—发文趋势图

制造业集聚

-研究学者

  • 纪玉俊
  • 于哲浩
  • 况佩杰
  • 刘侃
  • 向阳
  • 周润星
  • 唐晓华
  • 张鹏
  • 王佳玉
  • 罗胤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学斌; 封玉荣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和集聚,对地区经济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以南北方区域经济分化作为背景,从制造业角度切入,利用2008-2019年我国各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南北方在GDP总量、CDP增速、人均GDP以及产业层面经济差距拉大的特征性事实,通过洼地效应、溢出效应、创新效应、关联效应对产业集聚和南北方经济分化进行多效应分析,计算区位商测度区域产业集聚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振兴北方经济、缩小南北方差距的建议。
    • 张旭娜; 卢山冰
    • 摘要: 为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以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工具变量以及门槛非线性回归等计量方法,研究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方向与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除了对制造业具有直接的吸引作用外,还通过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与市场潜力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和制约;此外,互联网对制造业会由于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集聚效应。
    • 向阳; 罗胤晨; 于哲浩; 周润星
    • 摘要: 本文基于199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实证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六市均已跨过第一个拐点;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高人均收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和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均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流域区域和非流域区域制造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均呈倒“N”型曲线。基于研究结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 戴玲; 唐晴晴
    • 摘要: 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协同集聚三者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异质性作用,主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作用大小排序依次为:协同集聚>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和协同集聚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溢出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为此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提高两业协同集聚水平以充分发挥协同集聚的创新资源配置效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杜屾
    • 摘要: 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产业间协同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利用200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正向线性促进作用,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的影响具有非线性,且呈“倒U”型分布。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集聚作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表现出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呈现相反效果;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非线性关系只在东部、中部地区表现,西部由于其产业发展滞后问题未表现出明显非线性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协同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思路与借鉴。
    • 黎振强; 周秋阳
    • 摘要: 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制度是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6年相关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制度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某省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变化会对其他省市制造业集聚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规范的经济法律制度、开放的贸易政策会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集聚,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加强则不利于制造业集聚发展。因此,沿江省市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系列经济制度安排,促进制造业集聚,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宋帅邦
    • 摘要: 文章以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内容,考虑行业异质性,探讨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制造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超过一定水平并且集聚度继续提高时,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弱。根据以上结论,政府应对制造业集聚进行引导以提升集聚效应。
    • 罗芳; 赵煦琨
    • 摘要: 基于产业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视角,通过EG指数与泰尔指数分别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制造业集聚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区域制造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通过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有效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现阶段制造业集聚总体上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与农村人力资本的低水平削弱了制造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拉动作用。
    • 袁华锡; 封亦代; 罗翔勇; 刘耀彬
    • 摘要: 现有研究集中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而鲜有文献系统研究制造业集聚如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福利。事实上,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社会绿色发展福利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该研究基于制造业集聚的独特视角,以外部经济理论为媒介,系统阐释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机制;并以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人工收集1840—1909年清朝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33年中国各城市是否通铁路以及城市的地形起伏度等变量作为内生变量的工具变量,多维度动态评估绿色发展福利水平,并采用控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内生性的GS2SLS方法系统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效应,揭示其存在的空间外溢衰减规律,验证制造业集聚外部性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福利呈现“低水平块状集聚,高水平点状分布”的空间格局,未来潜力增长方向在上游地区;(2)适宜的制造业集聚可以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福利,过度的制造业集聚反而会抑制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提高;(3)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双峰”结构;(4)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有助于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福利,Porter外部性却表现为负向作用。为此,该研究从把握绿色发展福利演进规律、制定差异化区域政策、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及甄选适宜的产业集聚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 杨艳军; 刘梦溪
    • 摘要: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企业2012—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融资约束间的关系,探究制造业集聚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考虑企业产权性质与规模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越强,所受融资约束越小。制造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适度集聚有利于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异质性结果上,绿色技术创新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在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表现更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